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明朝政府正国库空虚,嘉靖皇帝又是个对金钱异常敏感之人,接到折子之后,深以为然。和司礼监、内阁一合计觉得此事可行,准了。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奇怪,北方文教落后,科举考试不难。无论是在北直隶,还是在顺天府,不都一样。
事实上,还真不一样。
顺天府毕竟是大明朝的国都,城中藏龙卧虎,文教发达,乡试难度比起北方各省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比起浙江、苏州也容易不了多少。
周楠心中大苦,这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自己如果不动高考移民的心思,把户籍转到密云,依旧呆在淮安。就算乡试考不上,但作为县学生,一张准考证还是能弄到手的。
现在好了,堂堂周子木,连顺天府的加试都过不了,那不是滑稽吗?
过不了试这一关就中不了举,中不了举就得娶公主一辈子做妻奴。到时候,我又该如何面对家中的云娘、素姐和荀芳语?
我的命真苦啊!
我好死不死要冒充周举人的身份跑淮安去,这才有后来的故事。为什么就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如果是在甘肃、宁夏、陕北那种连考生都凑不齐的边远地区,只要识得几个字作得了文章,只要进考场多半就能中式。
可见,投胎也是一门技术活。
哎,现在麻烦了。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也得考虑历史进程啊!周楠,没错,你只是一个八品小官,或许朝堂政治同你没有任何关系,完全不用关心,可政治要关心你啊!
不行,我不能颓废,必须马上振作起来。
周楠振作的方式也不同常人,他小心地问:“恩师可认识顺天府学政官?”如果认识,能搭上线,这中间就有操作的余地。
王世贞被学生的话气得笑起来:“混帐东西,君子坦荡荡,你年纪轻轻自己总想着钻营。就算过了加试这一关,进得乡试考场又能如何?”
“那就是不认识了。”周楠叹息。心道:我家恩师从来就是个灵活变通之人,为了达到目的,至于手段如何一向不放在心上。也因为这样,咱们师生才如此投缘,说到底,我们三观相近。若恩师真有法子,自会直言。现在发这么大脾气,想来是无计可施了。
那么,只能老实读书了。
周楠忙问:“恩师,这加试考什么科目,如何考,学生现在开始用功可来得及/”
“朝闻道,夕死可矣,人若向学,什么时候都不晚。”王世贞道:“加试其实很简单,就两道《四书》题,一道《五经》。试帖诗、草拟诏告制敕一概没有,一日就能作完。”
算是个简化版、脱水版、体验版的乡试。
王世贞道:“三道题目中,《五经》题且不论,反正也不要紧。关键是那两道《四书》,为师下来且去寻些那学政的文章和以前考试的卷子琢磨琢磨。”
自己这个学生是什么货色他实在太清楚了,就是半壶水响叮当。这次要想过关,还得自己这个做老师的多费脑子。
王世贞也存了打题的心思,说完,一挥手:“你先回去,先过年,将手头的事务处理好了。等过了初七就住到老夫这里来好生读书,老夫一世英名断不肯坏在你手上。”
第二百六十六章 古怪的提学官
坐以待毙不是周楠的风格,书是要读的,但如果有捷径可走,谁又会拒绝呢?
和乡试以及后面的会试、殿试不同,这次顺天府的加试不糊名,当场就可以阅卷把你取了,有些类似于童子试,不是太正规。
可以说,考官一言可断你的前程。
如果搞定了考官,这事自然就成了。
从王世贞那里出来,周楠又顺便溜达到王若虚府上,向他打听顺天府学政官的名字,并不着痕迹地问和老王有没有渊源。
王主事听完,很不以为然,说,子木才华出众,今科顺天府乡试自然是要中的,一场加试无所谓,谁来做考官又有什么打紧。
这老王对自己还真有信心,估计是被我的诗词被蒙蔽了,岂不知道本大人这个才名其实来自抄袭。周楠忙说,凡事小心为上,盲目自大说不好要阴沟里翻船。再说,科举场上的事情谁说得准呢,就算你的文章写得花团锦簇,若是不合考官的眼,也要被刷下去。
我这次就是想了解一下提学大人的秉性喜欢什么样的文章,也好对症下药。
王若虚也是经历过科举的,考场上的事情也清楚。点点头,说也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心使得万年船。
他轻轻摸着下颌的短须,道:“况且,这位段大人又是个不好相处的人,喜怒无常,最难琢磨。这种人不好打交道,讨厌得紧。”
听他这么说,周楠心中腹诽:若说喜怒无常,谁能比得上你王大人。去年在安东的时候,你老人家就把大伙儿折腾得苦了。
王若虚介绍说,顺天府是个省级行政部门,顺天府尹正三品,相当于封疆大吏,因此,学政官也是正三品大员,主管顺天的教育,甚是尊贵。
一省的行政、军事、刑监本分别由布政使、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负责,称之为三司。不过,到明朝中期,因为地方腐败和行政效率地下。中央就特派巡抚管民事行政,简称抚台;守备太监负责军事执;学政负责教育和科举,称为提督学政,简称学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