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模范军不同,模范军可不是关宁军那样缺乏野战能力的军队,它的组织形式吸收了后世军队的很多影响,无论是武器还是组织形式,可以说都是领先于时代的。而且这种领先,不仅仅是相对我大明军队,甚至是建胬军队的领先,也是相对于欧洲,相对于古二爷的领先。因而,在郑森看来,西班牙人登陆作战的威胁其实很有限。
“工期还来得及吧?”郑森又问道。
“少将军,来得及的。”黄成回答道,“只要那边的水泥能供应的上,最多六个月,这三处炮台就都能建好。”
在后世的建筑技术中,水泥的生产和使用可是大杀器级别的。而且水泥生产在技术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拦路虎,基本上只要能烧石灰,就能烧水泥。早在罗马时代,罗马人就已经会使用由火山灰和石灰石一起煅烧而成的原始火山灰水泥了。当然,真正现代的水泥要比这更复杂,性能也好得多。不过郑森原本也不打算复制出完全现代水平的水泥,只要比一般的石灰泥浆强就行了。
郑森隐约记得,后世的水泥,往往是用石灰石、黏土、炉渣之类的东西磨碎,搅拌均匀,然后高温烧结,然后再磨碎而得到的。如今郑家在琼州建起了高炉炼铁,炉渣之类的副产品自然是不少的。至于石灰石和黏土,更是到处都有的便宜玩意儿。所以郑森就让人在这里试着烧制水泥。
因为并不清楚水泥中各种成分的比例,郑森只能让那些工人们自己乱试。最终倒是弄出了一种还算不错的水泥,不过因为生产过程中需要粉碎岩石,而郑森可没有电动球磨什么的,只能有限的使用水力,所以水泥的生产效率一直不太高。
“那边水泥的产量怕是不太够吧?”郑森问道。他也知道水泥生产中遇到的动力方面的问题必然会限制它的产能。
“要是到处都用这东西,那当然不够。”黄成回答道,“不过我们这里也只在朝着大海的那一面用水泥,所以还是够用的。这座炮台对着大海的一面差不多已经建好了,少将军要不要去看看?”
郑森点了点头道:“我们过去看看。”
一行人便走到了炮台靠海的一面的战斗室旁边。这座炮台是三座炮台中最大的一座主炮台,炮台本身建造在一处本身有两丈多高的一片高岸上,又用夯土筑起了三丈多高的基座,基座的外层则用大条石砌成,条石之间则用为了避免基座在敌方的炮击中崩塌,基座本身的坡度并不大。郑森从上面俯视了一下下面,觉得如果一个人空着手,再加上助跑一段的话,应该可以直接冲得上去。不过真到了战斗的时候,炮台上会有守卫队,在守卫队的排枪下,以及小炮的攻击下,要想冲上来,那就难如登天了。
战斗室就建在这基座上。这座炮台将安装八门用于对海的大炮,其中包括四门二十四磅炮和四门十二磅炮,因而,在靠海的那面,便有八间战斗室。这战斗室说是室,但其实并不是有四面墙的完整的房子。战斗室只有三面墙,朝着大海的正面的墙体上开有一个长条形的射击口,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的海湾,也可以看出正面墙体的厚度。
“正面护墙有三尺厚,都用熟铁为骨,用水泥加上碎石筑成,坚固无比,便是海军的18磅长炮,也打不动分毫。”黄成在一边解释道,“如此,海上的敌军炮船如果想要和炮台对射,除非他们的炮弹能正好从射击口中打进来,否则便伤不了炮台分毫。”
“侧面的分隔墙呢?怎么也这样厚?”郑森看了看侧面的分隔墙发现这些墙壁也有差不多两尺厚,便问道。
“少将军,这侧面的墙壁是夹板夯土而成的,只起到隔离防火,免得哪个战斗室中的火药被点燃了,影响到其他的大炮的作用。”黄成回答说,“另外还要撑起顶板。顶板就薄了,只是一层原木,然后在上面又做了一层防雨的屋顶。至于后面,像这样完全空着,一来,进出方便,二来也里面也更亮堂一些。”黄成又解释道。
郑森走到射击口边,用手摸了摸正面墙壁的混凝土。这混凝土硬硬的,还微微的有点发凉。他满意的点点头道:“做的不错。你们这里做好了,我们才能放心的对付西班牙人。”
郑森等人在炮台上又察看了一会儿,然后便下了炮台,上了停在旁边的两辆四轮马车,然后在一队骑兵的护送下,向着码头的方向驶去。回到码头,他们吃顿中饭,然后就要去铁厂看看。
从码头到铁厂有两条新修的轨道,这些轨道都是用包铁的硬木制成的,轨道上面还抹上了一层油脂。装满了煤炭的重载马车每四辆被连成一组,然后由六匹马拉着,沿着轨道缓缓地前行,一路上,总有不少的煤渣、小煤块从车辆上掉出来。每当一列马车跑过,就有一些当地人的孩子拿着柳条筐子、畚箕、扫帚冲到轨道上,将这些煤块捡起来,煤渣扫起来,然后拿回家去当柴火烧。
郑森等人的马车却并不从这条轨道上走,而是顺着轨道旁边的一条铺着矿渣的路走。大约走了半个时辰,便远远地看到了铁厂的黑烟滚滚的烟囱。
“若是在后世,单凭这个烟囱,环保局就能关了这个厂子吧。不过在那个时代,满世界的怕也找不出像这样落后的工厂了。”望着那烟囱,郑森忍不住就这样想道。
随着马车距离工厂越来越近,空气也开始变得浑浊了起来,其中更是充满了一种刺鼻的气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