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忠想了想,道:“这事如何取证,如何禀告天子,陈洪比咱们更擅长。你我什么都不要做,默许就是了,尽量不要粘惹。”
“可是伯父,方才陈洪不是亲自登门吗,又如何回话?”
朱希忠:“不表态也是一种态度。”
不表态,那就是默许,陈洪肯定会放手去做的。
从伯父府上出来,朱伦感觉自己胸口都憋得像是要爆炸了:公理呢,正义呢?
心中即便再不愿意,该干的活儿还是得干。
下来之后,朱伦很快地安排了内线监视东厂。
东厂的组织结构很简单,提督由司礼监首席秉笔担任。属官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员,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称贴刑官。
也就是说,那地方除了陈洪一个人是太监,其他都是锦衣卫。锦衣亲军衙门是东厂官员的婆家,也有平行领导的权力,要找两个耳目还不容易。
这个时代的东厂和锦衣卫权力相当,还不像后面天启朝东厂一枝独大,即便是锦衣卫指挥使见了魏忠贤也要磕头请安。
可见,厂卫的权力来自皇帝,皇帝若有偏心,这个相互制约的组织结构就会立即失衡。
很快,东厂那边就有情报传来,陈洪亲自去了关押空明的大牢里面,跟他讲,你要老实招供,说是徐阁老派你去行刺世子的。如果这样说的话,我可以让你还俗做官,保你享受荣华富贵。
另外,他还专门派了一个心腹假扮囚犯和空明关押在同一间牢房里,训练他说口供。
听完汇报,朱伦摇头无语:这个陈洪做事还真是慎密啊,而且下手极狠。要么不做,要做就将事情做绝。他这回不惜和徐阶彻底翻脸,已经没有退路了。
太医院不过是陈年往事,天子已经杀过几次,里面的太医都换了个遍。想来,正德朝的事情今上早已知晓,也不当真。说不定内心中还暗自感激伯父,若非当年正德天子失足落水,久治不愈,也没有后来的嘉靖盛世。
伯父是不是担心过甚了?
第四百三十一章 混蛋逻辑
吕祖殿道人空明刺杀裕王府世子一案何等重大,国朝一百多年来还从来没有发生过针对皇族的恶性案件。
此案一出,舆论哗然。
首先,管辖天下僧道的礼部就上折子请罪,皇帝批示“知道了。”
接着,顺天府和大兴县也上表请罪,皇帝批示“朕知道,非尔等之过。”
到后来,就连负责京城治安的五城兵马上也凑起了热闹,也去请罪。皇帝批示“关你什么事?”蹭这个热点也不是你这个蹭法。
嘉靖并不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若说起这天底下最能蹭热点的,清流言官自谦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
这可是大事件啊,不弹劾几位朝廷大老,岂不视我御史台无人焉?你顺天府和大兴县不是上表请罪吗,好如你们的意思。顺天府尹,别跑,说的就是你,二品大员,弹劾你可是大大的政绩。
五城兵马司你别凑热闹了,级别太低,浪费咱们的笔墨。不过,你们的上级机关团营,五军都督府倒是可以弹一下。
礼部和以前执掌过礼部的徐阁老肯定是要弹一下的。你老人家可是次辅,只比终极大BOSS皇帝老儿低一级。
看到雪片一样飞过来的奏折,徐阶哭笑不得。
今日内阁三老中轮到李春芳去西苑值守,皇城里,内阁中只剩他和袁炜二人。
徐阶挥了挥手中的一份折子道:“这御史弹劾老夫御下不严,没错,我是做过礼部尚书,可那也是多年前的事情了。礼部是管着僧、道两司,道录司是管着吕祖殿。可周楠不是已经被免职侯审了吗,现在竟追责到老夫头上,这不是隔山打牛吗,真叫人无奈啊!还有,折子递到内阁,这票拟又该怎么写?”
是啊,人家弹劾的就是你徐阶。
你徐阁老又该怎么拟票呢?
一通训斥,直接驳回,岂不显得你心胸狭窄?只怕御史们会更来劲。
若是赞成、嘉勉,拜托,这可是指着老夫鼻子骂娘,难不成老夫还自己寻自己的不自在?如此,我堂堂次辅颜面何存,以后还怎么带队伍?
袁炜淡淡道:“其实这事也好办。”
徐阶:“还请教袁阁老。”
“简单,以退为进。”袁炜:“阁老可上表请辞,陛下自有圣裁。”
没错,这是内阁辅臣遇到被人弹劾,过不了关时最常用的招数。按照明朝官场的惯例,辅臣被弹劾的时候,因为执掌着国家大政,又直接处理所上的弹劾奏折,实在太敏感。因此,在这个时候通常会向皇帝请求辞去阁臣一职。
通常情况下,皇帝会将弹劾折子及请辞的折子驳回,并安抚当事双方。
如此,阁臣不用甩袖子走人,弹劾者又获取了直言君子的美名,两得其便,皆大欢喜,这事就此揭过。
“袁阁老说笑了。”这事固然是个常用的定势,可现在是什么时候,那是能辞的吗?现在徐阶和高拱正在争首辅之位,双方都在毕尽全力,一步也不能让。退一步,那就是满盘皆输。
你去请辞,岂不是正合了王府系的心意?
况且,徐阶也知道自从自己驳回了袁炜门生的事情之后,袁老头对自己极为不满,他这是在设套给老夫钻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