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听了夏鸿升的办法,不禁笑道:“夏卿这经济战用的真是熟络,好生生一个倭国,就被夏卿这么不费吹灰之力的给搅成了一滩浑水。”
“呵呵,陛下,还没完呢!”夏鸿升笑了笑,继续说道:“倭国内部动乱四起,这个时候咱们还不着急。倭国内部的各个势力争夺天下,肯定是混战不断,咱大唐正好可以大发战争财。倭国一旦内乱,肯定有人会在外部寻求支援。高句丽三国的能力,都没法真正帮的上他们,于是就唯有向大唐称臣,以获得大唐的支持。接下来,咱们就可以如同对待薛延陀和突厥一样,咱卖兵器!倭国落后的很,其国又少铁矿,只有贵族才能有铁制的武器,大部分兵卒用的还是木头做的呢!若是咱们大唐的百炼钢——别说百炼,五十炼的就足够了——把这些兵器卖过去,那得到这批兵器的人必然塑像披靡。其他人一看,肯定眼红啊!于是也向咱们大唐来买。如此一俩。使得倭国内的那些动乱势力争先恐后的从咱们大唐买入兵器,这就又使他们陷入了军备竞赛之中。一方面咱们大唐得到了极大的财富,另一方面,军备竞赛又拖垮和削弱了倭国那些动乱割据势力的力量,到最后,那就是唯有大唐得了实惠,而倭国的那些割据势力则是个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的结果。到了那个时候,只消我大唐水师以平定藩属之国的内乱为由,几艘船过去,这倭国指不定兵不血刃的就这么拿下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自经荡灭突厥一役后,朕就明白了经济战的威力。突厥被咱们大唐控制了粮草,它冻死牛羊无数的时候,咱们大唐一掐断它的粮食生意,突厥人立刻就食不果腹,再没了战斗力。朕想着,日后说不定有朝一日,我大唐仅凭经济,就足能使其屈服了。”
听到李世民对话,夏鸿升眼珠一转,立刻说道:“陛下所言非虚。曾经在西方有这么两个小城邦国家,其中一国因有黄金矿藏,故而十分富裕,而另一国虽与其比邻,但却十分贫乏,其国人只能靠被另一国雇佣做工,而挣来工钱顾住性命过活。贫乏那国自然眼馋,于是决定发兵攻打富裕那国。于是那富裕的一国国主就下令,再也另一个国家的人在此做工,并将其全部驱逐了出去。贫乏一国的大部分百姓,都是靠着在富裕一国做工,才能有口饭吃活下来的,此时一听因为自己的国主要攻打富裕一国,而导致富裕一国再不允许他们做工,这就断了他们的生路了!于是这些百姓便群起而造反,推翻了贫乏一国的国主,阻止了他去攻打富裕一国。这样他们就又能够去做工,得到饭吃了。陛下您看,富裕的那一国,不费吹灰之力的,就打败了贫乏的那一国。陛下,当咱们大唐的经济足够强大,影响力足够巨大的时候,陛下之所言,是必定会成真的。”
“不错。”李世民点了点头,目光之中一片坚定,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十年,最多十年的时间!朕一定要让大唐变得足够富裕,百姓皆有其地,不再为吃喝发愁,军队随时可动,不必再受粮饷所限!”
夏鸿升心中却叹了口气——李世民的观念还是有待转变。
听他说的这些话就能看得出来,在李世民的观念里面,财富还只是局限在粮食和土地上。即使说,李世民的观念还停留在“农”的阶段,还是小农经济。还没有意识到,真正能够给这个国家带来富裕的,是“商”!
不过,李世民已经意识到了经济的重要性,这依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而至于他的经济观念,则就只能在往后,慢慢扭转了。
第625章 开眼看世界
给李老二画了一张巨饼,且连吃饼的法子也都大致说与了他,能不能吃的下去,接下来就得看李老二有没有这个好胃口了。
夏鸿升将世界地图给李老二,并非是冲动之举,亦非不合时宜。而是恰恰正当好时机。
首先,大唐周边已经没有了能够威胁到大唐的存在。其次,虽然在地理上日本距离大唐并不远,比不少西域国家,亦或是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国家都要近,但是在观念上,那却是海外之国,从唐人的观念上来说,是李世民实际、亲自接触的,观念上的最远国家了。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也算是李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再次,大唐如今的主要目标,已经由巩固国家安全,排除国家威胁,转变为发展民生经济。这一目标,容易使人暂时忽略军事上的发展,也容易滋养李世民的自大和自负,正需要一种刺激,来时刻提醒他,不要将眼光只局限于此,其实还有更加广阔的田地。另外,知道世界有很大,才不会成为一个井底之蛙,才不会被眼前一些小的利益所迷惑,看问题,看事情,格局就会不一样。
鸿鹄岂会在意燕雀?因其有更加远大的志向。夏鸿升有意使李世民的眼界放的开阔而长远,而不要只着眼于眼前,亦或是大唐紧邻的周边。
几比如说大唐和高丽。在李世民看来,高丽是汉之领土,如今必须要收回,收回高丽就是他的最终目的了。可在夏鸿升看来,李世民的观念不应只局限于此,而该是:这天下都是大唐将要制霸的目标,而高丽只不过其中小小的一个,远非终结。
大唐的眼界应当在这整个世界,大唐的从大局出发,这个“大局”,应该是那张地图上的大局,而不仅仅是大唐这周围的一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