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贞观帝师_石肆【完结】(500)

  夏鸿升躬身一礼,说道:“太子殿下的主意自然十分好,微臣十分赞同。一场规模盛大的文武大会,不仅仅能够让白酒、玻璃、新茶的名号广播天下,名传域外,更加能够吸引无数的文武人才齐聚长安城中。通过文武大会,陛下可以从中发掘出许多的可造之材,加以培养,让其为朝廷效力,岂不美哉!”

  李世民盯着夏鸿升看了一会儿,直看的夏鸿升心里发慌,才忽而笑道:“也罢,既然有如此好处,那此事你们看着办便是。”

  两人躬身领旨,却听夏鸿升又说道:“陛下,微臣还有一事,想请陛下决断。”

  李世民看了看夏鸿升,问道:“何事?”

  “陛下,如今《三国演义》已经刊印出来了样刊来,先前微臣曾与陛下说过,臣想要自己建一个印刷的作坊,以后专门刊印这些书籍。”夏鸿升躬身施了一礼,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微臣的想法这样的,由微臣自己招收匠人,自己刻下活字,办一个专门用来印书的作坊,而后广而告之,凡士子文书,借可向作坊投稿,若被选中,则作坊需要支付作者钱财,将作品买来刊印。印书之后,会将这些书贩售,贩售之所得红利,由书局同作者照一定的比例分红。朝廷的印书局,负责朝廷所有的刊印相关事宜,本身事物便已然十分繁忙了,微臣自己建立一个书局来,则可以专此一途。而当书局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微臣就可以发行日报了。”

  “日报?何为日报?”李世民很是新奇的问道。

  “回禀父亲,所谓日报,乃是一日一报……”李承乾在旁边将夏鸿升先前解释的日报又给解释了一遍。

  李世民听完之后,想了想,说道:“听尔等之解释,似是将朝廷之决议,抄作各地各人知晓。不过此物已然有了,难道尔等不知有宫门抄么?”

  “陛下,宫门抄是朝廷将政令和朝中事情下发到各地州县府衙的,具有官方性质的抄送,它更加偏向于朝廷和各州县衙门之间的政令传达。”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而臣所言报纸,则是面对民众与百姓,这些非官方的人士为主。其不仅仅有着类似于宫门抄的内容,且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它的阅读群体更加偏向于民间,是让民间知道朝廷做了什么事情,下发了什么命令,又或是各地发生了何事的一个途径。也是朝廷对百姓进行舆论引导的一个工具。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吧,若是有报纸,陛下就可以有意的安排一些关于突厥的内容见报,百姓读了之后,情绪就会被引导,就会团结一致的对付突厥。朝廷的政令,通过日报可以被更多的百姓知道,百姓就可以监督各地官员有没有好好的实施朝廷的命令。而百姓对某一件事情的评论、反应、见解,则也可以通过日报让陛下看到,陛下就可以更好的了解民意,集思广益,而不是受到朝臣的蒙蔽了。报纸可以成为百姓的耳目,了解朝廷的政策,明白陛下的苦心和安排。报纸也可以成为陛下的耳目,收集来自民间的意见、建议、看法。报纸还可以成为陛下手中引导舆论的工具,对百姓的想法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

  “舆论……”李世民低声的念叨着,轻轻的拿指节叩着桌子。一看到李世民的这幅样子,夏鸿升就知道,李世民是已经上了心,正在仔细思考权衡着这件事情了。

  第304章 报纸,舆论的引导

  舆论……如今李世民已经不能够再对这个已经不算是新鲜了的词置若罔闻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千古的至理。可是观夏鸿升做事,无论是当初平定朔方也好,还是后来治理蝗灾也好,却总是兵马未动,舆论先行。实际上,自从当初夏鸿升只凭借着控制舆论,就搅动的朔方城中军民离心,梁师都众叛亲离的那个时候,李世民就已经真切的意识到了舆论的重要性。可是李世民对此一直都抱有顾忌。舆论的威力太大了,大到连李世民都有些忌惮。若是那些舆论不是出现在朔方,而是出现在大唐的各个州县,那又会是一番如何的光景?

  所以如今听闻夏鸿升说这日报,是控制舆论一件利器,李世民就心动起来了。诚然如同夏鸿升举的那个例子,若是能够用这东西将民间的舆论引导向朝廷所愿意看见的方向,那这舆论就会成为自己手中的又一柄利刃了。

  “陛下,您也该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百姓的口舌是堵不住的,他们会说话,就要说话,堵不如疏,通过报纸,朝廷就可以引导百姓的话,为民间的舆论导向。”夏鸿升见李世民沉默了半天,已是再次开口说道。

  李世民又沉思了一会儿,这才又开了口,说道:“夏卿所言,朕思量之下,觉得很好。不过,朕尚有一顾虑。照夏卿所言,这报纸上的言论,多数乃是个人所为,那若是万一有人在报纸上有攻讦朝廷的文章,那岂不是要扇动起来不少的人?”

  听了李世民的话,夏鸿升就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了。他这是怕在他利用报纸这个平台去引导民间的舆论的同时,也会有人通过报纸来引导民间的舆论指向他。

  于是夏鸿笑了笑,说道:“陛下,您大可不必担心此事。一张报纸也就那么大,能登上去的文章数量并不会十分多,又岂是谁人想要登报就能够登报的?您别忘了,这印刷报纸的可是书局,任何想要上去报纸的文章,可都是先要过去了书局这一关的。这哪些文章能够登报,哪些文章不能够登报,自然需要经过书局现先行阅读、评判之后才能够决定出来让哪些文章登上报纸的。陛下大可以派驻一个人进入数书局,同书局一同审核来稿,看看一篇针砭时弊的文章到底在诋毁朝廷,还是真切的提出不足和弊端,又或是有用的意见和建议等等,如此一来,陛下所担心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