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闲臣风流_衣山尽【完结】(777)

  这群人今天就来是开开眼界的,无欲无求,当做一次旅行。毕竟,以他们将来的成就,将来能够进皇城见到天子的机会估计也不多。

  最尴尬的就是周楠他们这种夹在中间的考生,努力一把或许能考中庶吉士。但有更大可能是滑到最下面一档去。

  几个人小心地议论起来,惊动了礼部的官员。

  他们回头看了一眼,想要呵斥,可看了看周楠,却闭上了嘴巴。

  礼部是徐阶的基本盘,里面大多是徐首辅的门生故吏。现在的礼部尚书严讷好象和周楠关系密切,周大人倒是不好惹。

  哎,周大人啊,你就不能小声些吗,不要让咱们为难啊!

  走在前面的徐时行回过头来,责备地看了正在说话的同年一眼。

  几个进士不痛快了,狠狠地盯回去,口中小声嘀咕:“神气什么呀,这不是还没点状元吗?”

  申时行是个老实人,顿时脸一红,将头转开。

  见他拿大家没办法,众人小声地笑起来,越发放肆起来。

  一边慢慢地朝前走着,大家一边低低地讨论起今科殿试的题目。

  “对了,你们可知道殿试的考题?”

  “国家纶才大典何等要紧,如何能够提前知道,李年兄你是在开玩笑吗?”

  那个叫李年兄的人翻了个白眼,心道,你装什么装,有意思吗?

  大约是感觉气氛被刚才着人搞得没意思,一个贡士笑道:“还能是什么,听说是关于理财和赋税的,这事朝堂诸公都知道,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是听说过,小生也准备了一阵子。”

  “如何准备的?”

  “还能如何准备,好好作文,反复修改。”

  “呵呵。”

  “赵年兄你呵呵什么?”

  赵年兄:“你这是闭门造车,我问你,文章虽然最要紧?要言之有物,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富国强兵策,你写一堆子曰诗云又有什么意思?在下不才,为了准备这篇文章,通过一个父辈从衙门里借阅了五年的档案细心揣摩。”

  “文章终归是文章,讲究的是义理辞藻,你又不是宰辅,如何治过同你又有什么关系?文章取士,关键是你的文章要写的漂亮。”

  两人不服气,小声争执起来。

  周楠小小地吃了一惊,这殿试还没开始,几乎所有考生都知道要考什么了,这……过分了啊!

  也对,这殿试确实不那么要紧。

  又走得一段路,正小声骚动的队伍突然安静下来。

  原来,不觉中大家已经走到保和殿前广场。只见脚下全是无数的方砖,身边是各式各样吓人石刻的龙、狮子、蛟,皇家和朝廷的威严扑面而来,震得众人战战兢兢。

  广场上早摆了二十行矮桌,桌子后面放着锦墩。每行有桌十几张,恰好让考生们坐满。

  桌上放着小香炉,燃着一烛贡香。桌左是肉食篮,桌右是文房四宝篮。

  不用问,这是殿试考场,还是露天的。

  古人作文都用毛笔,书写速度慢。一篇时务策至少八百字,要想将道理说透,怎么也得两千来字。因此,殿试通常会考两三个时辰,午饭就地解决。

  周楠抬头看了看天,没有太阳,天阴着的,风有些冷。

  等下别落雨才好。

  在真实历史上,殿试遇雨的情况也是有的。在清朝的时候,通常会将考场搬去太和殿东西两庑,后来直接设在保和殿中。

  不过,明朝的制度更是严格,殿试固定在广场里,风雨无改。

  况且,现在是春天,雨水就算落下也就是朦胧细雨,也大不到什么地方去。到时候,大不了给大家发雨伞好了。

  忽然,保和殿外鼓乐大作,钦定正科殿试的监试官员列队分两行走了过来。这些官员,都是当朝正二品以上的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戴着黑色的进德冠。为首的正是内阁学士李春芳,后面还跟着严讷,都是老熟人啊!

  三声净鞭脆声声响起,就看到保和殿前卷过一股朱红色的风,当朝天子的依仗走了过来。辇上端坐着嘉靖皇帝,向山呼万岁的考生们摆手致意。

  帝辇上了保和殿,两列大臣才缓步从殿两侧台级通过,集中到大殿前,又是一阵“万岁”声,嘉靖坐了龙墩,微笑着看着众考生。

  鼓乐声中,考生们都激动得浑身发颤,就连一向沉稳的申时行也是满目泪光,紧紧地捏着拳头。

  奏乐的那群乐工也都是老熟人,出自神乐观。

  周楠心中不觉感叹,这泥马都认识啊,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完全没有惊喜啊!

  音乐收。

  监试太监陈洪高喊:“读卷大臣奏题喽!”

  首席读卷官,吏部尚书天官呈上殿试早已经拟好的殿试题目。

  殿试题目一般都由各部尚书、内阁阁臣及翰林学士出,出好之后,临考的时候,皇帝再圈一道。

  周楠心中好奇,抬头看去。只见皇帝提起朱笔在上面一圈。

  陈洪接过去,转交给吏部尚书。

  “读卷大臣拜谢圣恩喽!”

  只见走出八个读卷大臣来,在皇帝驾前立定,然后三叩九拜。

  “读卷大臣宣誓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