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贞观帝师_石肆【完结】(880)

  课不排多不行,这些学子们没有系统的学科基础,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即便如此,四年过去夏鸿升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达到后世里面初、高中毕业的水平呢。好在,古人的学习是可以持续一生的事情,而一生的时间,总足够他们沿着夏鸿升指出的道路去深究了。

  夏鸿升十分享受如今鸾州书院的氛围,尤其是看见学子们怀抱着不同的书本步履匆匆的在不同的教室之间奔走时候的样子,亦或是拿着课程表寻找自己这节课在哪个教室的时候——泾阳书院学子们的班级没有固定的教室,某一科目在某一个教室,该上这课的时候学子们就抱着书过去——就不由的想起自己的那四年时光,顿觉亲切无比。

  “属下拜见将……山长!”夏鸿升正无限遐思的时候,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过来。夏鸿升回头一看,却是书院的门卫。

  泾阳书院的门卫不简单——都是从大唐刀锋里面挑出来的!

  “恩?怎么?”见门外过来找自己,夏鸿升有些意外,于是问道。

  那个门卫行了一礼,答道:“陛下派了人来,要召见山长过去。如今禁卫正在门卫室候着。”

  夏鸿升点了点头,知道这是又有事情,心说一声,得,再见了今日的好天气。

  随门卫到了门卫室,见了宫中禁卫,问了几句,便随着禁卫一道离开了书院,往长安而去。

  赖于水泥大道的平坦和畅通,不足一个时辰之后,夏鸿升便已然出现在了宫门之前了。

  进入皇宫,得知皇帝在两仪殿,径自到了两仪殿,通传之后进去,发现只有李世民一个人了,想来,其他的大臣已经讨论完了之后离去了。

  “臣拜见陛下,不知陛下传召微臣,有何吩咐。”夏鸿升问道。

  李世民抬了抬手,王德便过去将一张黄娟拿了过来,下来走到了夏鸿升跟前。

  夏鸿升带着疑惑从王德手中接过来黄娟,低头一看,入眼的先是一句“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于是一下子没控制住:“卧槽!”

  “恩?”李世民幸亏听不懂夏鸿升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也能看得出来夏鸿升的吃惊,于是问道:“夏卿这是怎么”

  “陛下,日本人来了?!”夏鸿升张口道:“赶紧抓人啊!”

  “夏卿这是又说的甚子胡话?甚么日本人,抓谁?”李世民更是一头雾水了。

  夏鸿升这才反应过来,于是说道:“陛下,这,有倭国人到了咱们大唐?”

  李世民这才点了点头,说道:“倭国遣唐之使者一行人两百五十余人,八月自山东上岸,昨日到了长安。今日朕见了倭国使节,这是其使者呈上的国书。”

  遣唐使!

  从公元七世纪初起,至公元九世纪末为止,中间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文化,为了学习借鉴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正可以用一句后世里一个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的话来概括,那就是:通过这种交往,日本“恰如婴儿追求母乳般地贪婪地吸收了中国的先进文明,于是从野蛮阶段,用极快的速度,不久即进入了文明阶段。”

  在遣隋使和遣唐使从中国汲取了大量的文化的基础上,日本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奴隶制到中央集权的封建制的转变。贞观十九年,也就是公元的六四五年,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向中国隋唐政治经济体制学习,成为了古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

  若非是疯狂而贪婪的汲取了大量的中国文化,日本怎么可能只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中央集权?

  这帮东瀛白眼狼!

  夏鸿升很是气恼。

  第618章 不怀好意

  夏鸿升眼珠子一转,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这些人就凭这一只黄娟,说自己是倭国派来的遣唐使,您就信了?那万一他们是一群胆大包天的骗子呢?这种国书微臣眨眼功夫能写出好几张,这上面的章印,微臣自己就能刻出来,若是这帮人只是骗吃骗喝的怎么办?反正也没人能跑去倭国验证他们不是?我看这帮人居心叵测,真假不辨,还是先统统关起来的好!”

  李世民看了看夏鸿升,说道:“使团不单有国主,亦有其国主之印信,岂能有假。”

  “国主印信也好做啊!陛下让微臣瞅一眼,回头今天下午微臣就给陛下做出来一个。”夏鸿升争辩道。

  李世民有些无语的瞥了夏鸿升一眼:“其人有前隋炀帝所赐之物,不会有假。”

  “哎呀!陛下,这所赐之物就一定是真的?陛下让微臣看看,微臣……”

  “他们还有前隋炀帝所返之书信,尚有炀帝印信及国玺,宫中有人自能辨认,又如何能有假!”李世民冲夏鸿升翻了翻白眼,打断了夏鸿升的话:“朕看你压根就不愿以为这遣唐使是真的!”

  “恩?隋炀帝返回的国书不是已经被小野妹子给弄丢了么?”夏鸿升哈哈一笑,两手一拍:“陛下,他们肯定是假的!把他们……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