“官家,我家就是大地主,我当然讲了。可陆秀夫讲,这两者不同。一个乃是自己所为,一个乃是朝廷算计。不可同日而语。”
“呵!呵呵!呃……”赵嘉仁本来被逗乐,结果引动了痛处,就呲牙咧嘴起来。
文天祥却没再说话,就静静坐在赵嘉仁旁边,等着赵嘉仁继续发言。
“宋瑞,既然你家是大地主,难倒就没有对着政策有什么怨言么?”赵嘉仁试探着问。
“官家,临安总投降之前,我就已经卖了家产。从那时候起,我就深恨自己以前声色犬马,爱与人做意气之争。千年田换八百主,地是主,我是宾。”
“原本来如此。”赵嘉仁苦笑道。他觉得腰上更疼些,加上麻痒,非常不舒服,“连你都这么讲,怪不得那么多人完全反对。”
“官家,若是对的便去做。其实有些人并不用在意。”文天祥劝道。
“不不不。我一点都不在乎上层怎么看,我担心的是那些佃农们搞不清楚道理。他们若是觉得地主比他们对,那可就惨了。看来我还得多写点文章,宋瑞……算了。”
“不知官家有什么吩咐?”
“你是吏部尚书,让你写大宋农民生存调查报告,大概是不合适。我找别人来写。你可有人推荐么?要尽可能公允的人。最好是大地主出身的人。”
“为何要大地主出身的人?”
“不是大地主出身,他哪里懂大地主的种种手段。我就不是地主出身,写不出来这样的报告。”
“那就让我二弟写吧。”
“……宋瑞果然是忠于大宋。”赵嘉仁叹道。文天祥的三弟文璋已经是农业管理条例以及税务法执行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再由文天祥的二弟写个揭露大地主们如何剥削佃户与农民的报告。这文家彻底成了地主阶级的对立面。
感叹之后,赵嘉仁对文天祥说道:“让陆秀夫来见我一次。”
……官家对陆秀夫果然是要仁至义尽。文天祥心里想,却简单地答道:“遵命。”
三个小时候,赵嘉仁忍着腰痛和陆秀夫会面,谈了将近一个小时。最后赵嘉仁投降了,第二天一早,赵嘉仁就罢免了陆秀夫,让他去姑苏当卫生局局长。不管陆秀夫做了什么,赵嘉仁都不希望用贬斥的手段对付他。万一陆秀夫死在路上,赵嘉仁会觉得良心不安。
陆秀夫倒也硬气,先接了旨意,随后以姑苏卫生局局长的身份给卫生部写了一封辞职信,就离开了官场。赵嘉仁只能心中叹息。
一个月内,户部尚书被贬后辞职,农部侍郎被贬斥到岭南。所有官员都知道赵嘉仁的态度不可动摇,全新的税收以及农业生产管理条例就开始在全国执行起来。没多久,各地都陆续开始出现罚款的决定。
第147章 强龙与地头蛇(九)
……大宋地租的主要形式是实物地租,实物地租又可分为分租和定额租两种。分租,就是地主出租土地时,规定佃客每年按收获总额比例应交的地租。其间较普遍的是“对分制”,即地主收取佃客土地产品一半的制度。苏洵在《嘉祐集》卷5《田制》中说,地主富豪“地大业广,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郝康坐在学校的阅读室里面读着报纸。会有人看他,看他的理由当然不是他一身校服,与大宋学生一样留着短发。郝康身材高挑,容貌虽然还在男生的尴尬期,却已经能看出足够的英俊。加上他静静的看着报纸,那股子感觉不一般。
实际上郝康只是被母亲教育,看书是件很认真的事情。即便不用正襟危坐,也要姿势稳定,要么就认真看,要么就不看。父亲郝仁平日里看书也是这样,他的表现仅仅是门风。至于《大宋日报》上有关地主的描述,郝康本人还真的有些感觉。他小时候就曾经跟着父亲去庄园收租,虽然不知道具体收多少租子,那帮农奴的神色倒是与报纸上描述的差不多。
奉父王之命到大宋读书之前,他也旁听了一些蒙古会议。当时他还不太在意,现在回想起来,郝康好像记得他父王郝仁说过,“按照宋国的规矩,收三成粮食税。”但是从这上面看,宋国的地租明显不是三成,而是五成。
郝康就算是孛儿只斤家的子弟,却也只是个十五岁的孩子,靠他的思维还没办法理顺制度的问题。他就继续看了下去,不久后新的文字就让他释然了。在《大宋日报》上的文章并不是要卖弄知识,文章后面写上了大宋官方的地租。三成。而且官方向租用土地的大宋人民免费提供农具,提供良种、农业技术等服务。
对于郝康来讲,这些毫无可比性。既然是朝廷的报纸这么讲,他也只能这么记在心里。除此之外,郝康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父王与母后,他们现在过的好么,郝康很想念他们。郝仁派来的蒙古使团把搜集到的各种书籍以及报纸都给运去郝仁的元国。两个月发一次,也不知道郝康写去的信有没有被父母收到。
蒙古元国的王族子弟郝康此时沉浸在大宋的文化之中,大宋藩国三韩王子王滋就显得没这么好学。此时他在仆役的伺候下视察了他的田庄。与大宋的田庄相比,王滋所拥有的大概是三个县的土地。对于大宋这样的强龙,三韩丞相并不敢对抗,加上这些土地又不是割给大宋,大宋要折腾当地高丽民众,三韩丞相就装作没看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