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相互看看,然后点了点头:“听明白了。”
夏鸿升点点头笑了笑,说道:“那便好。这件事情,就由申主簿来负责罢。政务栏中之内容,就以一月为周期,同民生有关之政务,一月更换一次。另若是有些临时的政务,也须及时公开。自然,若是政务涉及朝廷或县衙之机密,则当保密,不作公开。”
被点名的申主簿起身行了一礼,说道:“下官遵命。不过,县令大人,这县中政务,从未曾有向百姓公开之理,咱们这么做,会不会……”
夏鸿升摆了摆手,说道:“不必担心。朝廷如今都还将朝堂之政务多于报纸上公开,好教天下百姓都知道,便可多出无数御史来。咱们这么做,一来,可以让百姓监督县衙处理政务,二来嘛,也可以让百姓们知道咱们这一帮人,整日里面都是在做着事情的,没人是闲着的。”
“是!”申主簿领命坐下。
夏鸿升又道:“另外,呵呵,诸位之中可有精通笔墨书画的?本县这里有些个警句良言,劳烦诸位将其好生书写。之后,请人将其装裱起来,悬于县衙之中,也算是时刻提醒吾等。这样,咱们就分了吧。包括本县在内,每人当至少写上二十句。写完之后,交于本县处,本县找人装裱。这是第二件事情。还有一件事情,无规矩不成方圆,县衙亦应有县衙的规矩,咱们这些在县衙里面做事的人,也应该有做事的规矩。本县已经将新的规矩写了下来,待会交给县尉,张贴于东、西二厅,随后再往政务栏中张贴一张。本县丑话说在前头,凡不愿遵照规矩行事,亦或违背规矩者,本县不想办他难看,自行离去罢!”
说完,也不等下面的诸人回话,夏鸿升便又继续说道:“这三件事情,下一个旬假之前,必须完成。三件都是小事,离下个旬假还有六日,时间足够了。旬假之后,还有一个大任务,要交于诸位来做。本县方才说过,就是收集泾阳县的详细情况。”
众人都看着夏鸿升,听夏鸿升继续说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兵家常识。咱们治理一县,也该当知其详情,方能有的放矢。使县衙的各项举措都有针对性,能够切实的解决问题。所以,本县这里有一张东西,给诸位过过目。”
一边说着,夏鸿升一边掏出来一张纸来,比寻常的书信纸张要大一些,似是将四张寻常的书信纸张粘在了一起那么大。
将那张纸拿出来之后,夏鸿升递给了县丞,说道:“杨县丞,你先看看,然后再给大家传阅一番。”
县丞接过那张纸来,低头一看,之间上面横线竖线的画出来了好些个密密麻麻的方格。最上面还有什么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房屋等等许多看得懂看不懂的名目。
“县令大人,这……”县丞低头看看手里面的纸张,疑惑的抬起了头来,问道。
“这张纸,便是本县让诸位收集泾阳县之情况的东西之一。”夏鸿升笑了笑,说道:“制得这张表册,乃是为了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众人一愣。
夏鸿升解释道:“所谓人口普查,人口者,一县之人也,普查者,普遍检查。人口普查,便是将本县所有人口之情况,进行一次普遍之调查。无论是谁,只要在本县所辖之地内,就必须填写此表。随后,本县会将这张表册带到印刷坊统一印刷,之后,便需要诸位跑腿,跑遍泾阳所有村落,挨家挨户的将每个人对应之情况录于表册之中。”
“这……县令大人的意思是,数万民?”县丞沉吟了一下,说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不错,正是‘数万名’,不过,却要比数万名更加详细及严格。这上面的每个名目,本县接下来会逐一讲解,诸位也好生听着,学会填此表册。最多一年之内,对泾阳县之人口普查,必须完成!”
第901章 人口普查,意义重大
转眼间,夏鸿升做着泾阳县令,就已经过去了七天。就目前来看,县衙中的这些佐官效率倒也还行。
当然,也可能是夏鸿升刚来,这些人便就算是真的有些个问题,也还没有暴露出来。就像夏鸿升在试着他们一样,他们也在试着夏鸿升。
从夏鸿升自己的内心来说,是不愿意将人太过于往坏处想的。只不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帮县衙中的佐官,就是夏鸿升的手和脚。手和脚一定要得力,才能让夏鸿升的想法变成现实。
六日的时间,旬假之前,夏鸿升交代的三件事情,除了书写的字句需要装裱,还没有装裱出来之外,其他的两件事情都已然办成。
衙门前竖起了两个政务栏,上面张贴了县衙的政务,还有县衙诸官员的情况,自然也有人口普查的事情录于其上,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
夏鸿升让一众佐官回去好生休息了一日,旬假结束之后,就要开始着手人口普查了。
“人口普查,意义重大。进行人口普查,是咱们县衙治理百姓的需要。是咱们县衙做出决策的基础。通过人口普查,便可以了解泾阳县之中各种读书人口的比重,就可以制定教育之举措;了解各行业人口的分布,可以制定人口的做工做事的举措。摸清泾阳人口的行业分布,可以为咱们县衙日后调整各行各业提供基础。若是没有准确的人口数据,县衙的诸多举措的制定,就缺乏足够的依据。比方说,分年龄的人口数,就告诉让咱们县衙知道有多少孩童需要上学,有多少老人需要照顾,咱们便可根据这些数据,去规划学堂之建设,及对孤寡老人之帮助。而人口做工做活的数据,可以教咱们县衙知晓哪一类人没能耕种没能做事,生活有困难,咱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举措,来帮助他们。你比方说,咱们一普查,发现本县从事商业的人太多,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制定一些有利于耕种的举措来,吸引人们种地。而若是种地的人太多,咱们又可以制定出些鼓励经商的举措,吸引人去经商。这便是本县所言的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啊!”夏鸿升对一众佐官们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