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边戎_阿菩【完结】(340)

  种福见对方没有从人陪伴,便拉了一下种彦崧的袖口道:“老奴到门外等候。”

  他出去后,那白衣人听见声音回过头来,起身微笑道:“种公子?福建白衣林翎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种彦崧一时间看得呆了,心道:“都说南边人物隽秀,果不其然。相貌声音都这样温婉,倒像女孩子一般。”举手作揖,口称“林公子”。不知怎地竟有些不自在。

  林翎此时虽也只是二十几岁人物,但年少当家,常年打交道的不是北国军政大豪,就是东海猾商巨贾,所以气度见识都大为不凡。人与人交接因智商、身份、气度、见识而会产生高下之分,高者视下如翔鹰俯首,一览无余,而下者仰望则常常如樵夫在山脚看山,只能得见其一隅。所以种彦崧看不透林翎的深浅,林翎却只望了他一眼心中便道:“这少年还嫩着,多半是家荫深厚,缺少磨难,要想成大器还得多历练。”脸上却一直保持微笑。

  若是刘介、赵履民这样的老狐狸,跟人谈生意就是扯上半天也能话不绝口而没一句与正题有关,种彦崧却没这功夫,没说几句话就愣愣问道:“林公子此次见邀,可有什么见教么?”

  林翎一笑,说道:“也没什么大事,种家乃是我大宋西北面之长城,小种经略相公的威名就是在我们这些小商人这里也是如雷贯耳,只是我等一直在东南活动,也没机会得见虎威,今日刚好来塘沽做点买卖,听说种相公的孙少爷竟在塘沽,心想虽未能见得种相公,见到种公子也算聊慰我等多年来的仰慕之心。”

  种彦崧哦了一声,心中只想着如何把话题引到军饷上去,却又不知如何开口,林翎见他如此,问道:“听说种公子在塘沽原是养病,如今看来身体早就大好了,却不知是准备南下,还是有意留在北国建功立业?”

  种彦崧道:“我在这边还有些事情,暂时且不回去。”

  林翎哦了一声道:“是与大宋攻略燕云之事有关么?”

  种彦崧一时犹豫起来,这等军国大事本不该与一个商人谈论的,但眼下自己有求于人,却不得不说,当下道:“我如今在塘沽领得一支人马,只等王师再次北上便起兵相应。”

  林翎大喜道:“原来如此!听说大宋上次北征战况不是很顺利,我等虽僻处东海却也忧心。可惜双拳无勇,上不得战场,只能在后方空紧张,不像种公子这样的将门才俊,可以挥刀上马,杀敌报国。”

  种彦崧虽然年轻不经事,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听到这几句话惭愧道:“说什么将门才俊,小时候我也常梦想如家祖父般提兵纵横,如今独掌一军才知这为将的难处。才俊什么是不敢称的,我只望不要太丢祖父的脸面就行了。”

  林翎讶异道:“种公子可是遇到什么为难事了?”

  种彦崧叹道:“如今我这支人马尚未得朝廷承认,在塘沽无依无靠。虽有汉部暂时接济,但那毕竟不是长久之策。军饷的问题解决不了,这支人马解散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林翎哦了一声道:“原来种公子是为了军饷之事而烦恼。自古打仗,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种家名将之门,就没传授一些养军的法门么?”

  种彦崧道:“养军之道,要之有三,一是受朝廷供养,二是征敛,三是劫掠。我如今既未能得朝廷养护,也没个领地征敛,劫掠又非所愿,如何谋划养军?”

  林翎沉吟片刻,问道:“种公子手下不知有多少人马?如今驻扎在何处?”

  种彦崧心中一动,心想对方如此问莫非有意相助?便道:“就在塘沽城外,约有一千。”

  林翎又问:“汉部对于种公子的行动是否支持?”

  种彦崧欣然道:“欧阳将军、邓大人他们对我大宋甚有恩情,若不是他们帮忙,我如何能支持到现在?”

  林翎抚掌道:“那便行了。林翎有办法让种公子养得千军剽悍、万马肥壮。”

  种彦崧大喜,问道:“什么办法?”

  林翎道:“财货之本在人,财货之源在地,如今种公子两样都有了,还怕没钱粮?”

  种彦崧道:“这人,也算是有一千兵马。这地却在哪里?”

  林翎笑道:“种公子如今驻扎的地方,不正是一大片无主空地么?”

  种彦崧摇头道:“林公子说的是两道围墙之间的地方么?那里时时会受辽人侵扰,如何营利?”

  林翎笑道:“种公子手中不是有兵马么?若种公子能打退辽人的袭扰,那两道围墙之间的土地就成了种公子生财之源了!”

  种彦崧被林翎这一点拨,心中豁然开朗,隐隐看到了一条养军自强的康庄大道。

  第一三五章 养军之策(下)

  当初萧干驱逐民夫建造围墙把塘沽围住,为了防止汉部袭扰把围墙筑得远远的,所以在契丹围墙和塘沽城墙之间确实有一大片的土地,这片土地上原来也有居民,但靠近契丹围墙者都被喝令内迁,而靠近汉部城墙的居民则逃入塘沽避难谋生,久而久之,这片扇环型的土地便荒芜了,成了一片无主之地。若是种彦崧能以兵力拓土,确实可以取得一片完全由他拿主意的地盘来。

  打开了土地方面的思路后,林翎又献上通财之计。

  这半年来燕云、两河动乱频起,由于塘沽可以躲避兵火的侵扰,两河以及燕云的许多富商大户都纷纷入驻,看好汉部的人把这里作为新的定居点,不太看好汉部的人也在这里营建狡兔之窝。所以短短几个月间,塘沽地价暴涨,但塘沽围墙早已圈定,向外无法发展,商业区、居民区便转而向内扩张,挤压汉部专门辟出来收留逃难贫民的贫民区。结果贫民区被越挤越小,而因战乱流入的贫民却越来越多,对于这个问题塘沽的政务官员都大感头痛,一些人甚至开始怂恿四将军、七将军将塘沽的城墙外移。但杨应麒考虑到好不容易才和辽人取得默契互不侵扰,为大局计也不宜让汉部和北辽政权的直接冲突扩大,因此一直不肯答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