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贞观帝师_石肆【完结】(802)

  众人闻言凛然,乐台更是口中喃喃低语:“使天下之诸般学问,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乐台口中一遍遍的低声重复着夏鸿升的话。

  “我欲请墨家诸位前来泾阳书院,担当教席,教授学子墨家后学,为感兴趣的学子讲解墨家主张。”夏鸿升再次将自己的目的郑重的说了出来:“不知钜子意下如何?”

  “可我墨家向来……”乐台仍旧有一丝犹豫,但是听得出来,他已是欣然意动了。

  夏鸿升再次开口:“陛下不会因儒而废墨,亦不会因墨而废儒。在陛下眼中,是儒是墨是道是法,是纵横,是阴阳,是农是兵是医是名,根本就无所谓。陛下只会用他觉得有用、想用的东西,而不在乎这东西是哪家哪派。墨家从此之后不涉政事,而一心治学,作为一门学问,而非是一种政治主张,自可永续传承,再不遭受迫害之苦,再不必东躲西藏,可光明正大的行走世间。而我泾阳书院,便是墨者重现世间的起点。”

  言罢,夏鸿升也不在劝诱,只等乐台自己思索决定。

  夏鸿升想要让墨者在泾阳书院之中教授墨家后学,是因为至战国之后的后期墨家分化成了两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自然学科的研究,就是夏鸿升口中所谓的“墨家后学”。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墨家后学”对前期墨家的社会伦理主张多有继承,在认识论、逻辑学方面成就颇丰,除肯定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外,也承认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对经验主义倾向有所克服。它还对“故”、“理”、“类”等古代逻辑的基本范畴作了明确的定义,区分了“达”、“类”、“私”等三类概念,对判断、推理的形式也进行了研究,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其他的那些政治性的主张,夏鸿升并没有打算让他们在书院之中教授,所以才如此劝告。

  泾阳书院之中可以出现无数种学术的争鸣,但是唯独不可以有政治。

  政治是帝王的,泾阳书院里面只能有学术。

  这是李世民没有说出口的底线,也是夏鸿升心中之所愿。

  学术就应该独立于政治之外。学术可以指导政治,政治也可以反作用于学术,但是这之间必须有一个界限。那就是,学术不能沦为政治的工具,政治不能成为学术的包办。

  李家王朝可以容得下大唐出现无数种学术,来让他李家王朝挑选使用,以利于强大,利于统治。却绝对容不下这些学术来挑战他的统治。

  夏鸿升清楚这一点,所以夏鸿升从来没有要求和逼迫过李世民去照着他的格物,照着科学这些东西去统治国家。而正因为此,李世民却反而能够客观的看待格物带来的好处,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夏鸿升的思想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的统治和夏鸿升的格物就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李世民切实感受到了格物带来的好处,因而思想受到夏鸿升的影响,有所改变。而夏鸿升也基于此,得以继续发展自己的科学之道。

  这是最好的状态。

  所以夏鸿升力求在泾阳书院和皇权之间,同样保持一种这样的状态。

  “钜子,在下虽然身负格物,却从不以格物干涉政事,从未要求过陛下以格物之道去统治,只是让陛下切实的感受到格物带来的好处,于是陛下不知不觉间受到了格物思想的影响,我格物之道也得以发展。墨家想要重现于世,亦需如此作为,方能长久,方能影响到陛下,使陛下潜移默化中接受墨家的一些主张。”夏鸿升对乐台说道:“此乃经验之谈,钜子可好生思量。若是愿意留下来做泾阳书院的教席,在下必倒履相迎,若是不愿,诸位自行离去便可,亦无需担心责难伤害,更不必忧心墨家受到迫害。主意全在钜子。”

  乐台沉默半晌,盯着眼前的泾阳书院。

  良久,只听他忽而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沉声道:“多谢夏侯美意,我墨家愿意留做泾阳书院教习!”

  第550章 要人

  乐台答应夏鸿升的邀请,愿意到泾阳书院教书,并不出乎夏鸿升的预料。

  毕竟,作为一个幽隐百年即将消亡的学派,如今有一个现成的机会能够使他们重见天日,有重新壮大和崛起的可能,并且这个可能性并不小,倘若夏鸿升自己是墨家钜子,也一定会答应的。

  夏鸿升从前面的工地上面抽调了一批人手,开始优先建造泾阳书院的教师生活区。说是教师生活区,其实就是一片别墅区和一片教师宿舍。别墅区固然设计的更加超前,而那片居住区也是十分合理并不逊色的。

  在这之前,墨家的七人只有乐台留了下来,暂时居住在夏鸿升的庄子上。另外六个人奉钜子之命回去聚集其他墨家子弟,整理文献知识,进行筹备工作,等到明年泾阳书院正式开学,便同墨家其他的墨者一起过来。

  这件事情的办成,令夏鸿升心怀大慰,十分高兴。有了这些墨者,就相当于泾阳书院同时有了工程老师、自然老师、物理老师、哲学老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