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森想了想,道:“西班牙人凶狠不下建胬,此去很是危险……”
听了这话,顾绛大笑了起来道:“大木,和我相比,你也算是千金之子了。算起来可比我娇贵多了。你都不怕,我又怕什么?况且你也知道,我一向喜欢谈兵。只是我这谈兵,多半比赵括都不如。如今也正好借这个机会,去见识一下,真正的打仗是什么样子的。”
郑森听了,想了想便道:“若是如此,那到时候就委屈宁人和我同乘一条战舰了。”
……
第二天一早,郑森便带着几人上了“飞燕号”。
“大木,昨日我看到码头上还有好几条这样的快船,如今都派出去了?”顾绛问道。
既然顾绛打算要参与这次行动了,这种小事郑森也就没打算瞒着他了,便点点头道:“正是,我家的船队散布在四方,要将他们集中起来才能向那些西班牙人发起进攻。所以昨天下午,这些船就都出发了。”
“原来如此,大木你这也算是剑及履及了。”顾绛点点头道,“我看你好像还是有些忧虑,不知道可有什么问题,说出来,我们一起参详一下?”
郑森听了,苦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只是我事先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回事。我军有一条最强的战舰,如今却正往南方进行远航训练去了,我已经派出快船直接赶往巴达维亚,在那里等着它。这条船一路上还有考察任务,相信会走得比较慢,也许还赶得上。若是没了这条船,我们舰队的战斗力怕是要少掉一半。”
第一百六十一章 探险船队引发的战争(3)
老实说,要是在以前,郑森没有上报大明皇帝,就私自去攻打另一个国家,这不仅仅是“擅启边衅”,更是“目无朝廷”。严厉一点,扣上个“乱臣贼子”的头衔,也不是不可以。若是从前,只怕顾绛即使不直接和郑森来个管宁割席,怕也是绝对不会跟着他一起去胡闹的了。但是在前一段时间,关于《进化论》,以及周朝分封制的研究,还有相当粗浅的人口理论的研究之后,他的的太多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研究中,顾绛近乎绝望的发现,如果耕地的总数不变,从“天下户口减其大半”的状态下开始,越是风调雨顺,朝廷越是治理得好,土地不足以承担人口的危机就会来的越快。一个朝代,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乎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维持到三百年以上。于是,拓地殖民,就成了继续维系太平的几乎唯一的手段。
“必须用大明的剑,为大明的犁获得新的土地!否则,在理论上,大明就绝对无法继续维系下去,除非大明能自己将自己的人民杀掉一半!”这就是他们三人,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研究后,得出的最后的结论。
显然,比起将自己的百姓杀掉一半,那么对外扩张,(当然,前提条件必须是能够得到更多的耕地的对外扩张,)哪怕是“边庭流血成海水”的对外扩张,也完全算的是仁政了。
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顾绛和方以智都觉得自己要完全疯掉了。这个冷冰冰的结论,和他们多年来接受过的教育几乎完全是背道而行,让他们很长时间都缓不过劲来。他们一遍又一遍的检验了自己此前的推演,并且和各种能找到的史料对照,希望能找到自己此前的论证的错漏,或者是找到其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最后,这一切都是徒劳。甚至于,他们还发现,事实上,朝廷如今在采取的措施,在本质上正是“将自己的百姓杀掉一半”的“不仁不义”的做法。最后两人不得不接受了这样残酷的观点,并且嘲笑自己道:
“以前读《老子》,见其言‘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每每不解,只当老子胡说,又颇怪他这话,教出了韩非子那样的刻薄之人。今日才知道,不是老子胡说,而是我太过浅薄,其实和韩非一样,曲解了他的意思。都把‘妇人之仁’当成了‘仁’。却不知先王之道真正的意义。春秋之时,诸侯相侵,夫子疾之,何也?今日观之,周公之分封,实为拓地殖民,而诸侯相攻,实为减民。这开边看起来要打仗,要死人,其实却才是真正的仁政。”
有了这样的观念之后,他们自然也知道朝廷如今是干不了这个事情的,而且除非朝廷真的能把天下百姓杀掉一半,否则也是抽不出力量来干这件事情的。如果上报朝廷,那朝廷多半是要打起借着郑家的力量来更高效的杀自己的百姓的主意的,而等到朝廷真的把天下百姓杀了一半,那就是不仁之至,又有什么资格再统御天下?所以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自己一声不响的,不断地去占据更多的可耕作的土地,然后不断地从中原把无法养活自己的百姓移民出去。这才是对华夏,也是对朝廷最负责的举动。因而,如今郑森打算抛开朝廷,“擅启边衅”,他们也采取了支持的态度。至于剩下的那个李香君,虽然在历史上,她似乎表现得很有政治立场,但是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大多数女人其实是没有政治立场的,她们的政治立场往往取决于她们嫁给或者是想要嫁给的那个人。
“飞燕号”只花了一个晚上,就从北港赶到了安平,当太阳从雾蒙蒙的大海上升起来的时候,郑森站在甲板上已经能望见安平新建的高高的灯塔了。
“公子,这就是安平了吗?”从他身后,传来了李香君的声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