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听的一头雾水,压低了声音悄悄向夏鸿升问道:“夏卿,此人是……”
“回陛下的话,这位先生名曰刘信,乃是前朝大才刘焯之子,继承其父于算数及天文之学,如今在书院之中教授算学及一些天文方面的知识。”夏鸿升同样压低了声音,对李世民说道。
“刘焯!”李世民吃惊的看看讲台上的刘信,说道:“朕知道他!”
李世民站在后面听了一阵子,然后也不打扰,便悄悄退了出去。到了第二间教室里面,又推门进去。
台上的人却是乐台后来带来的墨家后学中的一个墨者,没见过李世民,见有人进去,看是夏鸿升领着,是以也没有什么反应,继续讲着自己的课:“……什么叫做‘争彼’呢?就是对于一个矛盾问题之中的是非。举个例子来说,如针对同一动物,甲说“这是牛”,乙说“这不是牛”,两人互相辩论,甲要证明这是牛,乙要证明这不是牛,就叫做‘争彼’。这种争彼是不俱当,必或不当的,也就是说,甲和乙的观点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用山长的定义来说,这争彼就相当于矛盾律的内容……”
“这朕倒是听出来了,讲的是墨家的学说。”李世民又低声对夏鸿升说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墨家的学说里面,有一部分理论对于学子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很大的用处。”
李世民从那间教室里面退出来,站在外面对夏鸿升说道:“泾阳书院的课程似乎很杂,所有的学子都要学这些东西?”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因为现在的学子根本没有一丝格物所需的基础,所以他们只能将这些全部都学了。打下了基础之后,就会由学子们依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擅长,自己选择主修的课程,专门学习某一门学科,进行精研。现在的学子没有基础,还不具备往单独一科进行深研的条件。其实,这些东西应该是更加年轻一些的时候所学习的。学过之后,学到了他们的这个年纪,就该对格物的不同方面和方向有所了解,进而从中挑选自己想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某一个方向了。术业有专攻,贪多嚼不烂,全才是很少的,大多数学子,因其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天赋,所擅长的方面也是不同的,书院理应给他们不同的选择,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在自己所喜欢或是擅长的领域内得到更深层次的教育。”
说话间,突然听见一阵清脆的金属敲击声传来,那声音像钟又不像钟,接着,就听见楼上一片挪椅子的声音来,然后就见学子们从教室中出来了。
“陛下,这是小课间。书院以两柱香的时间为一节小课,两节小课为一节大课。一大节课是一门课程,大课下课之后学子们会带着课本去找下一节大课的教室,在那个教室里听下一节的课程。”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看看那些学子:“这么说,学子上完一门课的课程,到下一门课的时候还要跑着换教室?”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书院给他们建好了,先生也给他们寻好了,也总得让他们知道,求学求学,学问是自己去找,去求,去学的,而不是等来的。所以要养成自己求学,自主学习的意识。”
“听起来颇有道理。在国子监和弘文馆,都是学子坐于室中等候,先生前去讲课。泾阳书院中却反过来,先生坐于室内,学子去寻先生听课。这看似简单的一反,却叫学子们明白学问要自己去求得,不错。”李世民点了点头,
“教者,教授学问,育者,培育为人。所谓教育,尽在此二字之中。而要完成教育,不仅在书里,也在点滴之行为啊!”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陛下,下一节有个班在上实验课,陛下要不要去看看?”
“实验课?”李世民看上去似乎颇为好奇。
夏鸿升点点头:“恩,就是学生自己动手,将课堂上讲述的理论,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课程。”
第706章 书院镇宅之物,哈哈哈
夏鸿升带着李世民下了楼,遇见了其他人,又聚到了一起。
“这泾阳书院果有独到之处,国子监讲学,重在讲,这泾阳书院讲学,老臣看来重在引。”李纲下来之后捋须说道:“教习先生并不直接讲解,而是循循善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引导学子自行找出答案来。另外,不同学子又不同之见解,老夫见那教习先生也为曾论说对错,而是叫学子之间互相论述。老夫观其学子,各个都能引经据典,款款而论,不少观点都令老夫也有顿觉耳目一新的感觉,却是比之国子监的学子,多了许多灵性。”
“哎呀!臣等不知陛下与诸位大人莅临书院,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说话间,就见盖文达、于志宁二人匆匆疾步走了过来,立刻就要作势躬身行礼,却被拦了下来。
“两位学士毋须多礼,莫要惊扰了学子们。”李世民对二人说道,又问:“怎么不见颜学士?”
“回陛下的话,颜先生上午无课,此时想来正在办公室里备课。”盖文达答道。
旁边房玄龄捋须笑道:“先前过年的时候,还听说二位没在长安,而留在了泾阳过年。当时我还奇怪,怎的连过年都不回长安去了。今日到了泾阳书院,方知此地端得称得上一个世外桃源,也难怪二位不舍得离开。呵呵,这转转看看了一番,连老夫都不禁艳羡二位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