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要不然孟圣人怎么会说出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来?”夏鸿升对李承乾说道:“一个君王,只有顺从民心民意,百姓才会支持,帝位才能长久,国运才能永昌。而万万不可违背民心,倘若违背民心,那终究要为万民所不信,所背弃。承乾,你记着,就算是作为统治者,有时候你的长远,百姓会看不到,而只关注眼前的利益,所以不同意从长远来看是有利的那些决策。这种情况是一定有的。这种时候,身为统治者,不能强行推行而导致民心背离。这种时候,得学会迂回,慢慢带动、引导、乃至改造民众的思想,使其与统治者的意图相统一。就拿大运河来说,大运河本身,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而隋炀帝就是不知道引导民心,在民心未齐的情况下强行修建,导致天下的百姓都怨恨他,自然不能同他一心。倘若隋炀帝当时知道引导民心,让天下的百姓都认为修建大运河是有利的,是好的,那么后面发生的事情,或许就又不一样了。民意不可违,不是说就要百分之百绝对的顺从民意,毕竟许多时候因为自身的见识和所处的高度所限,百信的目光并不长远,且多数都只考虑自己。而是说,在民心是正确的时候,不可违背,在民心所向的不是正确的时候,要学会引导民心转向正确的方向。而报纸,就是一件引导民心方向的利器!”
李承乾知道夏鸿升这是在教育他,于是神色一肃,拱手向夏鸿升行了一礼:“多谢静石提醒!我记下了!”
说话间,正赶上几辆马车匆匆的从路上经过,见路上行人的样子,马车就停了下来。
从上面下来一人,讶然的看着街上人们的样子,对身边的人说了几句,身边的人就立刻匆匆上前打探,然后到报童那里买了好几张报纸过来,交给了从马车上下来的那人。
那人拿起看看,越看,神色越是惊奇。继而,立刻又上去了马车,匆匆离开了。
第447章 弹劾
长安城中,早起的颜师古正在庭院里面,弯着腰凑近地面,仔细的看着地面上刚露出了头的草芽。绿盈盈的浅浅一层,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心生喜意。
“兄长!兄长!”一个匆匆忙忙的声音从外面传来,颜师古对这个声音再熟悉不过,但是却惊讶于那声音里面的匆忙。
刚直起了身子来,就看见自己的弟弟的身影就已经从庭前匆匆的疾步走了过来了。弟弟颜相时,十八学士之一,富有声望,已经许久没有见过他如此不从容过了。
这就不禁心下好奇。
只见颜相时手中拿着一张纸张,匆匆急急的三步并作两步到了颜师古的跟前,将手中的纸张往颜师古的面前一递,说道:“兄长,街上许多孩童在售卖这个,一文钱一张!您快看看这上面的东西吧!”
颜师古却并未立即接过那张纸来,却只是看着自己的兄弟,见他虽然匆急,但是眼中却蕴藏兴奋,于是心下猜度,当不会是什么不好的事情。
这才接过了那张纸来,翻开,当眼就看见了一个大大的标题——《政策透明,广开言路》。这名字并不出奇,却反而显得有些奇怪,于是往下看去。待到仔细一看,却顿时心中惊讶,原来所谓政策透明,就是将朝廷的政策和决定,把朝廷治理国家所做的事情,在这张叫做报纸的东西的,公开给全天下的百姓,让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朝廷做了什么事情,从而监督朝廷。而广开言路,便是在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了朝廷的作为之后,皆可以将自己关于朝廷某个决定,或某件事情的行为的看法和见解书写成章,寄于报社,在这张报纸上刊登出来,让朝廷看到。
颜师古心头一片震惊,死死的盯着自己手中的报纸,急促的呼吸了几口,然后忽而一转头,朝下人喊道:“快!速速备车!老夫要即刻入宫面见陛下!”
似颜师古这般反应的,还有李纲和孔颖达,三人不约而同的离开了家门,在皇宫门外相遇了,彼此都看见了脸上的凝重之色,一句话也没有说,匆匆进入了皇宫,往太极殿中前去。
似乎已经有人比他们来的更早了,刚随着内侍到了太极殿外,就已经听见了里面的声音。闹市一般,吵的不可开交。
“陛下,臣请查其人,封其物,治其妄议朝政之罪!”前脚刚迈进去,就已经听见有人在喊了。
“陛下,此举将朝廷要事如此公开,实为不智。如今我大唐周围仍旧有突厥等部虎视眈眈,如此一来,岂不是便将我朝动作尽收眼底?”
“赵大人此言差矣!陛下自登基以来,便广开言路,就算是执宰议政,也必邀言官参加,以听取意见,补缺堵漏。陛下闻过则喜,直言纳谏,从善如流,方才有今日大唐之盛!此举,能尽收天下民意,使朝廷知道百姓所思所想,如此,百姓必然拥戴,实乃大善之举也!”
……
太极殿中的声音此起彼伏,李世民坐在御座之上,面无表情的看着下面的群臣争相辩论的面红耳赤,唾沫飞溅,甚至有的都几乎要撩袖子动手了。
尽管殿中凌乱,但是未在殿上的夏鸿升去全然不知。与李承乾在街头走来走去,看着那些报童手中的报纸渐渐卖光,然后才出去了长安,去了印刷厂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