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人讲,学社社员给的机会多。若是官家真的在意,为何招收的都不是那些大文人。”警卫团长问道。
“你想让招收大文人,而不是招收警卫团的指战员?”
听了赵嘉仁的问题,警卫团长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我当然没这个心思,若是我有这等心思,早就被警卫团的指战员给骂死了吧。只是官家对我们这么好,我们总想知道道理何在。”
“那些人靠不住。大宋危难之时,所谓的大文人没几个站出来。你觉得是为什么?”
“他们怕死?”
“不不不。他们靠不住,是因为他们没能耐。董团长,就你看来,那些文人有几个懂打仗的?”
“……一个也没有。”
“就你看来,他们有懂得科学,能搞好工农的么?”
“……好像也没啥人。”
“以现在考试读的书,你觉得他们真的能比现在的学生更好?”
“比起那些顶尖的学生,他们也未必考得过。”
“比派头,比端架子。警卫团有人能比的过他们?”
“哈哈。官家,这个还真比不过他们。”董团长被逗乐了。
“论忠诚。我认为警卫团的指战员都是极为忠诚的。”
“是。”
“那些靠干活上来的同志,也是极为忠诚的。”
“是。”
“那我为什么要找所谓大文人?”
“关键,我明白了!”董团长已经激动的声音发颤。
“继续把日常工作安排好。学习固然重要,也是要利用每天安排的学习时间,以及自己的剩余时间。另外,告诉同志们,我可是要定期考试的。还有,探亲时间准备好了么?”
送走了警卫团团长,赵嘉仁觉得稍微解决了一件小事。刚站起身做了几个深蹲,秘书就进来报告,“熊尚书按照预约来了。”
“让他进来。”赵嘉仁命道。然后他就把深蹲变成了左右摆动身体。
等熊裳进来,赵嘉仁已经做完了简单的运动,坐回到椅子里。熊裳坐下后连忙开始汇报:“官家,这次蒙古提出想交还先帝和太后等人,我觉得他们会要求我们和他们签署永久和平协议。”
“这个你派人与蒙古人谈判。好好探探他们的底。”
“既然一定要北伐,这等事就敷衍一下?”熊裳先试探起赵嘉仁的底牌。
“我对蒙古人并没有任何期待。我倒是在想,咱们有没有可能更好的利用这个机会。”
“还请官家讲清楚些。”
“熊尚书,你小时候爱打架么?”
……
半个小时之后,熊裳就离开了赵嘉仁这里。他坐在马车里面眉头紧皱,回想着赵官家在舆论操纵上的观点。回到礼部,熊裳立刻就召开礼部的会议。熊裳率直的问一众工作人员,“你们若是被人打了,会不会想报复?”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么一个问题。见到这帮人都有如此重的心思,熊裳不爽地说道:“那咱们投票表态。”
投票的结果是,有三成明确表示被人打了,一定要报复。一成表示,不会报复。还有六成则是觉得得看情况。
“我们曾经被蒙古打了,大家觉得是不是要报复?”熊裳继续下一个问题。
这次的回答就完全不同,十成里面九成爽快的表示要报复。剩下的一成看到大家态度这么坚定,也跟着表示应该报复。
熊裳坐回到位置上,大声说道:“咱们都吃朝廷的饭,关乎国家的事情,我们当然不能认怂。不过咱们这么想,普通百姓们怎么看待呢?我对此很有兴趣。”
宋公明现在已经是礼部主管人员之一,听了这么一个问题,他立刻就联想起了最近发生的事情。他问道:“难道是想通过蒙古提出交换太后的事情,在民间煽动起复仇情绪?”
熊裳看了看这帮以自己利益为重的官僚,忍不住叹口气,“诸位尚且如此,民间只怕就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之前赵官家用问题做测试的时候,熊裳自己就在赵官家面前露怯,对战争有着非常‘谨慎’的态度。在礼部里面做了测试,熊裳发觉他的这帮同事其实没好到哪里。
“官家大概是想做爱国主义教育吧?”宋公明问道。
“呃?”熊裳皱起了眉头,“你怎么会这么想?”
“我大宋现在便是不煽动百姓就打不了胜仗了么?当然不是。所以官家这么讲,大概是求的改变我大宋心态。以前我大宋面对蛮夷入侵,都是觉得能忍就忍。又或者是某些人为了自己的官位故意要打仗。这两种都不对。官家那么讨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话,他当然希望大宋上下在面对外敌入侵之时,能够坚定战胜敌人的心思。”
“嗯。”熊裳觉得宋公明的话有一点道理,但是这话太注重讲道理,毫无实际操作性。熊裳一直觉得宋公明在某个程度上是自己的挑战者,被宋公明占据了道理上的先机,他就觉得不是很高兴。于是熊裳问其他人,“大家觉得怎么样?”
“我们外交部,又不是兵部。”另外一位主管,马上就要退休的司马荣答道。
对这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回答,熊裳只能无奈的认了。这些要退休的家伙们都不喜欢节外生枝。在人生最后阶段若是因循守旧,大家顶多说几句,但是不影响个人退休。大宋官场还不至于揪着一个即将退休的人不放的地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