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鸿升所说的这种望远镜在后世里面叫做开普勒式望远镜,通过两面凸透镜和中间作为正像系统的一个棱镜组成。其实要说还有一种更加简单一些的伽利略式望远镜,直接弄个筒子两头按上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凸镜就行了,不需要正像系统看到的就直接是正立的景象。不过这种望远镜的视野范围小,不太适合军伍之中使用。
“阎尚书,还请稍等一下!”夏鸿升说完,命人去书房里将他的画箱给拿了过来,然后取出炭笔开始在纸上画起了图纸来。
“咦?”阎立德发出了一声惊呼来。夏鸿升正在画图纸的时候,他走近前去看,却见了夏鸿升画箱里面一堆的工具旁边放着几张纸来,上面正画着人像,不仅惊呼了起来。
阎立德从里面拿出了那几幅人像来,震惊的嘴张的老大,都能囫囵塞进去一个鹅蛋!
“这这这……夏侯,这是方才给老夫开门的那个小厮!”阎立德倒抽了一口凉气来,顺带着揪下了几根胡须来:“这,这张是陛下!”
夏鸿升抬起头来看向阎立德,但见他手颤抖着紧紧捏着那几张纸,可比刚才说起望远镜的事情看起来失态的多了。
“哦,信手涂鸦而已,叫阎尚书笑话了!”夏鸿升心里得瑟,看看咱把这个大唐国手给惊成什么样子了!不过,嘴上却不能那么说。
阎立德精通画技,同他弟弟阎立本一样,都是极为擅长作画的。也正因为擅长,所以看到如此同真人接近的人像之后,才会如此的震惊和讶然。
“此……此种技法……”阎立德嘴唇都有些哆嗦了:“竟然同真人别无二致!……夏侯,这技法……”
“哦,这叫人像素描。”夏鸿升咧嘴笑了起来,说道:“阎尚书,咱们还是先说望远镜的事情吧。至于这技法,若是阎尚书看的入眼,日后咱们有的是时间交流。”
一听夏鸿升的话,阎立德立刻喜笑颜开,笑的脸上的皱纹都展开了,用力点了点头:“好!”
第245章 技术保密
军机坊,虽然夏鸿升觉得这个名字起的很奇怪,可它终究是皇帝亲定的名字,所以就只能叫军机坊了。专司制作军中机要之物的作坊,这么解释听来也能说得通。实际上夏鸿升对于李世民建立这个单独的朝廷作坊,是抱着一种十分赞同的态度的。毕竟,但凡是军中所制作的机密要件,都是绝对不能够被大唐的敌人或是潜在敌人所知道的。于是一个由皇帝信得过的人管理,并且能够独立于工部将作监的各个校署之外的专门作坊,对于这些军中机密物件的保密十分有好处。说起来,李世民也不能说是一个毫无保密意识的人。毕竟,像百炼钢技术之类的技艺都是十分保密的,为此大唐甚至严禁向周边的突厥、吐谷浑等贩卖铁器,以达到保密,和在兵器上占据优势的目的。
可是,距离如同后世里面老美那样做到技术垄断和绝对保密的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起码,夏鸿升就知道历史上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之类的周边国家都派来了遣唐使,从大唐学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不论是文化上,还是技术上的。
这些领先的技术应当成为最高等级的机密,得到最好的保护,在没有更加先进的技术出现之前,要牢牢的紧握在大唐的手中,涉及到关键领域的技术严禁外传。一般领域的领先技术,刚开始也不能给,只卖成品,卖到一定程度了,有了更加先进的技术之后。再用高额技术转让费卖掉。
总之。这些先进的技术应该用来为大唐谋利。而不能只是打着一个圣人仁德的幌子,为了一个天朝上国的虚名和几句恭维的臣服,就便宜了那些外邦。
技术落后带来的恶果,令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百年的苦难,可谓是华夏五千年来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华夏曾有过无数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数百年的技术,这些技术都被提倡有容乃大的华夏教给了外邦,曾令无数原本不通文明的民族走上了文明开化的道路。可后来呢,得到的却是什么样的结果?
那些随着列强的枪火而来的各种不平等条约。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刀刃割下,不仅在中华大地上割去了一块又一块的血肉,也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伤疤。
一念及此,夏鸿升的脑海之中就浮现出了自己曾经作为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讲台上的老师带着恨意将那些屈辱的历史呈现出来的情形,又或是自己之后成了教书匠站在讲台上,带着同样的情绪将那段屈辱的历史又讲给台下的学生的时候,那心中盈满的愤怒和不甘。
深吸了一口气,夏鸿升坐下在了书房的书桌后面,然后铺开纸张。奋笔疾书了起来。
夏鸿升一般情况下是不写奏疏的,因为比起奏疏。他更加倾向于当面向李老二进言,能够讲解清楚。然而对于需要系统的、长远的进行的计划时,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完善,把自己能想起来的东西都融汇到一起,尽可能的详尽,这时候夏鸿升才会选择书写下来,想起来一些,就补充一些,一直到再也想不出其他的了,才算完成。这是草稿,然后夏鸿升会对草稿进行整理和修改,使其逻辑通顺,形成正是的奏疏。自然,格式用语之类的同其他大臣的可不一样。夏鸿升所写的奏疏,更像是后世里公文的格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