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在历史上给人的印象就是性格懦弱,胆小,一味的对着金国委曲求全,议和、割地、送岁贡,实际上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是一个可以被称为是文武双全之人的年轻人。
单纯从武艺上面来说,赵构绝对不是一个弱者,当年他十多岁的时候与禁军教头徐宁都可以交手十多个回合,虽说其中多少有着对方忍让的成分,但是他的武艺还是有的。
只是或许之后和金国人的战斗之中,使他看到自己没有办法击败金国人,不管是他小看了大宋的军事实力也好,还是之前的北宋国都汴京被攻破了也好,反正他确实已经被金国人吓的有些破胆了。
“圣上,以微臣看来,这秦桧回归大宋多有蹊跷,所以还是应该对其观察一段时间再行定夺。”说话之人乃是现在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颐浩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丞相。
吕颐浩此人在相位时,力排李纲、李光等人,为满足军需,又创立月椿钱,使东南百姓负担沉重,造成了之后东南沿海一带,叛乱丛生的局面。
但吕颐浩自幼生长于西北两边,娴熟军旅,应诏上奏战守之策,筹划颇为完备,在宣和伐辽时他就奏陈河北危急五事,请议长久之策,一时称此言“切直”,从此在朝堂之上已经立下了威名。苗刘之乱时,又与张浚等人创议勤王,最终平息内难,从此得到了高宗的支持,坐上了现在丞相的位置。
“圣上,以得到的情报来说,秦桧以五百人南归,遇金国一万五千大军围困于一小镇,能够紧守城池两天的时间,微臣认为甚是荒谬。”中大夫朱胜非说道。
“臣复议,秦桧此人之前多有随金国出战之金立,如果说其人心向南边,就不会作出之前劝济南府开城投降这样的事情了,臣以为其人回归,定然有诈。”御史中丞赵鼎说道。
“圣上三位大人之言,在下不敢苟同。”参知政事李光这时候站出来说道。
“哦!你的看法不同是吗,那就将你的看法说出来吧!”赵构眯着眼睛说道。
“臣遵命,圣上当然知道当年秦桧敢于在朝堂上公然顶撞金国元帅粘罕,之后被金国人强掳走的事情,正是因为之前他对粘罕的顶撞,所以去了金国之后,才会被发配给兀术为奴。”
“李大人,这秦桧去了金国之后,公开成为兀术的幕僚,这是不可以否认的事实呀!”吕颐浩此人眼里最是容不得沙子,这个时候听李光说词,自然是要出言反驳。
元朝名臣脱脱曾经评价过朱胜非、吕颐浩两人,说他们处苗、刘之变,或巽用其智,或震奋其威,其于复辟讨贼之功,固有可言矣。然李纲、赵鼎当世之所谓贤者,而胜非、颐浩视之若冰炭然,其中之所存,果何如哉。
不要看脱脱是一个蒙古族人,但是对于历史上的很多人物的评说,还是非常中肯的,所以朱胜非、吕颐浩两人基本上就可以窥一斑了。
第五章 礼部尚书
或许这个地方你觉得奇怪,脱脱这个地方说的是朱胜非、吕颐浩与赵鼎、李纲之间的恩怨,关这个李光什么事呢?
实际上因为之前吕颐浩与李纲之间的恩怨,一代抗金名臣,国之肱骨李纲,已经被贬回家了,而这个李光现在就是李纲在朝廷之中的代言人,他自然跟吕颐浩、朱胜非是对立的,而这种对立也体现在朝堂之上,几乎每一件事情,只要你同意,我就一定反对,这是他们现在互相之间的处事法则。
“秦桧劝说济南开城投降,确有其事,任济南开城一事,使得城中百姓免受刀兵之苦。”
“李大人,要知道现在这免受刀兵之苦的济南府可是金国人的地方。”
“圣上,臣手中倒是有一封张叔夜张大人的来信。”说话的乃是枢密使李回。
“张叔夜把他的信呈上来。”听到李回的话之后,赵构倒是来了兴趣。
“诺!”李回立刻拿出一封书信,放到了书桌上。
赵构将折好的书信拿出,手腕一抖,将书信整个展开,一开始看的时候倒是有些心不在焉,等往后看了一些之后,他的眼睛越眯越紧,似乎是看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这使得刚刚发言的吕颐浩,朱胜非,赵鼎三人有些好奇,这张叔夜到底在信里面说了什么。
“很好奇是吗?”赵构对着他们三个问道。
吕颐浩三人只能够低着头,默默不语。
“吕卿,拿去看看吧!”
吕颐浩连忙上前将书信接了过来,结果却发现这书信一共有三页,张叔夜倒是能写,他心里腹诽道,他只好一目十行的将整封信给看完,看完之后整个人都震惊了。
之后朱胜非和赵鼎两个人接过书信,看完之后神情跟吕颐浩是差不多的,他们完全被书信之中的内容给震惊了,同时也不知道要如何去跟赵构继续表达自己的观点。
“圣上,臣之前于秦桧乃是同僚,所以对其品行甚是了解,臣认为七人此次回归,必然冒着巨大的风险,其胆色过人,且其颇有才干,臣认为足以担当大任。”
这范宗尹是宣和三年进士,在北宋末年累升至侍御史、右谏议大夫,现在范宗尹是参知政事,也就相当于是副丞相。
如果说按照历史上的进程,再过一个月的时间,吕颐浩就会因为独断专权,所以被弹劾,范宗尹则授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年仅三十,史称“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