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性格有些怯弱的高宗,唯独也在征伐高句丽这件事情上面无比强硬,誓要灭掉高句丽。
其实通过这一路的征战,夏鸿升已经知道答案了。
大唐周边,除了那些如今已经可以撇去不提了的西域小国之外,林邑,倭国,是被大唐纳入了领土的两个。而高句丽同这两个国家全然不同。
高句丽得益于中原王朝,已然是一个封建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了。但从这一点上,就远远超过倭国,林邑,甚至于已经被大唐所灭的突厥了。
高句丽的政体,阶级性,种种规制,与中原王朝基本一致。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非常先进了。
在大唐周围的国家中,唯有高句丽,同大唐有相同的先进行。也意味着,他将是大唐最大的威胁。
突厥已经强大起来了,故而大唐才不得不先着手将突厥灭掉。否则,高句丽才应该是大唐最先要灭掉的国家。倘若任由高句丽一步步蚕食北方的土地,扩大他的国度,那么成长起来的高句丽,将绝不亚于中原的王朝。一个规制、文化、阶级性都与中原王朝一样的国家,如果有了同中原王朝不相上下的土地和人口,那么对于中原王朝的威胁,该会有多大!
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对于隋唐,犹如前三世纪迦太基对于罗马,十七世纪满清对于明朝,二虎不可兼存,隋唐要想兴盛,必除高句丽不可。
所幸啊!
夏鸿升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的吐了出去。
这一个缓缓的吸气又吐气,也被李世民听见了去。
“贤婿何以长叹息?”李世民也不回头,只是问道。
“小婿心中幸甚。”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高句丽没了,大唐的卧榻之侧,总算没有谁再能造成威胁。只须经营辽东之时,往被派驻人马,占据库页之地,东边的海岸线,便全在大唐的掌控之内了。”
库页,就是后来的库页岛。此时也称窟说,而因受黑水靺鞨控制,而黑水靺鞨将其称作库页,故而大唐也常称作库页。
“贤婿是说流鬼国?”李世民回头问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流鬼国所在之处,乃一天然海港,且纵是寒冬亦不会上冻。周围更有如辽东般之肥沃的黑土地无数,值得为大唐所据。”
李世民点了点头,顿了顿,又问道:“辽东经营,不比倭国、林邑。倭国、林邑都蛮夷不通教化,而高句丽、百济之地,其民受我中原教化颇多,反而恐不易于同化。高句丽既灭,料想百济也撑不了几时。届时朕离开辽东,贤婿以为,孰可担当经略辽东之重任?”
“这……”夏鸿升没想到李世民会问他让谁留在辽东经营的问题,故而一愣。
稍微思索一下,却又一时间也无合适人选。
战争是为了征服。可战争,又不仅仅是征服。
战争的目的,也绝对不是打胜了就好。
稳定局势,巩固成果,安抚民心,重塑秩序……太多后续的事情了,及至于据有其土,同化其人,使之成一国之民,有一族之心,这是相当复杂且困难的一件事情。
战争胜利是一回事,征服这个地方是一回事,拥有这片土地,又是一回事。
在高句丽而言,对于在倭国,在林邑,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导致战后对于高句丽的同化,难度要比倭国和林邑高的多。
倭国和林邑,都是十分落后的国家。这种落后体现在攻伐倭国的时候,倭国尚是奴隶制的国家,林邑尚不如倭国。因而那里的百姓,本就已经对本国的统治者从心中有抵触和抗拒,也有不敢表露的反抗和痛恨,并无多少国家的概念。而大唐只须给予这些寻常百姓一些大唐百姓本就有的,微薄的权利与地位,便足以令他们感恩戴德,足以收取他们的民心了。
而高句丽不一样。
高句丽已经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中百姓的地位,同大唐百姓在大唐的地位,几乎无二。
因而也便多了些国家的概念和民族的归属感。
大唐想要真这里收取民心,所需的努力要比在倭国和林邑要多得多。
而这样一种状况,该由谁来主持大局,才能有效的为大唐经略辽东,也的确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了。
第1021章 人选
李世民突然提出来的问题,教夏鸿升愣了一下。
能够为大唐经略高句丽的人,必定得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他不仅能怀柔,还要能铁血,不仅懂民生,还要察军事,能接得住软的,能抗得住硬的,要对大唐有绝对的忠诚,又要机变心思,万般手段。
这般人物,大唐朝中也有不少。可经略辽东不是一个短时间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说不得这一留任,几十年便都在这儿了。朝中那些有这等本事的人,都还要在朝廷的各个方面做骨干撑着大唐,若是外放到辽东几十年,着实可惜。
而年轻一些的人中,有这等本事的人,却也真个不多。
马周有这等本事,但他已经是皇帝内定要留给李承乾的人,不会外放到辽东这么久。
苏定方,也可堪担任这个职位,席君买,或许也可以。但是若教这二人留在辽东几十年,只怕大唐就要少两个名将了。他们还是留在军中,为大唐四处征讨,成为军中的中流砥柱更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