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_乱石兰竹【完结】(601)

  这个时候。刘子秋就发现当皇帝的好处了。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富家翁。根本沒有能力來完成这么多事情。现在。他以天子之令。就可以举全国之力。还真能做成几件大事。实际上。如果不是杨广当年举全国之力开挖大运河。根本就不可能有这样一条贯穿南北的运输大动脉。而刘子秋举全国之力后。也已经完成了四件大事。第一件便是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第二件是大力开办新式学业。第三件是设立官办医馆。第四件便是火药的研究。与杨广不同的是。刘子秋举全国之力是要付出报酬的。而不无偿地征用民力。这样一來。就给国库增加了许多压力。而皇室内部也开始节衣缩食。

  正国为刘子秋沒有像杨广那样滥用民力。他做了这几件大事。并沒有带來什么动荡。相反。百姓出了力。还能从这些事情当中得到好处。

  当然。刘子秋最为得意的举动还是把所有政事杂务都抛给了内阁。这样他才有更多的时间來陪着自己的家人。而这其中的许多时间。刘子秋都花在了刘思根身上。小刘思根已经五岁了。他继承了刘子秋的体魄和高秀儿的聪慧。不仅天生神力。并且十分聪明。什么东西都是一学便会。

  刘思根虽然小小年纪。但学得东西十分繁杂。因为他家里就有很多现成的老师。刘子秋教他形意拳。高秀儿教他医术。虞世南教他读书识字还有书法。穆朵丽教他箭术。拓跋千玉教他骑术。袁紫烟教他星象之术。谢湘纹、谢沐雨教他古琴。甚至谢沐雨还会教他茶道。可怜的小家伙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几乎沒有什么玩耍的时间。不过。令人惊异的是。他居然坚持了大半年。从來沒有喊过一声累。

  ……

  渐渐又是大半年过去了。随着各地医馆的陆续建成。朝廷的各项运转也逐步走向正规。在秋收之后的农闲时节。以魏征、赵凌为首的内阁再次提起召开册封大典的事情。这一次。刘子秋实在想不出什么要紧的事情交给内阁去办。他无论如何也拖不过去了。

  第69章 最佳人选

  。5.

  “册封嫔妃乃是朕的私事,诸位爱卿就不必操心了。”既然拖不过去,刘子秋就决定开诚布公地和大家谈一谈。

  魏征却一本正经地说道:“帝王之家无私事!”

  刘子秋干咳了两声,说道:“朕喜欢哪个女人,给她什么名份,这好像和社稷无关吧。”

  魏征拱了拱手,说道:“陛下此言差矣!自古红颜祸水,远如妲己、褒姒,近似张丽华,怎可不慎。陛下册封嫔妃,又岂会是陛下的私事?”

  刘子秋哈哈笑了起来:“所谓红颜祸水,不过是失败者把借口找到了女人的身上。诸位爱卿放心,朕又怎会受女人的媚惑?再说了,朕不行荒淫之事,也用不了那么多女人,尔等就无须多言了。”

  赵凌笑道:“陛下想岔了,其实臣等也并非要陛下册封那么多嫔妃,只是想立个规矩,分个尊卑而已。”

  这番话其实半真半假。当初赵凌设计了这套规程,并不仅仅是为了将刘子秋后宫中的那些嫔妃分出个三六九等来,还隐含着另一个目的。

  自从刘子秋夺取天下以后,颁布了认定江南谢家为天下世家之首的诏书。江南谢家对刘子秋的帮助勿庸置疑,甚至可以说没有江南谢家就没有刘子秋的今天,所以刘子秋抬高谢家的地位,也算是有恩必报。但这样一来,谢家便凌驾于传统的七大世家之上了。除了陇西李家和太原王家,其他五大世家都心存不满,他们的子弟甚至因此缺席了大汉王朝的第一届科举考试。

  在赵凌等人眼中,谢家之所以能够得宠,除了当年对刘子秋的帮助,另有两个女儿在宫中也是重要的原因。当然,他们还不知道高秀儿也是谢家的外孙女,否则就更好理解了。不过,高秀儿的身世牵涉到一段屈辱的历史,刘子秋不愿意勾起她的伤痛,把这段身世隐去了而已。但是赵凌等人却一直致力于缓解朝廷和五大世家之间的关系。

  毕竟五大世家经营多年,控制着大量土地,也就控制了大量粮食来源。对于农耕社会来说,粮食就是实力,控制了粮食就可以控制朝廷的运作。事实上,五大世家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大量屯积粮食,致使市面上粮价暴涨,给朝廷平添了许多压力。这两年之所以没有发生大的动乱,一是陇西李家和太原王家把他们的存粮都贡献了出来,二是杨广时期建立的几大粮仓都落入了刘子秋手中,有了这两方面的助力,才算是挨过了难关。

  对众大臣来说,这些并不是长久之计,还是需要五大世家与朝廷和好如初,才能保证基本的粮食供应。要与五大世家缓和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刘子秋跟五大世家结为姻亲。刘子秋虽然也有了几个儿女,但都太年幼,他们只好把主意打到了刘子秋本人身上,这其实跟中原王朝为了缓解与游牧部落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的和亲政策如出一辙。而且,赵凌还有更深层次的想法。后宫中的女人多了,争斗也就在所难免,这种争斗甚至不亚于朝堂之上,也会影响到那些女人背后的各大世家,进而借此打破五大世家之间的联盟。

  不过,形势比人强。短短两年时间,大汉王朝的局势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四边的战事渐渐平息,百姓对刘子秋日益拥戴,而最重要的是,大汉的粮食供给已经不再依靠那些顶级世家了。粮食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三个方面。一方面,许多中小世家逐步倒向朝廷,他们手中也拥有大量土地,产出的粮食平价卖给国家,缓解了粮食危机。另一方面,小麦在北方得到大面积推广,各种面食逐渐成为人们的主食,而小麦的产量也高于传统的五谷杂粮,这也在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危机。而最主要的一方面是,江南的大片土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失去土地的流民被安置到了江南,稻谷的单产更是远远高过小麦,运河的畅通又可以保证江南的大米源源不断地运往洛阳、长安直至北方各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