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贞观帝师_石肆【完结】(1591)

  “郎君!”一声呼唤,将夏鸿升的思绪拉回了现实。

  家门已在眼前,早先一步接到了亲兵传讯的家人此刻已经在家门外等候着了。

  李丽质脸上带笑,却双目婆娑。

  徐惠紧咬着嘴唇,激动不已。

  月仙定定望着自己,手紧紧的揪着衣角。

  幽姬好似松了口气一般,看着夏鸿升,须角眉梢都带着媚意,吃吃笑了起来。

  夏鸿升也笑了起来,望着她们。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啊……

  故乡不是一个地方。故乡是人,是她们。

  “我回来了。”夏鸿升走上前去,伸开了双臂,将她们一齐圈了过来。

  将四女安慰一番,夏鸿升又走到了门前。

  门后,夏鸿升的嫂嫂站在那里,一个劲儿的抹泪:“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张灯结彩,摆开家宴,满堂欢庆,大被同……呃,互诉衷肠!

  一连几日过去,夏鸿升清早起来不禁扶腰苦笑。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啊!

  也该是时候去长安了。

  重着战铠,点令部曲,亲骑战马,向君缴命。

  长安城外,李世民亲自相迎。朱雀街上,一百零八鼓次第传开。

  城中百姓夹道欢呼,大唐将士高呼万胜。

  太极殿上,李世民走上御座,扫视群臣。

  一声宣号,夏鸿升率几个将军走入大殿。

  “大食无礼,欺辱大唐。臣奉旨讨伐,出万里而击之。所赖将士用命,上下一心,大食兵败国除,特来缴令!”夏鸿升上前殿前,朗声说道。

  李世民自然是安抚一番,然后待大军归来,各行封赏。

  大军归来之日,长安解除宵禁七日,开放皇城,全城大庆,以贺将士们万里灭国之功。

  “泾阳县公、太子少师、冠军大将军夏鸿升,先有新法之功,后有万里灭国之功,近有寻得数百良种之功,此皆为举世之功业,当重赏之,擢镇军大将军,加上柱国,进秦国公!夏鸿升教化大唐,以使大唐有今日之盛,赐称帝师,以彰其教化之功。”

  王德的声音响彻太极殿,群臣一片惊叹。

  镇军大将军,上柱国都在意料之内。进封国公也在意料当中。

  却不曾想竟是秦国公!

  大唐封过的国公、王爷都不少,可这封在了秦国的,大唐到如今却只有过一位,便是那太极殿御座上面坐着的那位——曾经的秦王、天策将军,如今的大唐皇帝李世民!

  更别说还赐称帝师!

  帝师之意义,一是帝王之师,便如广成子乃是黄帝的帝师。二是古星名,曰帝师星。三是一国之宗教的最高领袖,犹如国师。舍此之外,皇帝亦会敬赠智博功高德隆之臣,赐称帝师,如明朝开国谋臣刘基就被赐称帝师。却是非同一般的殊荣。

  “诸位莫惊。”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诸位观如今之大唐,较武德年间之大唐,无论各个方面,都大有不同。朕观这些不同,往往都令大唐往更好处而去,此难道不是夏鸿升之教化功劳?大唐从他身上学到许多,朕,也从他身上学到许多。赐称帝师,名正言顺。从贞观元年的制盐之法,到如今的数百种良种;从军校,到如今之义务教育;从四民并举,到新法推行;从马掌马刀,到军机坊如今的惊世之兵;从水泥道,到如今的火车铁路,蒸汽机船……朕思索良久,竟想不出来,大唐的哪一样东西,没有因夏鸿升而变得更好。反观夏鸿升,却又何时将这当作功劳过?诸位说,此等之人,如何不能赐称帝师?!王德!”

  王德躬身一礼,然后手中一拂,从袖中掏出一卷绢纸来,上前几步走到御座的台阶前。

  “朕思索良久,觉得舍此之外,再无法彰其教化天下之功了。”李世民说道。

  朝中百官举目望去,只见王德双手一抖,将那卷绢纸一展而开。

  随着那一纸绢帛慢慢展开,四个李世民亲笔书写的,苍劲有力的大字,展现在了文武百官的眼前——

  贞观帝师!

  贞观帝师!这四个字犹如一记重锤,用力砸在了夏鸿升的心上。砸得他灵魂巨震,一瞬间鼻子发酸,眼中发烫。

  所有付出的心酸,这一刻都得到了理解和宽慰。

  李承乾和李泰走上前去,对李世民躬身行了一礼,然后从王德手中接过了那张绢纸,各自握住两端,将它带到了夏鸿升的面前。

  “师尊。”李承乾唤道。

  夏鸿升深吸了一口气,伸出有些颤抖的手,从他们二人手中,接过了那一纸黄绢。

  这一次,没有人再出来进言,说给夏鸿升的封赏太重了。

  “臣必不负陛下,不负大唐!”夏鸿升收下那四个字,郑重的说道。

  朝会结束,李世民留下了夏鸿升,翁婿二人一起吃了顿饭,谁都没有提及朝堂上的一幕。但面对面坐在那里,谁都懂得彼此的意思。

  “贤婿这些时日不必上朝,好生歇息歇息!”李世民开口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