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只能扛着那箱死重死重的书籍回到家中。
打开看了看,也就是四书五经,还有几十本读书笔记。
周楠又不去考试,看到这些东西就生气,对云娘说:“给你做饭时救火用。”
云娘吃了一惊:“相公不考功名吗?”
“不考了,没意思。我已经十年没有读书,以前学的那些东西都还给教书先生了,现在去考根本就中不了。若是从头学起,没十年工夫凭什么中举,人生又有几个十年?”周楠笑道:“别读书把自己读迂了,读得一家人穷得揭不开锅,那就是对家人的犯罪。”
“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科举做官?做官又是为了什么,说大点就是治国平天下。说小点,就是发财。我有的是发财的法儿,如今日子过得也爽利,又费那尽走弯路做什么?与其将精神放在考试上,还不如好好想想怎么同梅员外合作。”
云娘微笑道:“相公,反正你做什么都好,只要你在我身边就行。”
周楠:“好女人,好女人。”
他前一阵子终于接到南直隶学政衙门的公函,说是被各除的秀才功名算是恢复了。
于是,趁新知县还没到,周楠放下书之后又去了一趟县学,将名字补了上去。
以前的周秀才是县学廪生,按照明朝制度,每月有两石廪米可领,算是吃财政饭。
当然,这两石廪米不可能足额发放,到手有一百斤就算好的,在缺乏油水的古代,填饱一个人的独自都够戗。
但是,廪生这个资格在政治上的好处却很多。首先,参加乡试的时候你可以不用通过加试,每届都可以去考。其次,做了秀才可以免除徭役,见官不跪。
只不过,这其中有个问题。县学的廪生、增生都有固定名额,突然增加一人,就要淘汰下去一个,很难办。
周楠想了想,就说,算了,廪生我也不做了,就给我补个秀才名额就成,县学我也不入了。如此,才将这事办妥。
进县学,开什么玩笑,那地方是好去的。每年都要考进次,考试不过关,还要被学政打屁股,这个人可丢不起。
又过得两日,新任的安东知县詹知县到任。
第一百章 这板子还真不能打
新知县到任,作为县衙六房排名第一的礼房典礼,周楠自然要去迎接。
他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务必要使得詹知县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可惜最后都被詹师爷全盘否决了,只冷冷地说一声:“你们不用搞这么多名堂,在衙门里候着就是了,接大老爷的事情我知道怎么做。”
接着又将大家都训斥了一顿,耍足了威风。
如果换成往日的周楠,只怕要和他好生论上一论。此刻却微微一笑很倾城,只闭口不言。反正自己在衙门里也干不了几天,懒得和他置气。
说到这里,大家估计心中会很奇怪。礼房师爷固然权力不小,可依旧是个吏员,没有什么政治地位,怎么比得上一个读书人自由自在。再说,周楠现在小有身家,也不靠每月那点可怜巴巴的俸禄过日子。现在还呆在县衙门被人训斥,难道有受虐倾向?
这又要说到明朝的政治制度上了。
原来,在大明朝,不管你是官还是吏,你的职务可不是想辞就能辞的。吏部不行文同意,你就不能走,否则就是藐视朝廷。
在明朝开国时,太祖老朱因为是草莽出身,深知民间疾苦,也痛恨贪官吏,给官员们定的俸禄极低。如知县一级,每年也就二十来两银子;到部院级正二品大臣,每年也就五十两。
日子过得苦啊,官不聊生啊,这工作干不下去了啊,我要辞职回家当地主吃租子啊!
老朱一听:“哟喝,这官可不是你想不干不就干的。合着你当官就是想压榨百姓发财啊,其心不正,杀了!”
“啊,要饿死了,饿死的百姓你就看不到了?一路哭不如一家哭,杀了!”
“工作干不下去了?那是你闹情绪,对抗中央,是对朝庭心怀不满,是对朕不忠,杀了!”
“回家当地主吃租子?回家当豪强吧,是不是还要修筑坞堡,聚游侠,你想干什么,杀了!”
杀过几茬,官员们都不敢叫着要辞职了。
如此,这个制度就从洪武年间延续到现在。你要想辞去公职,可以,得吏部批准,不然就得继续干下去。比如右佥都御使,凤阳巡抚,当今淮北地区最高军政长官,抗倭英雄唐顺之,当年因为和内阁首辅张璁不在一个节奏上,看这个所谓的奸佞也不顺眼,欲要辞去兵部主事一职回家。老张可不是善人,你要走,你走了我还怎么折腾你?
直接否决,让唐大人在京城郁闷地呆了好几年。
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守制。就是你父母去世,你可以辞职回家守孝。不过,三年之后还得继续回来当官,投身于建设大明朝的伟大事业中。
另外,朝廷还可以夺你的情,孝不用守了,继续为朝廷效力吧!天地君亲师,效忠君父可是排在亲亲前面的。
周楠虽然是个小小的吏员,可他干不干这个活儿也得吏部说了算。
拜这个时代糟糕的交通和通讯条件所赐,免去他礼房典吏的公文尚在路上,他还得在衙门里干上一段时间才能挂冠而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