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兵就更难了,世人都知刘鹏善战,其骁勇无比,麾下的燕军铁骑更是号称天下第一,当年讨伐董卓时,燕军大将层出不穷,且都是世之猛将,各个有着匹敌吕布的实力。
吕布的武勇他是最清楚的,当年吕布尚在丁原麾下任主薄时,他与其私交甚好,对其一身武艺更是赞不绝口。
而刘鹏麾下大将,黄忠、赵云、太史慈、典韦等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他如何与其争锋?
拥有冀州天下粮仓的韩馥、袁绍,他们拥有大军数十万,且都被刘鹏一一战败。他才拥军两万余,如何是强大燕军的对手?
论谋士,他麾下只有董昭一人,而刘鹏麾下则有荀攸、贾诩、等天下闻名的大谋之士。
张杨心中一对比,对起兵相抗一事更是没有信心。
这时,谋士董昭见主公唉声叹气,遂站出来道:“主公,何事烦恼?”
张杨不由的叹气道:“哎,刘鹏率大军平定太原,眼下战表滚滚而来,其兵锋直指上党,吾正为此事忧虑。”
董昭轻轻一笑,拱手道:“主公,此事有何忧虑!那刘鹏拥精兵数十万,而我军唯有壶关的两万精甲,熟强熟弱,主公一眼可明。”
“你是劝吾投降刘鹏?”
张杨闭着眼睛,心灰意懒的问道。
“正是,先前刘鹏发出圣诏,他是挟天子圣旨前来讨伐不臣,若您起兵相抗,就是汉室的叛逆,到时您不仅清名受损,还会被各路诸侯敌视。”
董昭言辞犀利的说道。
“那吾该如何?”
张杨烦恼的问道。
“在下认为,主公应该上表向刘鹏乞降!”
董昭语出惊人的说道。
张杨还以为董昭有何计策呢,原来还是乞降!不悦道:“吾向刘鹏乞降,他就能放过吾不成!”
“如果不乞降,主公与我等性命必然不保,可若乞降,那就未必了。刘鹏既是奉天子诏,那他就万不会杀害主公,相反还会安抚主公,继续任命主公镇守上党。到时主公性命得保,就能静观天下局势,积蓄兵马粮草。”
董昭不咸不淡的道出了他的计策。
张杨思虑良久,认为此计可成,便问道:“吾若上表乞降,那刘鹏会让吾继续驻守此地吗?”
“此事在下早有考虑,主公上表时将太守大印与钱粮人丁名册,一起送给大将军,以此来表不贪恋权势,在下敢断定,大将军得到这些东西后,会继续任您为上党太守,毕竟您在此地驻守数年,这里的百姓、兵丁、官吏,与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您一旦离开,外派其他太守来此,恐怕会激起民愤,不利于大将军继续攻取并州各地。”
董昭为张杨分析完,便静静的站在一边,等待着张杨的决定。
第二十二章 归降?
时间似流水一般划过,张杨静静坐在主位上,脸部神色时而忧虑,时而出现一丝兴奋。
就在夕阳西去之时,张杨终于下定决心,站起身道:“吾决定归降大将军,降表一事就由董昭代为拟写,择日上呈大将军。”
下方的董昭,微微一笑,拱手道:“主公,在下这就去拟写”!
董昭原是袁绍部下,因袁绍唆使韩馥打劫燕军粮草一事不悦,后又见袁绍不能成事,这才弃袁绍而去,改投张杨。
在刘鹏率兵征伐并州之时,他就断定并州必为其所取,因此他早先建议张杨不出兵助其他郡县,收缩兵力屯聚在壶关,以此城之险来遏制燕军攻势,在邀请诸侯、太守们合兵进攻燕军,如此,必大胜无疑。
可他未想到,燕军兵分两路,一路出雁门,取北方诸郡,一路从孟县而下,直捣并州腹地。
燕军两线作战,其兵威大增,北路接连攻取雁门、定襄等地。南路燕军在短短数日中,从孟县而下,沿途过关斩将,直取并州晋阳城。
太原郡不战而降,将上党门户大开,使燕军有了长驱直入的优势。
此时此刻,董昭的一切妙计成了镜中水花,他只能出最后一策,蛰伏!
刘鹏手握天子圣旨,将王允一家老小斩杀怠尽,可见其心狠手辣。
若张杨不降,那日后的下场,不会比袁绍好到哪里去。
因此,董昭才建议张杨投降刘鹏,静观天下!
将降表拟写好,派人送于张杨审阅。
张杨审阅过后,这份降表便被军士送往太原郡。
~~~~~~~~~~~~
晋阳!
州牧府中,刘鹏身着金甲,腰悬佩剑,端的是英武不凡。
麾下赵云、高顺、许攸三人正站在厅外,跟在刘鹏身后。沐浴着春阳。
“子远,粮草准备如何?”
刘鹏享受着阳光的沐浴,惬意的出声问道。
身后许攸微微一愣,忙拱手回道:“主公,大军所需粮草,在下已经全部准备妥当,只需主公一声令下。粮草即可启运。”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刘鹏深吸一口气,问道赵云:“子龙,哨骑可有消息传回?”
军中铁骑尽归赵云统领,哨骑也理当由赵云管理,因此打探到的消息,赵云是第一时间知道的。
“主公,哨骑昨日回报,上党全郡军民,在主公的战表之下。已乱作一团。百姓们纷纷出逃,军士们毫无士气;而太守张杨,他在接到主公战表之后,便一直待在府中,尚未出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