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丁知县提出以贪腐窝案为契机举报宋知府,周楠说不动心也是假话。好在他熟悉明朝这一时期嘉靖皇帝的厉害,才没有把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但这事也给了他一个启发,思路是对的,现在只需要等待机会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宋知府小衙内和杨车案就是。
这事说起来很简单,杨车毕竟是播州的人。虽说播州杨家对大明称臣,可却归理藩院管,一旦那边有事,就很容易生级到外交事件,外交无小事。她一死,宋知府的仕途就到头了。
因此,这事只能私了,不能走法律途径。
如果换成大明朝别的州府,知府大如天,遇事一言而决,处置起来也简单。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里是淮安府。
淮安府这地方别的不多,就是衙门多,官员多。就拿城中盐道、都转运盐都司、河道和漕运衙门来说,任何一个主官的品级都比宋孔当大。就拿漕运和河道的主印官来说,品级更是达到惊人的正二品,与封疆大吏相同。
俗话说得好,人命大于天,又涉及到朝廷理藩政策。杨车一死,又是死在大运河上,各衙门都要担责,都要秉公处置,否则这把火一烧到自己头上,谁都受不了。
可问题又出来了,明朝的各级部门的职权划分比较模糊。杨车死在大运河上,你漕运衙门负责航运安全,是不是该管,是不是该抓捕凶手给受害人家属一个交代;人死在海安地界上,知府衙门理刑厅必须出面;清江浦是山阳县的地盘,你丁知县是不是该出面;军队的大河卫负责江上治安,也可以插手。
漕运宋知府可惹不起,军方也不会卖他的帐。此事涉及外交,一个不好大伙儿都惹上麻烦,自然要公事公办。
山阳县丁启光巴不得宋孔当倒大霉,一旦他介入,自然不肯善罢甘休。
所有,听到儿子闯了大祸之后,宋知府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封锁现场,控制局面,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和杨将军私了。
但他仅仅是四品知府,镇不住府城里的这么多大人物。
就在这个时候,宋知府突然想起了孝陵卫。
孝陵卫这个百户所长期驻扎淮安,编制属于皇帝亲军。虽说一个百户军官在大明朝政坛上屁都不算,可人家有特权。毕竟,他们是天子亲军,只听命于皇帝,谁得帐都可以不卖。
这个百户军官和宋知府认识多年,二人又有过许多PY交易。在宋孔当许于偌大好处之后,他就封锁了罪案现场,打捞了尸体,带走了小衙内。
同时,宋孔当亲自出马,给杨将军赔了礼,快刀斩乱麻将这事按平。当然,事发当日,他招集衙门里的所有管事官员,和大家达成保密协议,以防走漏风声。
这事本干得漂亮,不得不说宋孔当非常有政治嗅觉。见微知著,也知道这命案一旦公之于众的后果。
可千算万算,他没有算到其中重要当事人荀秀才竟然逃脱了。惊怒之下,宋知府急令熊仁赶赴清江府出动当地知事所的人员捉拿荀大公子。又恰好周楠就在那里,正好撞到此事。
周楠立即知道这是一个绝地翻身的好机会,回安东之后劝说詹胖子举报宋孔当。
詹知县刚开始的时候本不以为然,绝对这就是一件小事。人又不是宋小衙内杀的,宋知府又赔了钱和死者家属达成谅解。民不举、官不究,再去举报也没有什么意思。
周楠只在他耳边说了一句话:“擅自调动天子亲军,是谋反。县尊揭破一桩谋逆大案,诛杀不臣,却又是何等功劳?”
就因为这句话,宋孔当完了。
在明朝,调动一百人以上的正规军百里,必须有兵部行文,否则视同造反。
孝陵卫封住大远河出动的兵士何止百人,已经触碰了政治红线。
更重要的是,这支孝陵卫还是天子亲军,皇帝亲领的军队也是你一个小小的知府能够调动的?
同时触碰两条政治红线,宋孔当的命运已然决定。
而且,铁证如山,也容不得他抵赖。
其中,最铁的证据就是孝陵卫那个百户军官和百户所那两百来兵丁。
只要抓到他们,有了人证口供,宋孔当就别想抵赖。可那是军队,要想在军营里抓人谈何容易。这也是周楠当初将去做代巡检的缘故,想的就是在紧要关头带巡检司的人马突袭孝陵卫。
可他还是将事情想复杂了,詹知县早有准备。因为草湾距离淮安也没两里路,日常同府城这边多有交道。在他授意下,詹师爷就主动联络孝陵卫说是想在水上走私,欲要打他们的旗号。
两边做成了几笔生意,成为生意伙伴。
那夜,詹知县请孝陵卫百户和麾下队正以上军官到草湾吃酒,说是有一笔大买卖要亲自和他们商谈。
孝陵卫众军官不疑有他,欣然赴约。
等到军官们烂醉如泥之后,詹通摔杯为好,林家兄弟带着士卒蜂拥而入,一举成擒。
完美!
不过这个计划还有点小小瑕疵,詹胖子摔杯为号的时候,林阿二忘记了先前的约定。
詹通一连摔了两只杯子见还没有反应,大怒,将桌子都掀了,怒骂:“快进来,把人给老爷捆了,一群笨蛋,呆头鹅!”
……
天气好热,即便到了立秋时节,再后衙坐上半天,浑身上下都是热汗,就好象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