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心中苦涩的还有道录司的右正吴淼:“好不容易盼着周大人你离开道录司去做中书舍人,怎么这道场还由你主持。如此,我这个司正做起来还有什么意思?最操蛋的是,听人说,吏部那边很快就会派一个左正过来……命苦真是命苦啊!”
打醮完毕,周楠交卸了所有差事,一身轻松地回到家中开始温习功课。
三年一届的春闱乃是国家纶才大典,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高级干部储备。因此,在这一个月中,朝廷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先放在一边先不讨论,等过了这场考试再说。比如内阁将要增加的两个辅臣人选,比如正在蓄势待发的赋税制度改革。
天子也下了诏书,一切等到殿试以后再论,除了福建前线,任何事情都要来打搅。
周楠严重怀疑嘉靖是因为年纪大了身心疲倦偷懒,人到了他这个年纪,加上又长期服用丹药,身体器官已经有衰竭的趋势,已经没有精力在处置政务。一切,拖得一天算是一天。
皇帝没有退休制度,其实有的时候对国家对他自己也是一件惨事。
即便你再英明神武,到昏聩的时候对国家也不是什么好事。比如唐玄宗少年时打倒权倾一时的韦皇后、威望卓著的太平公主,启开元盛世,简直就是千古名君。到老了,却酿成安史之乱,使大唐从此走衰败。
说起福建前线的事情,谭纶干得不错,或者说戚继光他们干得不错。
在今年春节的时候,他们得了朝廷、裕王府和广东顾言那边送过去的军饷,可位是兵精粮足。
福建那边在粤东北设伏,获取一场空前大捷,斩首一千余级,收复了五座陷落的县城。
捷报传来,皇帝大悦,朝臣感奋。
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乃是大明朝嘉靖年难得的一个喜庆年。
想来,倭寇受此重创,今年也不敢再来滋扰。
这两月,朝廷太平无事矣!
周楠去顺天府报名之后,搓了搓手,暗道:“改变命运的重要时刻要到了,这次却没有人帮忙,周楠,得靠你自己了。”
是的,去年的两次科举考试,他之所以都顺利过关。一是有王世贞这位名师,二是走了段承恩的门路,三是陈矩提前漏题。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占全了,这回春闱,周楠可不奢望有这样的美事。
那么,能中吗?
周楠不敢想,也不愿意去想。
第四百七十五章 做人要高调
按照科举制度,进士科有两场。分别是:会试和殿试。
会试由礼部尚书做主考,由朝廷的重臣出题。出好题目之后,密封于大内,考试那天,皇帝会随机抽一张卷子派人送去考场。
在没有启封之前,谁也不知道题目究竟是什么,就连天子也不清楚。
周楠这次要同全国精英中的精英竞争,自家事情自家清楚,这次够戗了。
要想过关,说不好只能做弊。
问题是,这题封藏于大内,又有专人看受,那可是杀头大罪,谁弄得出来?
去问出题人?可能吗,你又不是皇帝,可搞不定那么多部院大臣翰林学士,就算是皇帝,人家也不可能买帐?
过了会试那一关,你就是会元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已经是进士,剩下的就是排座次,殿试就是做这种事的。
殿试由天子主持,开卷,不糊名,也不考八股文,最简单,也就是一个形式。
过了殿试那关,你就可以去做官了。
周楠这次一心堂堂正正去考,索性就闭们谢客,把自己关在家里没日没夜地读书写文章,就连阿九那边也不去了。
阿九太活泼,去她那里自己难免心猿意马,还是荀芳语懂得照顾人。
好在阿九也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也不来打搅。
日子一天天过去,眼见着就到了二月初一,距离进考场还有七天,就要宛平县丞史文江来访。
周楠已经许久不见客人,可史文江是自己一手提携起来的心腹,也知道此人消息灵通。不觉心中一动,难道他又遇到什么事了,就叫人将他请到书房里来。
问:“文江你有什么事情吗?”
史文江:“舍人这次会试可糟糕了。”
周楠心中一凛,忙问:“怎么了?”
史文江道:“我打听得清楚,这次考试来了许多大才之士,舍人要想拿到好名次怕是难了。”
他说,这次参加会试的除了周楠的老朋友徐养大外,前三呼声最高的分别是苏州府长州举人徐时行、苏州太仓举人王锡爵、浙江鄞县举人余有丁、江西丰城举人李材。
这几日都是名满天下大才子,不但诗文了得,而且都非常年轻,皆二十出头,一入科场之后都是无往而不利,直接考了上来。
作为一个文世爱好者,周楠对这几人自然不陌生。且不说王锡爵这个和自己过过节的未来内阁首辅,其他几人他也是闻名已久的了。
徐时行就是申时行,在万历年也做了首辅。他之所以现在姓徐,那是因为他家穷,从小就抱养给了一徐姓人家。据真实历史记载,这科会试,申时行高中状元,朝廷恩典让他该回申姓。
至于余有丁,后来官至国子监祭酒,内阁辅臣,在政治上倒是没有什么建树,不过,诗词作得不错,那首《过广陵怀旧》是明诗中少有的精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