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里玛此时已经觉察出对方的骑阵的危险之处了,但是这时候他也没有其他办法,甚至也没有时间再想其他办法了,马上就要撞上了。
“马上……”穆里玛准备挥出手中的马刀。就在这时,对面的骑兵突然再次加速,然后三把马刀就趁着这个突然的加速,从不同的角度向着穆里玛或是刺或是劈了过来。
多年的训练让穆里玛的手的反应甚至比他的脑子还快,他手中的马刀一挑,将朝着他胸口直刺过来的那一口马刀拨到了一边,若是一对一的单挑,他就可以顺势将马刀横过来,让对手自己撞在他的马刀上。然而,此时还有两把马刀朝着他劈了过来。若是他继续这个动作,只怕还没砍倒别人,自己拿刀的手首先就会被一刀砍下来。所以他只能放弃了反击,在马上一闪身,避开了照着自己脑袋砍下来的一刀,但是,另一把刀他却实在是没法避开完全避开了,这把刀直直的劈在他的左肋上。穆里玛披着双层的铠甲,这一刀并没有能直接砍穿铠甲,但是借着马力劈过来的这一刀,却也绝对是轻松的就能吃得消的。这一刀携带着的巨大的力量,就像是一个棍子狠狠的打在他的胸口上。穆里玛自己清楚地听到了肋骨折断的咔嚓声,同时嘴里一甜,一口血便涌了上来。
在对冲的时候,战马总会努力的让出一点空间来的,对面的战马也不例外。所以,双方的马匹倒是没有撞上,几乎是肩膀擦着肩膀,双方交错而过。穆里玛抛掉了手里的刀,一手拉住缰绳,一手捂住左肋,在马上摇摇欲坠。然而就在这时,第二队模范军骑兵又冲了上来。
和其他时候一样,模范军的骑兵,无论是重骑兵还是轻骑兵,在发起墙式冲锋的时候,总是将队伍分成前后两列,两列之间间隔大约十多步的距离,这样侥幸躲过了第一列的打击的敌人,来不及做出任何调整,就会面对第二轮的打击,然后……自然就没有然后了。
就如预想的那样,侥幸没被砍死的穆里玛还没有缓过气来,两把马刀又朝他劈了过来,这一次,穆里玛再也没能躲过去,两把刀都结结实实的劈在他身上。其中的一把劈在他得的头盔上,在头盔上一滑就落在了他的肩膀上,砍断了他的右臂,另一把刀横过来,在他的腹部拖了过去,又落在了他的左腿上。穆里玛一头从马上栽了下来,就死了。
这一次对冲就发生在在距离清军主力的眼皮子底下。我大清的骑兵们亲眼看到,不过一百多人的海寇骑兵和我大清的三百多骑兵对冲,结果却是,海寇骑兵的损失几乎微不足道,而我大清,在这一轮的对冲中,却至少倒下了四五十人,其中甚至还包括带队的穆里玛。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满洲人,他们都觉得,骑马打仗,他们绝对是行家里手,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在骑兵对冲中,会输的这样惨。一时间,整个大军雅雀无声。
模范军的骑兵完成对冲后又转了一圈,在刚才的对冲中,他们也有几个士兵落了马,但他们身边的战友几乎都立刻伸出手带住了他们的战马。如今他们转了回去,将这几个落了马的伤员拉上马,然后便不再和鳌拜等人纠缠,直接扬长而去。
此后鳌拜便没有在遭到什么大的骚扰了。到了未时左右,鳌拜的军队到达了笔架山附近。鳌拜向着笔架山那边望去,看到笔架山上果然已经有明君的旌旗在招展。他拿出一只从辽镇那里缴获来的望远镜向那边望去,看到在陆桥的那一端,已经有一堵大约一丈高的,锯齿形的土墙堵在那一头。在那土墙后面,还立着一杆旗帜,上面有一个大大的“郑”字在迎风飘扬。
第四百六十二章 骑兵(3)
鳌拜望着对面的笔架山,摇了摇头。他知道,单靠自己这么些骑兵,实在是拿这道墙没太多办法。的确,这道墙不高,有比这高得多的城墙的城池他也攻占过,但是单靠骑兵攻坚,这种事情鳌拜还真没干过。虽然他手中的满洲骑兵也是可以当步兵用的,但是看着对面严阵以待的样子,鳌拜觉得,一头撞上去不是什么好主意。而且,从宁远出发的时候,鳌拜也专门找人问了潮水的情况,如今看看,陆桥虽然还在地面上,但是距离涨潮应该也没有多少时间了。潮水估计很快就要涨起来了。
在松山之战的时候,鳌拜亲眼见过海水涨潮是什么状态。当时明军的一支溃兵沿着海岸线逃跑,鳌拜带着军队追击,就曾亲眼看到,猛涨的海潮将沿着海岸奔逃的明军吞没的情况。他知道当海潮上涨的时候,速度甚至可能比马跑得都快(这个和地形有关。),他看看长长的陆桥,想:“如果短时间打不下来,潮水一涨起来,只怕退都退不回来。”
“就在这里扎营。”鳌拜下令道,“我们看住他们。”
士兵们开始安营扎寨。鳌拜将事情安排下去了,便去看穆里玛的尸体。模范军并没有砍首级记功劳的习惯,加上当时满清其他的骑兵就在不远的地方,他们也顾不得砍首级什么的,所以穆里玛的尸体倒还算是完整的。
鳌拜过来的时候,一个人正在蹲在地上,用水细心的清洗穆里玛的尸体。鳌拜也走了过去,蹲下来,拿起一块毛巾,和那人一起擦拭穆里玛身上的血痕。
“哥哥。”那人说,“那些海寇的骑兵很强。”
鳌拜点了点头道:“是很强,我低估了对手。要是我谨慎一点,也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