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在满清的营寨前指指点点的,满清那边自然也不是看不到。
“主子爷,有一群明军在山下看我们的阵势。都是骑兵,大概有三百来骑的样子。”一个清兵跪在地上向坐在军帐正中的多铎禀告道。
多铎是努尔哈赤最小的嫡子,很的努尔哈赤喜爱。所以当初努尔哈赤留给他的兵力也最多。如今单以手下牛录而论,作为正白旗旗主的多铎是八旗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人物之一。
因为前一段时间的小规模作战中,满清吃了点亏,所以黄台吉将当时负责这些战斗的多尔衮调了回去,换了多铎的镶白旗过来。多铎这时候还不到三十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黄台吉正要用他的锐气来对抗一下明朝最后的精锐。而且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他们是同父同母的,而且他们的生母也是被以黄台吉为首的四大贝勒逼死的)手里的力量也太强了,黄台吉也不能没有想法。
为了分裂这三兄弟,黄台吉对阿济格打压更多,但对多铎却拉拢更多,再加上多铎手里实力强,所以多铎一向跋扈,目中无人,经常喜欢搞出些出格的事情来。如今听说有明军跑到了他的军营前,他顿时来了兴致,便站起身对手下的几个佐领道:“都跟我出去看看!”
一行人出了军帐,从山上居高临下向下一看,正看到三百来个明朝骑兵在山下,其中的几个人还在朝着山上指指点点的。
“主子爷,那个在中间的老一点的据说就是明军的主帅洪承畴。皇上也多次提到此人知兵,能打仗的。”一个军官在一边解说道。
“看他们这身装备,这些人怕是明国那边的精锐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绣花枕头一包草的样子货。”多铎道。既然前面有人提到黄台吉称赞过洪承畴,多铎就忍不住要贬低对手一下。
“主子爷,是不是样子货,打一下不就知道了?”那个军官道。
“好!哈宁阿,带上你的人,就带三百,去称量一下那些明军!”多铎下令道。
第二百五十三章 粮道
吴三桂远远地望见那边山上清军的寨门打开了,便道:“督师,有鞑子出来了,我们要不要避一避?”
洪承畴也抬头看了看,他看见一队满清骑兵正从山上下来,虽然看看人数并不比自己这边多,但他还是点点头道:“我们回去吧。”
这也是很自然的做法,毕竟他们只是出来看看清军的营寨的,身边带的部队并不多,如果在那些鞑子的门口和那些鞑子陷入混战,被那些鞑子拖住了,怕到时候出来的就不仅仅是这么点人了。
“督师和张大人先走,末将和吴总兵来断后。”曹变蛟也道。
洪承畴点点头,他知道自己的马术不算好,还是早点走比较好。一个亲兵在旁边扶了一下,洪承畴就上了马。这时候,张若麒也上了马,相比洪承畴,他的马术就要更差一些了,洪承畴至少还可以自己控马行动,他却需要两个亲兵骑着马跟在一边,一个看着他,防止他从马上掉下去,另一个则帮他控制方向。
满清骑兵也没有快速冲下来,双方还有一定距离,这个时候就放马狂奔,到时候被人家打个以逸待劳,反倒是要吃亏了,所以他们也只是由着马匹慢慢的小跑着逼近明军。
“曹总兵,我们也可以慢慢退了。”吴三桂看了看正在逼近的清兵,对曹变蛟说。
“好。”曹变蛟应了一声便翻身上马,顺手接过一个亲兵递过来的长枪,然后道:“你们先走,我老曹给你们压阵。”
吴三桂点了点头,也不多说,同样上了马,便向骑兵们发出了撤退的命令。于是明军骑兵开始向后撤退……
……
撤退并不算一帆风顺,满清的骑兵还是追上了他们的尾巴,不过断后的曹变蛟的手艺很不错,并没有让清军占到什么大便宜。而且明军军营里也派出了军队来接应,所以最后大家还是很安全的撤了回来。
第二天明军开始对清军的营寨发起了攻击。洪承畴知道清军控制的小山是战斗的关键,便将攻击重点放在这里。显然直接仰攻是非常不利的,清军居高临下,无论是射箭的威力射程还是白刃冲锋时候的冲击力都会有很大的加成。所以洪承畴采取了逐渐包围小山的方略,他用盾车掩护,让辅兵们挖掘一条环绕这座小山的壕沟,以便切断小山上的清军于官道后面的清军之间的联系。这种做法使得清军不得不主动的从山上和侧翼发起反击。双方鏖战了一天,明军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不过似乎也没有吃什么亏。
当天晚上,多铎组织了一次夜袭,不过也没有太大成果。
……
郭怀一和已经被升任模范军第二团团长的常乐一起站在杏山堡的城楼上,俯视着杏山堡外面一圈又一圈的壕沟、拒马。在原本的历史上,满清赢得松山大战的决定性行动就是他们对杏山堡和笔架山发起的袭击,洪承畴急于攻破满清的防线,对满清的反击预计不足,以至于没有再杏山、塔山和笔架山布置足够的兵力,导致这三处据点的失陷。笔架山的失陷使得大量的粮草落入了满清手中,而塔山和杏山的失陷则使得大军从宁远获得补给的粮道被切断,这最终导致了明军的溃败。而在如今,郑森出于让双方消耗,以及不希望洪承畴落入满清手中的考虑,让郑家参与了这场混战,当然不能让这样的局面再次出现。所以郑芝虎主动请缨,将杏山堡的防御任务也接了过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