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曹东升将事情缘由告诉了吴革,吴革这才大喜:“是臣愚昧,原来陛下是想引蛇出洞,调虎离山、打草惊蛇啊。”
赵桓苦笑着摇了摇头:“这引蛇出洞还靠点谱,调虎离山和打草惊蛇就有点扯了,吴革啊,你们这些武将什么都好,就是不学无术。没事多读读书,省的乱用这些名词。”
他不去说自己,倒数落起别人来了。赵桓自己也是半斤八两,在批阅奏折的时候看到那些文言文尝尝也头大。后来他规定凡是官员上奏的折子尽量用白话文,通俗易懂。
而赵桓每每在奏折上的批复也是‘朕知道了,已阅,好’等等几个字而已。
赵桓站起来拍了拍手:“行了,吴革。你在这养着,曹东升,命令狱卒给他搬来一摞书,让他读书考状元。”
曹东升躬身:“遵旨!”
南宫怜儿在府衙内无聊烦闷,托着腮看窗外的落叶。一名下人跑了进来:“娘娘,刘大人求见。”
“让他进来吧。”南宫怜儿懒洋洋的道。
“臣刘豫,拜见南宫娘娘,娘娘千岁千千岁!”刘豫进来就行了个大礼,接着跪了下来。
“嗯,起来吧。刘大人,陛下去大牢看吴革将军去了,陛下说若不是看着他还有积分功劳的面子,早就砍了他的头,你来找本宫有什么事?”南宫怜儿按照赵桓的吩咐说道。
刘豫一回头,手下端过来一个小盒子。刘豫接过盒子递上去:“娘娘美若天仙,臣正巧得了一串珍珠。想送与娘娘,还请娘娘笑纳。”
下人接过来寄到南宫怜儿手里,南宫怜儿依旧懒洋洋的打开盒子,眼睛立刻亮了。
只见盒子内一串温润晶莹的大珍珠项链,这串珍珠每一粒都鸽子蛋大小均匀剔透,南宫怜儿在宫里见过皇后戴的一串,这串珠子竟然比皇后那串还大。不由得惊喜交集,拿起珠子仔细端详着:”嗯,刘大人忠君体国,本宫一定会在陛下面前给你多多美言几句!”
“多谢娘娘!”刘豫大喜,他知道赵桓最宠爱的就是这个妃子,对她可谓千依百顺。若是南宫娘娘肯为自己说几句好话,那可比什么都好使。
明月酒楼,刘豫和苏元忠心中惊疑不定,他们不明白赵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苏元忠问道:“大人,陛下为什么把吴革抓起来,还这么放心让咱处理海州赈灾事宜?难道陛下并没有怀疑咱们?”
刘豫摇了摇头:“不可能,以我对陛下的了解,他是想放长线钓大鱼。陛下是怀疑那四万石赈灾粮,广元粮铺那边怎么样了?”
苏元忠悄声道:“王爷已经下令,广元粮铺各地分号已经紧急往海州这边调拨粮食。不出半月,另外两万石也就会运到。”
刘豫点了点头:“到时候四万石粮食都在,谁也拿咱没办法。”
苏元忠疼的脸上肌肉抽动:“陛下都没怀疑,大人为何还这么着急把那两万石粮食都调来。要我说,咱们就发这库里的两万石,就按四万石报上去,反正陛下也不会知道。”
“哼!你知道什么。陛下越是不过问,我这心里越是没底。我已飞鸽传书,王爷的意思也是赶紧将这两万石粮食的窟窿填上,不可因小失大,以免节外生枝。明日集结衙门,广贴告示,咱们开始逐一发放赈灾粮。每户人家按人头,一人两袋粟米,七分地稻种。”
苏元忠端起酒杯:“大人,明日下官就去办。”
第八十一章 帝王持剑查粮库
“发粮啦!府衙发粮啦!”海州沸腾了。
百姓们敲锣呐喊,走街串巷的传达着这么一个好消息。海州州衙开始发粮,按人头发放。
海州百姓饿死的悲惨,活着的却幸运。一个人头两袋粟米,七分地的稻种。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些粮食够吃一年多了。府衙更是贴出皇榜,免去此地三年赋税。
“大人,这今日一天八处档口便发了七千多石。海州城呢是基本发放完毕了,剩下的各县镇正在调配,这广元粮铺的两万石粮食什么时候能够运来?”苏元忠在刘豫的住处商议着。
“刚收到王爷来信,广元粮铺的两万石粮食怕一时凑不齐了。”
“什么?”苏元忠大惊:“若是被陛下查出来,咱们可全就完了。怎么会这样?”
刘豫叹了口气:“朝廷调拨了四万石粮食赈济海州,周边的徐州楚州等地也都伸出了援手,再者边关的军粮更不可少。而广元粮铺又将咱们的两万石粮食给卖了,现在各地粮价大涨,再凑齐两万石粮食便难了。”
“那咱们会不会有事?”苏元忠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性命。
“放心,两万石粮食不是运不来。而是短时间谁也么有这个能力,估计凑个七八千石应该没问题。其实这海州两万石粮食赈灾足够,可陛下想体恤灾民。举半壁江山之力赈济海州,咱们只要把海州城的粮食发放完了便可。至于下面的县镇,晾他也不会细查。再者,咱们只要好好的贿赂贿赂娘娘,有她在陛下身边吹着耳旁风,海州之事可保无虞。”
赵桓那边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曹东升来报:“陛下,他们今日在城内开了八个档口,城内基本已经发放完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