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秦桧可不像其他的官一代,太过于对他进行帮助,就算他现在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宰相,已经有了以权谋私的能力,他也同样不想这样做。
秦桧觉得,那样是对林一飞进行揠苗助长,他希望林一飞能够在基层,慢慢的去消化,去学习钱灼告诉给他的一切,却得到更多的为官之道,和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
当他真正有能力的时候,再去考取一个功名,他相信那个时候的林一飞,将会跟现在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到时候,在对林一飞进行扶助,让他能够当一个适合他能力的官职,一切就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秦桧当然对这个便宜儿子还是要照顾的,再怎么说也是最能够相信的嫡系的血脉,而且林一飞的年纪相对比较大,不像他现在的三个孩子,都才只有一岁多一点,还不会走路。
秦桧觉得等他死的时候,他现在刚刚出生的三个孩子,估计也就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自己对他们是指望不上了。
如果说他的家族想要传承下去,还是要靠林一飞的能力,到时候林一飞四十岁左右,正值壮年,有自己的帮助,必然是顺风顺水,仕途亨通。
如果林一飞能够顾及自己的情面,能够帮助秦家的一把,将会是一件好事,至少自己要想办法,让他在之后完完本本的接受自己秦家人的身份,让他能够庇佑自己的几个弟弟妹妹。
秦桧成为丞相这件事情,却并没有那么的顺利,因为很快就有一群书生,互相串联组织起来。他们声称秦桧是卖国投敌的议和派首领,绝对不能够让他,成为大宋的丞相。
还别说,参加这个请愿的人数非常的多,就比如说整个翰林院的太学之中,基本上所有能够签名的人,全部都签名了,不管是教授还是学子。
没有签名的,也就是跟秦桧关系稍微比较好的那一拨人,比如说李纲的弟弟李经。
李经就是因为自己哥哥的原因,所以跟秦桧一伙,没有发生任何的冲突,而且关系还比较友好,再怎么说,秦桧也是李家的女婿,他做出这样的表态也是应该的。
不过这样的一次事件,在大宋的范围内,造成的影响却非常大,因为上一次跟金国议和的时候,就已经在大宋的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那一次的时候,有着朱胜非这个前中书门下平章事,对这些被利用的傻学子们,暗地里进行支持,之后几乎各地的学子都有联名上书。
这一次,是除了上一次议和之后的,第二次反对秦桧的浪潮,这些学子们以为以他们的实力,就能够像之前将范宗尹赶下台一样,同样将作为议和派的秦桧也被赶下来。
他们也不想想,之前的朱胜非都已经熄火了,被皇帝赵构彻底的赶出了政坛,没有这样实权派的支持,他们就是个屁。
虽说他们只是普通的学子,并没有任何的官职,但是在学子们的心目之中,早就已经把自己作为大宋的官员,因为他们读书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当官。
当官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功名利禄,如果现在能够把议和派的人,全部给搞倒,那到时候等他们能够有机会,从朝廷手里得到官职,岂不是就有更多的机会。
而且对于这些学子来说,他们真的就是从表面看问题,一心只读圣贤书,从来不会动自己的猪脑子。
他们看到了,大宋和金国议和,但是看不到这背后,对大宋所能够起到的任何积极的影响,这就是眼界的局限性。
第三章 秦桧是个好同志
这些大宋范围内的学子,他们确实看到的只是大宋对金国进贡而已,他们觉得对金国进贡了这是事实,这也是卑躬屈膝的行为,非常丢人的,简直就是在托他们的裤子。
他们看不到,因为大宋和金国之间议和,大宋能够有时间进行自身的缓冲,并且不断的积蓄自己的实力。
因为议和,大宋也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尽量的减少军事冲突,至少如绍兴三年的历次战斗一样,将战斗的损失减小到最大的程度。
这样就能够减小在军事方面的各种开支,尤其是抚恤金的支出,将这些钱投入到其他的领域中,比如说经济,比如说基础设施建设,又比如说科技的发展。
这些新投入的项目,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不一定是最近,不过到了之后,一定可以对大宋的经济、军事、民生等各个领域,起到非常大的积极作用的举措。
人有的时候看问题,确实会相对来说狭窄一些,这也不能够怪这些学子,因为他们非常容易被煽动,只要有一个人出来摇旗呐喊,这些二愣子就有可能会被骗,就像现在多键盘侠一样。
他们本身除了当官之外,并没有自己太多的诉求,或许只是因为,对自己在现实之中的各种情况不满,所以才会做出某些,在他们自己看来都有些荒唐的事情。
更何况在联合之后,一起去弹劾向金国献媚的秦桧,这在他们看来是正常的,他们就是正义的使者凹凸曼。
他们觉得和金国这样的侵略者,没有别的好讲,就是撸起袖子,将是要正面硬刚,就是要刀枪去厮杀,最好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当然就算最后是两个换一个都是赚的。
他们当然会这么想,反正最后死的也是大宋的官兵,是他们眼中根本不值得一提的臭丘八,他们死了不要紧,反正还是会有其他的大宋的士卒顶上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