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安东历史上第一个在众目睽睽下从县衙夺路而逃的衙役吧,周楠此举当记入本县县志当中。
“还好我反应快,不然今天还真要倒血霉。”从县衙一道烟逃出来,跳上一条小船,连声呼喝,等到船驶出水门,远远地将安东县城抛在脑后,周楠才抹了一把额上的汗水。
逃过一劫固然是好,可这么一跑,估计县衙的差事是干不成了。这可是一个月二三两银子的工作啊!虽然收入不是很乐观,却也算是国家机关,体制内人士这个身份丢了怪可惜的。
难不成现在又回周家庄继续修地球。
“哎,丢了就丢了,反正今天就算不逃,吃一顿打,估计也会被赶出衙门,算起来还赚了。”他现在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不过,周家庄估计是回不去的。一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衙门肯定会派人上门索人。而且,梅家在知道我回安东县后之所以一直没有上门复仇,估计也是顾及到我是体制内人士,怕是牵累到梅朴未来的前程。现在没有了体制护身,人家说不定真要下黑手了。”
想到梅家,周楠心中一惊:看来,不但周家庄去不得,这个衙役的身份还得想办法保住。
思索了片刻,他扔给船家一锭银角子:“去淮安府。”
从安东县到淮安府走水路大约百里,又是逆流而上,当夜周楠就住在船上。第二日又行了一个时辰,总算到了地头。
抬头看去,却见一圈高巍峨的城墙。
进得城中,触目都是整齐的青瓦房星罗棋布,街上是摩肩接踵的行人,街边都是店铺,一眼看过去,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店招,果然是个繁华的好去处。
这个时代的淮安乃是江北第一大城,二三十万人口。这座城市除了是淮安府的治所之外,还是山阳县衙所在。另外,城中还有盐道衙门、河道衙门和大河位,算是明朝嘉靖年的准一线城市。其繁华处固然比不上两京和苏、扬两州,却也能秒杀其他省会城市。
和一个站在街上拉客的客栈小二聊了两句,问清楚淮安府驿站的所在,周楠一整衣袂,寻到地方,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拜见住在驿馆,正在接受年考的安东县一号首长史杰人史知县。
第二十七章 叉出去
明太祖朱元璋在史书上口碑不好,动辄就对开国元勋大开杀戒,灭人九族,其实,历书乃是读书人所写,朱元璋建国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官僚机构开刀,自然要被后人黑之又黑。
其实,在普通人心目中,他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皇帝。至少在整顿吏治上雷厉风行,使贪官污吏不敢为害百姓。这大概和他是草莽出身,深知百姓疾苦有关。
明朝的官员俸禄极低,如史知县这种七品官,每年也不过二三十两银子,还得负担整个衙门好几十号人马的吃喝。所以,这次来淮安府接受朝廷的年考,他就住在驿馆里。
这个年代的驿馆的主要责任是接待因公务路过的官员,另外还负责传递朝廷政令公文,相当于后世的招待所和邮政局。
周楠这次跑来淮安并不是盲目逃亡,他自然有着自己的目的。
当初他被弟弟周杨扭送县衙,在澄清了问题之后,当众赋诗一首称颂史知县的品德,入了他的眼。也因为有这件事,后来杨六爷板倒展中成推荐周楠进衙门当差,知县就这才很干脆的答应了。
周楠想了想,梅家的案子和自己八杆子打不到一处来。自己不过是个代理班头,破这件案子的第一责任人可不是自己,真要追究责任,可去追究李班头,凭什么就要对我喊打喊杀。这事躲是躲不过去的,要想保住衙门里的职位,进而让梅家有所顾虑不敢对自己下黑手,还只能求到史知县这里来。
毕竟,史杰人才是正印官,他只要说一句话,归县丞也不敢罗唣。毕竟,人家才是正七品的朝廷命官,归县丞是佐二,两人是上下级关系,政治地位相差悬殊。
等下见了史知县,说不好要即兴赋诗一首,拍一拍县尊的马屁。淮安是个大地方,这年头做官的不就图个名吗,只要有了名声,将来也好升迁。你既然有这种需求,我也有这个能力,大家合作愉快。
要说写诗这事也难不倒周楠,当年在大学读中文的时候,别的同学研究唐诗宋词,至不济也是元散曲。但他觉得这种人人都在读的大路货逼格不高,糊不了人,于是不走寻常路,将《明诗别裁集》和《清诗别裁集》反反复复阅读,倒是记了一肚子,等下随意抄一首应景的对付了事。
今次年考关系到史知县的仕途,这位史大人就算做官再糊涂也知道此事甚为要紧。若是这一关过不了,被上司评个下下,只能卷了铺盖回家种田去了。他这次来淮安城带了不少随员,四个书吏,六个衙役,满满地占了驿馆的一座小院儿。
周楠刚进院子,就看到李班头从里面出来。
李班头一楞:“周楠,你不是补了快班的缺进衙门当差了吗,怎么跑淮安城里来了?”
周楠:“李班头,此事说来话长,县尊可在,在下有要事禀告。”
这个时候,旁边一间屋子传来史杰人的声音:“什么事,是周楠吗,进来说话?”
周楠忙走进屋去,却见史人杰正坐在椅子上和两个书吏说话。他行完礼,将梅家媳妇失踪案的始末详细说了一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