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依着马士英的性子,拿到诏书之后,就应该立刻去上任了。他却在南京以准备为名,又多拖了好几天,就是想要见见阮大铖,向他当面致谢。
打发马昌下去了,马士英在厅堂里走了两步,又在交椅上坐了下来,自己叹了口气道:“这个阮园海,这时候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却说他哪里有需要跑出去处理这么久的事情?”
这话声刚落,却见本来已经下去了的马昌又小跑着进了厅堂。
“怎么了?”马士英问道。
“阮老爷,阮老爷来拜访老爷。如今在门房里等着呢。”马昌道。
“什么?”马士英一下子站了起来,道,“你这奴才,怎么让阮老爷在门房等着!快跟我去迎接他!”
马士英一边说,一边往外面走,顺手还整理了一下衣冠。
马士英急匆匆的到了门房,却见阮大铖正坐在那里悠闲的喝茶。马士英赶忙上前行礼道:“好个阮园海,你倒是终于舍得回来了!这些天,我都快把你家门槛踩烂了!且和我到屋里坐下说话……”
阮大铖微笑着看着马士英,却不说话,只是慢慢的站起身来,整理好衣服,还了一礼。然后才徐徐道:“瑶草兄,恭喜了。等了十年,总算是……”说到这里,阮大铖的声音却突然低沉了下去,眼圈也似乎红了。
马士英上来,挽住阮大铖的胳膊道:“还是多谢园海呀,要不然,我又怎么会有今天?走走,里面去!”
两人进了屋,马士英便将两个儿子都叫出来拜见阮大铖,又一叠声的让下人去安排酒席。两人在厅里坐好了,谈论起来。
“小弟总算是赶在瑶草兄赴任之前赶回来了。”阮大铖道,“却是连自家都没来得及回去,如今倒是要麻烦瑶草兄派个人到小弟家里去报个平安。”
“这倒容易。”马士英笑道,“园海,你这一跑出去,就是一个月的,到底在忙什么呢?”
阮大铖笑了笑,从衣襟里摸出了一个小包,打开来却是好几张银票。阮大铖将这些银票递过来道:“我当时知道瑶草兄有机会起复了,真是喜悦不已。张天如告诉我说,瑶草兄可能被派去总督庐凤。我就想,如今这地方官不好当,庐凤一带,将来很可能遭兵。瑶草兄去了,若是手里没银子,很多事情做起来就不方便。小弟这些年,在自家的各处庄园里种桑养蚕,又开了纺织铺子,和福建郑家做了不少买卖,倒也赚了一些钱。只是这些钱,又在别的生意里面流动,一时间难得取出来,所以小弟就只好到处去跑跑,把这些钱先弄出来。这里一共是五千两,前一阵子花钱多,一时间也只凑出来这么点,也算是给瑶草兄的一份贺礼。”
“园海,我这个官,其实就是你出钱弄下来的,如今怎么好意思又拿你的钱?”马士英很有点感动的说。
“瑶草兄,我也不瞒你,我那钱原本是想要给自己求一个官的。你也知道,我虽然当年一步走错但……但又哪里是真的愿意就这样顶着骂名过一辈子的人?”阮大铖叹道,“只是……张天如也有难处,周玉绳刚刚复相,也不能一下子得罪那么多人……如今,也只能希望瑶草兄能够建功立业,然后再能伸手出拉兄弟一把了!”
马士英听了这话,便道:“园海,我们也算是同病相怜了。想当初我被陷害罢官之后,近十年来,一直对我假以颜色的人,也就只有你和郑大木了。古人说,贫贱之交不可忘。只要有机会帮助兄弟,我绝不会坐视的。要不然还是人吗?”
“如此就拜托瑶草兄了。”阮大铖很感激的道。
……
又过了一日,马士英拜别了前来送行的人,带着几十个家人,乘着船,沿着运河北上前去赴任,路上非止一日,终于到了凤阳。
话说这凤阳庐州,原本一向是让漕运总督兼管的。只是前些年,张献忠攻破凤阳,一把火烧了明朝皇帝的祖坟,一时间朝野震动。为了保护祖坟不至于再遭厄运,崇祯便专门设立了庐凤总督一职。一来保护皇陵,二来也是保护江南的门户。
马士英到任后,立刻查看了庐凤的防御,然后便上书皇帝,宣称兵备不足,又称发现张献忠又有来犯的迹象,要求朝廷允许他组织团练,同时就近将山东的刘泽清所部调到凤阳来救急。
马士英的这个要求自然得到了周延儒的支持,崇祯皇帝在听说烧过一次皇陵的张献忠又有袭击庐凤的可能的时候,自然也是格外紧张,加上周延儒刚刚上台,自然也不能不听他的意见。所以马士英的要求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第三百二十三章 立威(4)
拿到了朝廷的命令之后,马士英就忙碌了起来,首先,他发布了要求地方士绅结寨自守的命令,同时宣布准备新设立一个直属于总督府的亲兵营。
这直属于总督府的亲兵营自然是为孔璋的那些人马准备的。就在马士英到达凤阳之前几天,孔璋就已经带着一支二十来人的参谋队伍到了凤阳了。郑家在凤阳也有店铺,孔璋就在那里住了下来。等马士英一到任,孔璋就赶紧去拜访他。
几天的交道打下来,马士英对孔璋的印象相当的好。他发现,孔璋对于军事确实是真的懂,这一点也得到了他手下的大将黄得功的认可。
黄得功是京营中调过来守卫皇陵的将领,他出身底层,从一个小兵开始,靠着战功一步步升到总兵的位置上,在如今的明朝将领中,也算是很能打仗的了。而且尤其难得的是,他打仗的时候比较老实,花心思少,尤其是什么“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花心思少。而且还有爱民之心,在原本的历史上,黄得功击退张献忠之后,抓到了被张献忠裹挟的万余难民。要是换了左良玉,刘泽清之类的人,说不定就要借这些难民的人头去领个军功了,然而黄得功却让他们各自回到家乡,又把缴获的武器、辎重全都上缴朝廷。这样老实的将领,在明末,真是比大熊猫都稀缺。后来因为拥立弘光有功,黄得功也位列江北四镇之一。左良玉借口南来太子一案发起内讧,黄得功又被调动过去拦截左良玉并击败了他的军队。再后来,满清南下,弘光皇帝朱由菘逃入芜湖黄得功营中,清兵分兵来袭,黄得功率军在荻港与清兵大战。此时已经投降了满清的明军将领刘良佐在岸上大呼招降,黄得功怒斥他,突然不知道从哪里射来了一箭射,正好射穿了他的喉咙,黄得功知道大势已去,便抽出刀自杀,他的妻子也跟着自杀殉国。这人的忠勇,在明军将领中很是出色,只不过这人弄钱的本事就一般了,手中缺钱,养不起太多的军队,所以至少在这个时候,他的实力还很有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