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1630_奶瓶战斗机【完结】(747)

  两个人的话说得都很隐晦,但是意思却都是相通的。于是两人相视一笑,便不再多说。

  “贤侄说的有理。”吴襄也笑道,“而且我想,江南那边的一些人也一定会喜欢这份约定。”

  “天下做生意的人,还能有不喜欢这份约定的?”郑森也笑了。

  他们如今正在看的这份所谓的“约定”,乃是准备在福王的登基大典上,由登基的福王昭告天下的。

  这份约定打着群策群力,为先帝报仇,中兴大明的旗号,号召天下万民(主要是有钱人。嗯,在我大明,其实大多数时候,说民的时候,比如与民争利什么的时候,那个民从来指的就不是P民)支持朝廷。朝廷则于万民约定,向他们出让一部分权利。比如在经商,在购买土地,在税收等方面,朝廷都做出了巨大的让步。

  依照这份东西,郑森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今后,必定会出现这样的一些现象:

  首先是土地兼并肯定会日益严重。然后国家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会非常紧张,所以无论是救灾还是要使用武力什么的都会非常困难。如果单独看这些约定,答应这样的约定,那几乎就是在要我大明朝廷抹自己的脖子。但是考虑到郑森之类的家伙的存在,这些花样却有了另外的意义。

  首先,土地兼并,再加上鼓励经商的一些政策,肯定会导致大量土地被集中起来用于种植桑树养蚕或是种棉花。而那些原本的自耕农很快就会失去土地成为流民。这些人如果留在境内,那就意味着国内随时可能发生叛乱。但是这些走投无路的人却正好是发起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所必须的。郑森和任何有志于成为一个邪恶的殖民主义者的家伙,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大量的,廉价的人口资源。而将原来的粮田变成桑田或是棉花田,也就意味着原有的小农经济开始向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种植园经济。

  第四百九十二章 登基(8)

  最终,有关皇帝宝座的问题,大家达成了妥协。监国的福王得以转正,成为大明帝国新一代的皇帝,但是他不得不做出了这样的一些保证:第一,他赞同化夷为夏的正义举动,不会干涉诸侯的内政;第二,他不会改变重农轻商(在我大明的一些士大夫那里,所谓的重农轻商,以农为本,基本上就可以解释为除了农业税,其他的税都不应该征收)的国策,增加商业方面的税收:第三,他不会限制国内人口的自由流动;第四,他不会违背祖宗之法随便开海禁(事实上海贸照样海贸,但是没有市舶司来收税);最后,他认为我大明并没有隐藏土地、土地兼并的问题。

  这些保证被后来的历史学家归结为“四不一没有”,并成为了此后日益变成了一个诸侯国俱乐部的大明帝国的祖训。这些保证使得大明朝廷的财政收入来源被严格的限制在农业税上面,而考虑到明朝的士绅免税,以及不清查隐户,不抑制土地兼并的做法,也必将使得税源不断减少,这也就意味着大明朝廷的会处在不断地财政紧缩之中。不久之后,大明朝廷的收入就缩减到了甚至都无法维持皇宫本身的基本维护,更不要说养军队和官僚的程度了。以至于大明皇帝不得不不断地将国土租借给那些诸侯,来换取用以维持朝廷生存的资金。到了后来,大明的皇帝更是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无地之皇”,整个朝廷变成了一个类似于后世的联合国的,专门供华夏的诸侯国扯皮用的机构,而大明皇帝则成了一个类似于后世的联合国秘书长的角色,只不过这个秘书长不用选,是世袭的。而且和后世的联合国一样,在后来的大明体系内,也有对于涉及到诸侯之间的问题拥有一票否决权的所谓的五大方伯(诸侯长)。

  其实,无论是福王,或者是永王,其实都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限制。但是这些条款却对除了皇室以及流寇之外的各路势力都极端的有利,自然得到了包括代表着东南一带的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的东林党在内的,几乎所有人的支持。面对着这样的一个联盟,无论是福王或者是永王,都只是孤家寡人而已。他们又哪里真的有力量来反抗呢?况且,无论是福王或是永王,其实对于政治,都所知不多,并不能自己发现这些东西后面深藏着的恶意。而那些真正明白这些东西的深意的人,又有谁会背叛自己的利益站到两个孤家寡人一边,去对抗一个无比强大的联盟呢?所以,为了皇位,为了中兴大明,他们还是接受了这样的条款。

  最为关键的利益分配问题解决了,剩下的自然就是小问题了,这其中甚至还包括福王在登基后应该立刻册立永王为太子的事情。

  接着便是为了登基大典而忙碌了。虽说因为天下还不太平,而且先帝的仇还没有报,所以一切都应该从简,但是这毕竟是登基大典,所以,即使一切从简,也不能过于简单,因而,还有不少人也要陆续赶到北京来,相关的准备又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郑森,还是吴三桂,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自然都不肯轻易离开京城。而他们都不走,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军队能去追击李自成。当然朝廷还是敦促其他的一些军镇,比如高杰和姜瓖他们去追击李自成。不过这两个人对李自成都畏之如虎,虽然明知道李自成刚刚遭遇了大败,却也不敢真正追上去,只是隔着行军两天的距离,远远地吊在距离李自成的军队后面装装样子。李自成撤退的一路上,也抛弃了不少残破的,没有多少价值的城池,这倒是让这两个胆小鬼收复了好几座城池。不过依照我大明的制度,收复城池什么的,主要算策划追击的文官的功劳,而武官们的功劳是要靠首级来算的。所以,为了获得功绩,这两个胆小鬼自然不免又要做一些和当地的老乡们借个人头的事情了。总之,追击李自成的事情算是被耽搁了,李自成相对顺利的回到了他的襄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