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广弼又道:“最近一年里老四在南边招了不少读书人,而这陈正汇,好像是来得最早的一个。老四试用了他几个月,后来看他还老实,便在上来看你的时候把流求的庶政交付给他打理!”
杨应麒哦了一声道:“几个月就做上四哥的副手了,这样说来,这个陈正汇想必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了。”
曹广弼点头道:“确实很了不起。据流求的元部民描述,如今那里的秩序极有条理!虽然看得出治理的法子是从辽南搬过去的,但到了那里之后显然又有改善!现在流求说到政务通畅,可未必不如辽南!”
“有这样的事!”杨应麒听了这话眉毛轩动:“四哥为人,志向远大而才能略嫌疏阔,当初他料理津门,公家财政便弄得错漏百出。四哥能牢牢掌控水兵、整合各方面的势力、保持东海航路畅通我不奇怪。但流求岛内也整治得这样出色,可就大出我意料了。”
曹广弼问:“你原本以为会如何?”
杨应麒道:“我原本以为在他四哥的治下,聪明的人、贪便宜的人、有野心的人都会特别高兴,新附民众在混乱自由中也会很活跃,却没奢望他领导下的内政秩序能有多少条理!我原来的计划是:等三五年后辽东的事情渐渐稳了,再物色一个利害的内政好手过去帮忙!”
曹广弼微微一笑道:“有权力的人,并不一定要自己有那个才能方能办好事情的!津门既能来一个李阶,流求为何就不能?”说到这里,遥望南方道:“我没去过流求,甚至没去过江南!不过听你说流求和福建也就一水之隔,想必那里沾染东南风流也比这边容易。那里的老部民都说流求现在是‘小江南’了,有机会真想去看一看!”
※※※
当曹广弼南望的时候,陈正汇也正面向北方出神。
几个月前欧阳适经推荐以后,他现在已经是汉部的准元部民了。汉部早期的元部民入籍手续十分快捷——基本上是几个首领觉得可以信任,在村子里说起,老部民们同意便延引进来了——那是小国寡民时代才有的事情。但汉部大了以后,便多了许多的手续和关口,杨朴加入以后经过一年才成为元部民,而如今陈正汇已经到流求一年多了,既有政绩,又得欧阳适信任,却还要经过一年的考察期。和他同时提名的准元部民也一样。不过对这样一个流程,平心而论,陈正汇觉得很公平,也很必要。
忽然之间,他和曹广弼动了同样的心思,很想北上看看津门,看看那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当然最重要的,是会会其他的几位将军,特别是那个杨应麒!
“二哥,看来,我得选个时机下去走一趟了。”
※※※
杨应麒的话让曹广弼有些吃惊:“你不是说最近吧?”
“嗯,最迟明年!具体的时间等我回津门把所有情况弄清楚了再说。”
曹广弼道:“如今北边诸事临头,你怎么能走开!”
杨应麒道:“北边打仗的事情虽大,我反而觉得没什么悬念。这半年我不理事,但汉部也能照常运作,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事情若是太过顺利,也是要担心的。流求的发展比我预料中快太多,马车走得太快,万一缰绳断了可是要失控的!”
第九十章 故人西来大梁城(下)
离过年还有十来天,七将军终于回来了!
杨应麒还没入城,先派人找来林翼,两人就在郊外一处小池旁一边钓鱼,一边叙话。杨应麒按下正事不提,先问林翼:“你阿大还好吗?”
林翼心中奇怪,心想七将军怎么问这个?却仍点头道:“还好。”
杨应麒道:“我是听你阿大病了好几个月,所以问起。你让人告诉你阿大:养好身体要紧,钱赚少些无所谓,等将来……将来你长大了再赚回来。”
林翼哦了一声,杨应麒这才开始询问津门和朱虚山这半年来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林翼从头叙说,杨应麒对津门的事情并非完全不知,但这时再次一一提起,问得极为仔细,尤其对鸽书上看不到的事情更是关心。
将近一年不见,林翼的眼光见识显然又有不同,对津门各个方面的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而管宁学舍内部的变化则更加让杨应麒喜出望外。当他听李阶评价自己“精明能干,娴熟世务,奈何根底不深,学问不纯”后,不恼反喜,说道:“咱们管宁学舍真的来高人了!这下好了,学舍方面的事情我有托付的人了!”
林翼问道:“李先生说七哥学问不纯啊,你不生气吗?”
杨应麒笑道:“我的学问本来就不纯。杨朴他们被我唬倒了,所以不敢这么认为,这个李阶……嗯,这位李阶先生却是有真学问的人!阿翼,你说我要是请他做管宁学舍的山长,大家服他不?”
“当然服!”林翼见杨应麒如此评价李阶,不但增加了对李阶学问的自信,更增加了对杨应麒的敬佩,说道:“其实大家早有此心,只是李先生他推辞了。”
杨应麒道:“好!这件事情等我见到他之后再跟他提。”抛了鱼杆,骑马入城,城内民众望见,彼此走告,夹道来迎。
杨应麒在马上四向作揖,大声道:“大伙儿!我回来了!”
一个汉部的老部民在众人推举下拿着一大包东西走近,一脸乱七八糟的表情:“七将军啊!你终于回来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捧上那一大包东西:“这是大家凑钱给你准备的!您一定要重振雄风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