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还是不反?这个问题韩信最终坚持了当日的选择。
他决定和命运作一次豪赌。输了,身首异处;赢了,也不过保持现状,封妻荫子。
唯一的筹码就是:我没有罪。
怎么看,这都不能算是个公平的赌局。但韩信还是赌了。
皇帝的旅游队伍到达陈县,给韩信送信,要求他来谒见。
这时候刘邦的保密措施再完善,也露出了些风言风语。没办法,陈县距离韩信的所在地实在是太近了。
去谒见还是不去?韩信再次陷入挣扎。
这时候有人给韩信出主意说:杀了钟离昧,皇帝一定高兴,您就会平安无事。
韩信听从了这个馊主意。他当即去找钟离昧,并做了件很绝的事,他将自己的处境和有人对他提的建议,原原本本说给钟离昧听。
之后,他问钟离昧:“你说,我该怎么办?”
这根本就是废话,人都是自私的。事实告诉我们,贤人们相为刎颈的友谊都靠不住,是时候大家要撕破脸皮了。
面对韩信的问题,钟离昧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说:汉王不敢发兵,那是因为我在你这里。你想逮捕我取悦他,我今天若死,你明日必亡。
这句话非常深奥,钟离昧拐了太多弯,也不知道韩信听明白没有。按下面情节看,韩某人应该没听懂。
钟离昧此言道出了刘邦的心声,看来只有敌人才能真正互相了解,那种秋毫必现的清晰度,朋友们永远及不上。
钟离昧是什么人?项羽麾下五大猛将之一,此人跟随霸王多年,忠心耿耿。项羽死,他逃逸,此刻说到刘邦,还是称他为汉王不肯称皇帝。由此可见,钟离昧恨刘邦。
韩信拥兵自重,早晚会招来杀身之祸,这一点大家都明白。所以,钟离昧很有可能会当一个策反者,仗着他和韩信的交情,做个意志力坚强的策反者。更甚至作个大胆的假设,钟离昧没有殉主,为的就是留着有用之躯为霸王报仇。
钟离昧一天留在韩信身边就会一天在他耳边说:造反吧,造刘老四的反吧。
而后者也确实有造反的本钱,陈平也说了,真打起来,刘邦吃瘪的可能性较大。
所以只要钟离昧在韩信身边,韩信就是一座活火山,有随时造反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刘邦怎么敢先出手自取灭亡。
蒯通进言时,韩信有过反意;旅游队快到楚国时,韩信亦有过反意。这是两次证据确凿的,再加上没有证据的那些,甚至只是偶然间脑子里闪过一星半星残影。
可即便这样,韩信到现在依然没反!
刘邦考证后得出结论:这是个喜欢犹豫的人。
刘邦看穿了韩信,钟离昧看穿了刘邦。
他言辞恳切地将这道理分析给韩信听。可惜韩信不听。
没办法了。
钟离昧说了人生最后一句话:“韩信,你不厚道!”说完,拔剑自刎。
韩信割下钟离昧的头,用礼盒包装好,去陈县朝拜皇帝。
看都不看礼物,才见面,刘邦就命人将他捆了。
造型如同粽子的韩信这时候才大彻大悟,他大喊: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面对韩信的放声疾呼,刘邦只回了四个字:人告公反!
有人告你谋反!
行了,什么都不必说了。
一路带着刑具,韩信随刘邦回到洛阳,之后谋反的罪名被赦,为了表示皇帝爱护功臣不计前嫌,刘邦改封韩信为淮阴侯。
封什么都无所谓了,只要把你放在我的势力范围内困死,你再厉害又如何?
韩信空挂了个封号,被刘邦滞留在长安。这段日子是韩信生涯中最痛苦郁闷的日子,相比之下当初的胯下之辱实在不算什么。
他知道皇帝忌惮他的才能,就开始和光同尘,常常请病假闭门不出。但相比寂寞,切身的羞耻感更让人不堪忍受。因为刘邦总是要找他聊天。
韩信很郁闷,他真的没什么话和刘邦说。无奈皇帝兴致很好,摆出胜利者的姿态常常找韩信来议论将军们的高下。
有一次,刘邦说到兴处就问韩信:你说像我这样的人能统帅多少兵马?
韩信答:不多过十万。
刘邦又问:你呢?
韩信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刘邦口出讥讽:你这么有本事,为什么还被我俘虏?
这句话是相当气人的,刘邦的流氓本色再次暴露。
对此韩信只是平静回答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所以被俘的原因。
言下之意就是说:打仗你不行,政治我不行,大家不过是各有所长,你摆出胜利者的姿态,又如何?
大家听听,这实在不像是帝王和臣子之间的谈话。
这种日子韩信过了一段时间,寂寞怨愤,还有刘邦偶有兴致时的羞辱。
终于,韩信在煎熬中等到了机会。
陈被任命为巨鹿郡守,即将赴任。临行前陈特别来向韩信辞别。
此举颇具深意。
韩信拉着陈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中漫步。陈见状知道下面的谈话必定非常重要,他知道自己来对了。
韩信仰天叹息道:您可以听听我的心里话吗?有些话,我只能和您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