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鸿升领着李泰上了马车,随着禁卫匆匆的来到皇宫。
李世民正在太极殿中,经由内侍通报之后夏鸿升与李泰一起进去,先就看见了下面站着的七个人。
那七个人见夏鸿升进来,也是看向了他,却都面色似乎有些震惊。
李世民看看夏鸿升,又看看那六个人,笑道:“这位就是大唐泾阳候夏鸿升,泾阳书院之山长。夏卿,这七位便是当今之墨家传人。”
然后便不再作声了,似乎是想要看戏似的,只是看着下面。
夏鸿升看看那七人,上前一步,躬身行了一礼,很是礼貌的问道:“在下夏鸿升,字静石,敢问钜子何在?容在下拜见。”
只见对面七人之中走出来一人,笑着也很是合乎礼仪的回敬一礼,说道:“在下乐台,乃我墨家当今钜子,见过夏侯。”
“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夏鸿升再次问道。
“墨家后学,破落之徒,不敢附先祖之名。”乐台答道。
若是旁人,听到他如此回答,自会以为这是其自谦之语。不过在夏鸿升听来,这却是他在表明了身份。
眼前这七人,就是墨家后学。
或者说,墨家后学,并不是后学末进之意。墨家后学本就是墨家发展到了后期的一种学派,这个学派的名字,叫做墨家后学。
第545章 固执的墨者
夏鸿升观察着对面的七个人,对面的七个人也在观察着夏鸿升。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大派别,分别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邓陵氏之墨。分别以谈辩,从事,说书为主要思想,其中谈辩即辩论,从事即研究科学,说书即教书和研究各种典籍。所以方才夏鸿升才有此问。而到了战国后期,墨家三派又汇合成二支:一支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另一支则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即是乐台表明自己等人的身份的时候所言。
他们身上的衣服都是寻常的山野农夫所穿戴的装束。不过穿着这身衣服站在太极殿里,站在天子眼前,却是神气自若,不卑不亢,自有一番傲骨,气质出众。然而却又不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倨傲,反而看上去温润亲和。
夏鸿升的大脑飞速运转,所有后世里记得的关于墨家的事情,还有穿越到了大唐之后搜集这些诸子百家的资料所做的功课,都一时间泛起于脑中。
墨家学说和思想体系,后世里面夏鸿升因其的超前理念而倍感好奇,现今觉得它的创始人墨翟一定是穿越回去的,就是这么一门神奇的学术门派。
它代表农民和手工业者阶级,它的信徒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人类社会有着深厚的、难以为平常人所理解的爱。它的信徒称为墨者,大都信奉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的核心思想,同时又有作战能力,以墨家钜子为核心结成准军事组织,墨门子弟必须听命于巨子,为实施墨家的主张,舍身行道。
墨者们试图在人间创造一个“兼爱”互利的理想国,在兴盛之时,就受到儒道法诸家的攻讦。
秦统一后,禁绝私学,“专任刑法,而儒墨既丧焉”。
西汉初年,崇尚黄老之学,墨学在局部地区和民间有所复苏,到汉武帝时独尊儒术,法、道、阴阳诸学都被儒学所吸收或改造,只有墨学在此后的岁月里被视为异端邪说而备受打击,在此后的中华历史上被沦为绝学,墨者随之也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直到清代中叶,其时清朝海禁大开时期,中西交通发达,西方一些引入的科学理论,许多方面与墨经中的数学、光学、力学、天文学等理论相吻合,这才引发了人们的注意,才略有复苏。
由此可见其超前性。
“在下久闻墨者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度非凡,灵蕴藏智。”夏鸿升再行一礼,对乐台说道:“敢问如今墨家境况如何?”
乐台笑了笑,说道:“夏侯谬赞,墨家如今已然孱弱势微,当世之墨者传承,唯余吾七人矣!”
墨者之中,又分为墨侠,墨客,墨匠三类,墨侠行走各国替弱国守备,传行墨家主张;墨客辑文成册,记录学说理念;墨匠乃是墨家科技的集大成者,是最早的科学家。
“在下欲请诸位留于泾阳书院,传授墨家思想,传承墨家学说,不知诸位意下如何?”夏鸿升开门见山,直接了当。
“哦?”那七人有些吃惊的看着夏鸿升。
夏鸿升解释道:“泾阳书院不同于寻常书院,乃是吾欲使天下学问重现百家争鸣之地。”
“诸子百家,各样主张。道不同,如何能同谋?”乐台眉头微皱,说道。
这就是墨家逐渐消亡的原因之一啊!夏鸿升心中暗叹。
墨家虽然对天下有大爱,但是对学术却没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包容。儒家海纳百川,择百家之长改造为己所用,不停适应社会的变化而发展,这是儒家之所以能够战胜其他学术的,政治之外的原因之一。
秦统一六国以后,到清朝初年的近两千年里,墨学进入最低潮的时期。墨学基本上是处于停滞阶段。
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秦始皇的以法为教、焚百家之书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策,但也有墨家自身未能保持生机和活力,以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的内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