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看我们汉王就不同了。首先汉王站在大义名分上,打着为义帝报仇的旗号讨伐项羽。这就是以正义攻打邪恶,您什么时候听说过有邪恶战胜正义的例子吗?再看我们汉王对人,汉王对人从来是赏罚分明,手下人都围绕在周围甘愿为汉王效死命。现在已经是天下归心,各路豪杰皆为所用。这才是成就大器的气度风范和实力啊。
现在的状况您也看见了,项羽开始吃瘪,他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我们汉王得取天下那是早晚的事。您作为齐国的君主,当然要为齐国的将来考虑,和汉王结盟,齐国才能长治久安。否则,齐国就有灭亡的危险。
郦生的利舌攻势再一次大获全胜。田广和相国田横商量之后,决定投汉。
既然大家已经结盟交好,那么仗自然就不用打了。之前驻守的军队撤回来,诸将们乐得轻松,田广和郦生每天喝酒联络感情,齐国上下一片欢喜。
这边已经谈好条件,可韩信那边不知道啊。他征集了十万人马,和步将曹参、骑将灌婴依旧往齐地进发。
等到快到齐国的时候,才知道原来郦生已经把事情办妥了。
看样子仗是不用打了,韩信就想撤军。这时候蒯通先生阻止了他。
这是蒯通先生第二次登上历史舞台,第一次是在劝说范阳县令,帮助武臣平定赵地的时候。此人的风采不必多说,这又是一位可以口舌杀人的厉害角色。
蒯通提醒韩信两点,一、不能撤军;二、必须攻齐。
不能撤军是因为汉王下令韩信攻齐,没有下令撤军。韩信不经请示就撤军的话,有违抗军令的嫌疑,这是个敏感问题,罪名可大可小。
必须攻齐,原因有两个,一是郦生只靠口舌就劝降齐国归汉,这么容易就拿下头功,那韩信算什么?只能是笑柄。二就狠了,蒯通提醒韩信,正是因为郦生已经降齐,齐国的防备一定松懈,这时候攻齐必定不费吹灰之力。
经过蒯通的分析,摆在韩信面前的问题已经十分明朗。
问题相当简单,
选择A撤军,违抗命令被罚,同时被天下笑大将军比不上个儒生;
选择B攻齐,事半功倍,独占头功,名扬天下。
韩信理所当然选择了B。
这是个毫无悬念的选择。人性自私。
但这个貌似不用选的选择题里,有个被谋略家蒯通、被利欲熏心的韩信忽略的问题。
发动一场本来可以避免的战争,齐国、汉军这两边白流的鲜血该怎么算?
争霸必不可少流血牺牲,但知道我们可以在能力所及之下,将伤害降到最低。
韩信没有这么做,或许他被谋略家蒯通的话蛊惑了。
但错就是错,韩信的手上已经沾了齐国二十万将士的血,这些血本来可以不必流的。同时牵连的还有郦食其一条性命。
事情发展果然如蒯通料想的那样,齐军全不设防,被韩信一攻即破。二十万大军大败,大将田解被阵斩,华无伤被灌婴生擒。
韩信破了齐军,立刻命令攻打临淄城。
消息传到时,田广、田横和郦生正在城中喝酒庆祝。
突然听人报告说:韩信已经打到城门外了,大家都诧异:开玩笑吧!
最尴尬的是郦生,被田广、田横的目光看得全身发毛。老先生心里叫苦,心想这次被韩信害死了。
但他素来有狂生的名号,这时候酒也喝得有点多,反而坦然下来,他知道今日难逃此劫,索性坦然赴死吧。
田广、田横一直盯着郦生看,这时候看他镇定的样子,才恍然大悟,我们都被姓郦的卖了!
田广、田横怒不可遏,当即对郦生说道:你和韩信串通好了,你松懈我们的防备,韩信趁机来攻打。怪只怪我们竟然相信你。如今韩信已经打到城外,你赶快去阻挡,如果成功就饶你一命,否则,老子活煮了你!
二人说着就让人摆下超级大汤锅。
那边郦生也是位猛人,一听这话跳起反驳道:汉王命我说降,韩信来攻关我什么事。帮你退兵,我办不到。
田广、田横不再说话,直接让人将郦生丢进汤锅烹死。
本是高阳一酒徒,争功末路竟亡躯。淮阴他日同烹狗,得失鸡虫孰有无。
郦食其可以说是死在韩信手上,日后韩信的下场更为凄凉,也不能不说是冥冥中自有天定。
郦食其死后很多年,他的弟弟郦商在平定异姓王叛乱时立下功勋,这时候高祖刘邦才忽然忆起了那位枉死的郦老狂生,这才追封了他爵位,荫及郦家子孙。
潍水之战——水淹龙且
韩信攻下临淄城,齐王田广逃去高密。
韩信派兵留守临淄,自己领军去追杀。快到高密时,得知龙且领军二十万救齐,现在已经和田广残兵会合,一同驻扎在潍水东岸。
韩信将军队驻扎潍水西岸,双方准备开战。
龙且这个人是项羽麾下第一猛将,之前英布反叛,项羽就派他去攻打,龙且一战大败英布。大家想想英布已经是猛人了,碰到龙且却只有吃败仗的份,可见龙且多厉害。
除此之外,龙且和项羽的私交甚好。他和项羽一起长大,交情很好。项羽这个人生性多疑,之前陈平用反间计就是吃定这个性格弱点。但是,项羽此生唯独对龙且终生不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