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二叔,我们一起去作战室!”郑森立刻道。
……
在静海的作战室里面,铺着一张很大的地图。这幅地图是这些年来,模范军的参谋人员以郑家商队的身份作掩护,到处实地考察绘制出来的。本来依着郑森最初的设想,他是很想要在这间作战室中,弄出一套超大号的包括整个京师,向北一直延伸到宁远,向南一直到沧州。向东到大海,向西到大同一带的沙盘的。不过真正的执行起来之后,却发现,这个工作量实在太大,真要想在几年内完成这样的东西,除非整个的模范军学校,以及郑家其他的所有技术类的学校全都改成测绘学院,而整个模范军,全部专业成测绘人员。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如今这些地图,总的来说还是相当的粗陋的,只有官道附近的地形相对精确一点,至于远离官道的地方,地形就粗略多了,很多时候都只是个大意,比如说一些远离官道的村庄,它们的位置并不精确,实际上的位置可能差出一两里。不过官道附近的高度和距离,倒是可以用尺子和圆规来做测量。所以,虽然在郑森看来,这幅地图并不理想,但在这个时代来说,这张地图,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三天前,依照和我们的约定,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向清军请降。清军迅速的做出了反应。按照他们对吴总兵的约定,他们将派出五万大军,作为关宁军的后盾,共同向依旧盘踞北京的李自成发起进攻。
李自成可能也有所察觉,所以他抢先动员了自己的军队,开始向山海关移动。按照李自成宣传的说法,他的军队有二十万人,不过这多半是吹牛的。我们认为,李自成应该是试图靠着手中的兵力迫使吴总兵投降。不过,具体的情况还有待核实。”一个模范军的参谋正在介绍着当前的局势。
“阿森,我们要不要派出更多的斥候加强侦察?”郑芝虎皱着眉头问道。
“当然需要。”郑森点点头道,“不过,这些斥候最好穿上关宁军的衣服。”
第四百二十四章 判断
“又是那些关宁军的探子?”鳌拜满脸不耐烦的对半跪在他面前的那个斥候问道。
“是,关宁军的探子,他们的马好,我们追不上。”那个蒙古斥候回答道。
关宁军的斥候的马好,这是鳌拜知道的。因为我大清在关宁军那里是有不少的探子的。他们自然知道这一年来,关宁军通过福建郑家,从泰西人那里买进了一些泰西宝马,这些马跑起来就像飞一样。我大清也从关宁军那里买入了两匹这样的宝马。这些马的确不错,跑起来远远不是一般的蒙古马可以比的。在大校场上,这两匹马只需要跑上两圈多一点,就可以套哪怕是最好的蒙古马的圈。
“这就是天马呀,人间哪能有这样的骏马!”一些养马的蒙古人是这样评价这些马的。然而遗憾的是,这些骏马都是被骟过的公马,没法用来配种,而关宁军那里,也只有一些骟马。
这两匹马鳌拜都见过,自然知道,如果真的是骑着这种马的关宁军的斥候,那的确不是他手下的这些蒙古斥候能追得上的。不过,关宁军派出这些高级斥候,是的,是高级斥候,普通的斥候哪里有资格用这样的骏马?关宁军派出这样的斥候一直盯着自己的队伍,显然,他们对自己是不太放心。
“听说关宁军的家伙最喜欢出卖友军了。他们该不是又打起了这样的主意吧?嗯,我记得在浑河之战中,他们就卖过浙兵,后来在大凌河,那个吴襄,也就是吴三桂的爸爸,也出玩过这一套。他们如今……”另一个武官打扮的人也皱着眉头道。
“遏必隆,多动动脑子。”鳌拜道,“关宁军拿什么卖我们?又带头跑?可是如今他们还能往哪里跑呢?我看他们多半是怕被我们卖了吧?据说一个人老是卖别人,就总会担心别人会卖了他。就像《三国演义》里面,曹操一辈子最会烧人家的粮草,所以,一打仗,他就会把自己的粮草盯得紧紧地,生怕被人家烧了。嗯,你看,就是诸葛亮那么会放火的,不也从来没有烧到过曹操的粮草吗?这关宁军出身的家伙,都是这样的。我觉得他们就是怕他们前面和李自成打上了,我们转过身就走了,然后他们就……再说,就算没有他们,李自成手下的那帮子流寇,能是我们的对手?就算吴三桂和李自成合伙,他们打得过我们?”
鳌拜这样说,是因为他相信黄台吉的分析。就在出兵前,对于吴三桂是不是有头像的诚意的问题,在满清高层,曾经有过一些讨论。不过最后,黄台吉在征求了包括洪承畴在内的一批明朝降将的意见后最后做出了出兵的决定。这一决定,也得到了包括多尔衮和多铎在内的广大八旗战士的支持。
虽然在关外,但是黄台吉对于关内的种种情况还是非常的重视的,李自成的大军一口气拿下太原大同的消息通过蒙古传到沈阳的时候,黄台吉就做出了明朝已经是一个熟透了的果子的判断。不过那时候,黄台吉并没有预计到李自成会真的带着军队直取北京,在他看来,李自成在扫荡了附近的明朝军队之后,收兵回去,然后再转向江南方向才是正确的做法。不过李自成直取北京的做法虽然出乎了他的预料,却更加的符合他的心意。
出兵前,黄台吉和麾下的将领们认真的研究了李自成的相关情况。并对李自成的真正实力和如今的处境做出了判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