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衡连连叩首道:“刘将军明鉴,小人是昨天才进的城。”
刘子秋想想他说的也不错,点头道:“姑且信你一回。”
董衡心中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壮起胆子问道:“宇文,宇文敬他怎么啦?”
“他死了!”
董衡大吃一惊,连声说道:“刘将军,你不要杀我,我,我愿意交出兵权,让我的部下都听你的。”
这时,府衙西北方向又传来凌乱的脚步声,剩下的一千多名隋军士兵竟然都来投降了。威定城的驻军就算在府兵当中也算不上精锐,那五百名骑兵已经算是矮子里选出来的将军了,剩下的这些士兵更是不堪,只凭一句话便投降了。
虽然未经一战便控制了整座威定城,但刘子秋的心却拔凉拔凉的。宇文敬说的不错,慕容伏允得知杨广驾崩的消息以后肯定会卷土重来,来的而且不会只有慕容伏允,还会有慕容夸行和其他鲜卑部落。而刘子秋掌握的那个新部落,满打满算也只能凑出两千骑兵,根本不足以与慕容伏允抗衡。
刘子秋原本对驻守西海的隋军寄于厚望,打算想方设法将他们收为己用。但西海湖畔的驻军,只不过主将不在,军纪就日渐松弛,甚至发生大规模群殴。而威定城中的守军更是让他大失所望,根本就是扶不上墙的一堆烂泥。
董衡可不想步宇文敬的后尘,一心要保住自己的性命。他见刘子秋脸色凝重,不由讨好地问道:“刘将军可是还为谁在背后指点宇文敬发愁?”
“哦,你知道?”
“小人不知道,但小人知道有一个人肯定知道。”
第31章 误会
刘子秋虽然对董衡卑躬屈膝的样子甚为不耻,但也非常想知道答案,不由皱眉问道:“快说,那个人是谁!”
“是,是宇文敬屋里的那个女人。”
“你怎么能肯定她知道?”
“我,我向宇文敬身边的人打听过,他对那个女人有求必应,为了讨那个女人的欢心,什么都讲给她听。所以,所以我觉得那个女人肯定知道。”
董衡的话不禁让刘子秋想起锦被下的旖旎风光,宇文敬这货难道真会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诉那个女人?刘子秋不太相信,但他现在迫切需要一个帮手。这个帮手不是文昊这样骁勇善战的武将,更不是董衡这样吹牛拍马之徒,而是能够帮他出谋划策、分析形势的智囊,就像魏征那样。刘子秋暗自叹息,如果魏征和李靖有一人在此就好了。
对于杨广驾崩以后可能出现的局面,刘子秋自己也进行过分析。现在看来,指望朝中的文臣武将齐心协力辅保新君,让初呈乱象的大隋王朝重归治世,显然不切实际。更实际的情况,只能是乱世提前到来。乱世既蕴藏着诱人的机遇,又有着无处不在的危险,只要一着不慎,将满盘皆输。
刘子秋最大的优势就是他对历史进程的把握,杨广一死,整个历史必将变得面目全非,他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不过,他还比其他人多了上千年的见识,让他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加精准全面。即使如此,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如果能有一个智囊甚至是一个智囊团的帮助,事情肯定会更加顺利。远水解不了近渴,魏征、李靖离此万里之遥,如果能够找出背后指点宇文敬的那个人并且收为己用,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威定城的大小官吏都跪在眼前,刘子秋亲自提审,甚至许以厚利,结果还是一无所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够得宇文敬重用的都是些没骨气的。刘子秋从这些家伙畏惧的眼神中看得出来,他们是真的不知道。否则,就算没有厚利,为了保住性命,他们也不敢有所隐瞒。抱着死马当着活马医的想法,刘子秋重新回到了后衙那处小木屋。
屋门外,相对而立的两个彪形大汉见到刘子秋,一齐躬身施礼道:“拜见大王!”
这两个人都懂汉话,所以才被刘子秋留下来看守这处庭院。一个小部落的牧民能够学会汉话,那就说明他们不笨。他们的汉话是和那些汉商交往中学会的,与汉商接触多了,见识自然也超过其他牧民,早看出刘子秋是要占据威定城了。威定城是什么?那是吐谷浑的王城。刘子秋占据王城要干什么?那显然是想称王了。两个大汉守在门外闲聊,竟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然他们是用部落土话说的,不用担心被庭院里的其他人听了去。
乍听有人称呼自己“大王”,刘子秋也忍不住一阵激动。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正色说道:“以后不要叫我大王,就叫我主公吧。”
枪打出头鸟的事例在历史上可不少见,相反,像朱元璋这样采取缓称王的策略,往往却能笑到最后。
两个大汉却也从善如流,齐声道:“是,主公!”
刘子秋摆了摆手,问道:“可有什么情况?”
“没有。”左手边的大汉摇了摇头,说道,“就连婢女们送来早饭,我们没有让她们进去。”
“怎么连饭都不给别人吃?”刘子秋有些不悦,但他的肚子却不争气地“咕噜”了一声。刘子秋这才想起来,他还是凌晨出发时吃了几块羊肉,到现在连口水都没有喝过,那些跟随他出来的部落勇士也是一样。刘子秋的脸色不由缓和了一些,问道:“你们吃了没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