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军的欢呼声中,大军鱼贯涌入,高丽军很快就毫无斗士,逃的逃,降的降,黑石城的防御顿时土崩瓦解,落入了隋军手中。
当宇文述将这个情报送到宇文明手中后,他见黑石城竟然破得这样快,也是大为震惊,暗忖自己这大哥还真的有万夫不当之勇。让他活生生将黑石城砸开了。
而当他看到宇文述的情报中称,发现奚族和室韦族也在集结兵力,似有南下助高丽之意后,宇文明便灵机一动,想了一个诱敌深入,一举全歼契丹军队的计划。他打算用一举诱奸契丹军队来杀鸡给猴看。
在他将计划回报大营后,宇文述也大为惊讶。没想到自己两个孙子都这么厉害,按宇文明的计划,就算不能全歼契丹军队,也能让他们损失大半。而且己方付出的代价会很少。
这样一来,有了契丹人的惨败,奚族和室韦族必定畏惧大隋,不敢再助高丽。而在攻破黑石城后,高丽人逃往北方大草原的路径已经被切断,隋军便可以瓮中捉鳖了。
于是,宇文述便依照宇文明的计划,在稍作修改之后,令隋军主力予以配合。在契丹军经过一番血战,人困马乏,准备扎营的松懈时刻,发起突袭。如此一来,果然取得了预料中的大胜。
宇文述大喜之余,立刻便将战报派人送往辽东城,杨广所在的临时行营,为宇文成都和宇文明兄弟请功。
他也得到消息,中路隋军和南路隋军也是捷报频传。隋军上上下下都认为,这第二次远征高丽之战,已经快要结束了。也许在夏天到来之前,大家便可以灭了高丽,回去过端午节了。
大业九年四月底,三路隋军皆已经抵达鸭绿江边。
高建武、乙文支德率领剩余高丽军,焚毁了所有江中船只,撤到对岸。准备进行保卫高丽的最后一战。如果此战再败,让隋军顺利渡过鸭绿江,便可在三天之内杀到高丽首都平壤城下。而此时无论高丽军的兵力、士气和信心都已经降到了最低点。灭亡几乎是必然的结局。
高丽国内这时也是人心惶惶,一些在隋朝有些关系的大臣和武将,都已经暗暗私通曲款了。他们准备,如果高丽国王高元在鸭绿江一战后还坚持抵抗隋军,便发动政变,将其逮捕,然后向隋军投降,以保全自己的一家老小和财产。
杨广此刻也到了鸭绿江边,他意气风发地下令随军工匠和民夫开始砍伐树木,制造渡河之船,争取在五月中旬便渡过鸭绿江,一举灭亡高丽。
第九十七章 杨玄感的谋划
就在隋军开始造船准备渡江时,杨玄感却停止了催粮运输的工作,将自己的一干族人和幕僚召集到了黎阳城内自己的府邸内。以决定他如何造反。
府邸内的书房里坐着近二十人,除了杨玄感本人外、还有他的弟弟杨玄奖、杨玄挺、杨积善,长子杨峻、次子杨嵘,以及李密、柴绍、王信哲等人。
他们虽然对于造反没有意见,但对于以何种名义造反却是分成了两派意见,杨玄奖和杨玄挺主张,因大隋皇族也称出自弘农杨氏,和杨家同为一脉。所以杨玄感也算皇族远亲,有资格继承皇位。可以公开打出反叛杨广的旗帜,称其为昏君、暴君,杨玄感自立为新帝。这样便能名正言顺地推翻隋朝。
杨玄感的弟弟杨积善,儿子杨峻、杨嵘都赞同如此行事。因为这样一来,他们便成了亲王和皇子,地位尊崇。
不过,李密、柴绍和王信哲等人却是认为这样太过急功近利,让别人认为杨玄感是为了自己当皇帝,而不是解救天下黎民苍生。因此,他们主张不公开叛隋,只反对杨广,称杨广因倒行逆施,不适合当皇帝,然后立已经掌握在杨玄感手中的前太子杨勇之子为新皇。这样便能争取到一部分仍忠于隋朝的军民和大臣支持。毕竟还是有很多世家是只讨厌杨广,不反隋朝的。
两派的意见是南辕北撤,让杨玄感着实拿不定主意。
李密见杨玄感犹豫不决,方又劝道:“主公,我们起事与其他人起事不同。虽然在我们之前,也有山东王薄、河南翟让、河北窦建德等人起兵造反。但他们都是些泥腿子,成不了大事。”
“可我们却是世家造反,而主公之父还是大隋昔来第一重臣,门生部将遍及隋朝中央和地方官府。所以,杨广不可能如以前那样,把我们当成普通反贼对待,必将倾全力镇压。我们面临的压力将是非常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尽量想办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方有可能成功。如果在这个时候自立为帝,则将会成为天下之敌,请主公三思。”
李密话音刚刚一落,杨嵘便大声叫道:“李先生此言大大不妥!我们原本就是要反隋夺天下,怎么可能让父亲再称自己拥护隋朝?待起事成功之后,再篡夺皇位岂不是出尔反而的小人行径,让天下人耻笑?”
“是啊!名不正则言不顺,虽然公开叛隋会在开始要困难一些。但只要我们多打几次胜仗,相信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们站在一起。使那个昏君最终孤立无援,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相反,如果依照李先生的想法,先称自己拥隋,立前太子杨勇之子为新皇,然后再废他自立,这岂不是三国时期的董卓所为?必被天下人唾弃。”杨玄感的长子杨峻也如此说道。
李密听闻之后,只是冷笑了一声,他不好直接和杨玄感的两个儿子对吵,但心里却在想,这两个纨绔子弟的心思,难道谁还看不明白吗?恐怕是想尽快当上皇子,而不是想的如何才能起事成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