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炼丹的术士知道硫、硝、碳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如埋在坑里用土填实等等办法,但是他们却并不知道自己无意间做出了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来。
火药最开始用于军事,也是在唐朝,不过不是现在。这一点夏鸿升是知道的。最初火药用于战争的作用在于“火”,在于“烧”,而不在于“炸”。
比方说在箭头上绑一些像油脂、松香、硫磺之类的易燃物质,点燃后用弓射出去,用以烧毁敌人的阵地。后来用火药代替一般易燃物,燃烧的效果要好得多。
可是现在在夏鸿升的作用下,大唐已经有了汽油。汽油附着于弓箭的箭头上面,燃烧的效果更好。甚至于将汽油密封于坛子里,坛口塞上厚布条,引燃之后扔出去,获得近似于******的效果。
那么现在,夏鸿升的目的就是,体现出火药“炸”的威力,也是火焰主要的威力所在。
火药好做,关键在于配套火药使用的武器。
唐代是火药的起源,宋代是火药技术进步的高潮和火器使用频率的巅峰,而明代则是火器技术的巅峰。在硫磺、硝石和炭的比例方面,宋代的比例是最接近后世黑火药之中成分比例的,也是威力最大的。不过,夏鸿升却知道后世里黑火药更加巨大的秘诀——硝占四分之三!
果然是万事万物皆学问,感谢那些熬夜看过的,感谢那些里面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万千牛比穿越者!
没白看啊!
得益于此,本公子如今才能够也成为一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牛比穿越者啊!
黑火药配方不难,原来更易得,只是生产起来太慢,且又缺少精制,导致产量低,含有杂质,威力减弱。
但是本公子是谁?本公子是穿越者啊,忘记了在哪本里面看过的,书名忘记了,但是情节记得。里面说到过,十四世纪的时候法国制作火药的技术十分先进,是利用水车来提供动力来配制火药。配制火药时,首先开动水车,以水车的动力传动捣磨机,将捣磨机下方的火药碾碎,再通过弹力杆进行过筛,得出质地均匀的精制黑火药。
夏鸿升想起来一条,就往纸上写下来一条。
最终将自己所有能够想起来的线索全都写在了一起,然后重又整理串联起来,得出来一份能够使大唐在黑火药领域一步到位的方案来!
夏鸿升将这张纸仔细的叠好,收拾在了自己贴身的地方。这东西,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发展出来的各种用于实际之中的火器,将注定是大唐席卷八荒,扫平六合的绝对领先优势,也注定将是大唐现阶段至高无上的绝对机密。
第645章 制作热气球
袁天罡隔了一个晚上就到了泾阳书院,夏鸿升带着他去见了乐台。乐台根据夏鸿升提供的图纸,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同夏鸿升一讲,夏鸿升亦觉得可行,于是袁天罡便命自己带来的道童前去采买搜集所需的东西。准备做出来第一个样品来实验。
这里面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燃料。
目前最有效的燃料,就是夏鸿升的煤场做出来的用于炼炉或其他烧制东西时候使用的细煤粉,燃烧的最充分,热量最大。
可煤粉颇重不说,用在热气球上面,又不能说在下面一下子填满烧着之后不再管。而是要不停的加入煤粉进去,保持燃烧,提供热量,促使热空气进入热气球中,提供上升的动力。所以,热气球下需要有燃烧炉,又需要有不少的煤粉以供上升之后继续添加煤粉保持燃烧。这就极大的增加了热气球下吊篮的重量。
这是一个死循环。
热气球飞起需要燃烧煤粉提供热量,需要在吊篮中载有大量煤粉保持燃烧。载有大量煤粉,又增加了吊篮的重量,需要更大的热能,而为了获取更大的热能,又需要更多的煤粉……
不用明火而使用煤粉的好处在于,一来,煤粉是现阶段能够提供热量最多的燃料,二来,不会燎烧到热气球的球皮,三来,更加容易进行防风处理。
这个问题暂时无解。只能先做出来一个,在地面上填满了煤粉燃烧起来,能使其升空,并随着煤粉的较少而逐渐下落。先验证一下可行性。
还有球皮的材料,尼龙、涤纶之类的材料现在是必然没有的,只有布帛。不够轻便,不够结实,不够紧密不透气。
夏鸿升只能采取最早的热气球的办法,用糊纸的布制成,布的接缝用扣子扣住,再涂一层蜡或鱼胶进行封闭处理。这样会降低热气球上升的高度,不过却没有更好的替代办法了。
袁天罡还真不是盖的,只用了两天的功夫,就将所需的材料都给准备齐全了。十数辆马车载满了东西运到泾阳书院,也引起了书院学子们的围观。
“哎,你们听说了么,据说山长和乐先生要一起做一个大物件!”
“这不是废话么,谁都能看出来山长要做东西了!”
“山长要做甚子东西,你们可知道?”另外一个学子神秘兮兮的笑道:“当时我见这么多马车拉东西进来,于是主动过去帮忙,顺道听了几耳朵,好似是要做热什么球,却不知是何东西,诸位可听说过?”
一众学子议论纷纷,每天都有不少人闲来了就跑过去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