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难怪,前段时日有关东联盟叛军的骚扰,路不好走,董太师又迁都长安,自然让那些进贡者放慢了脚步。这位陆康已是好的了,关东联盟刚开始撤兵,他就来进献了,瞧瞧这长长的车队,足见其忠君爱国之心。
今年这岁赋车队阵容颇为壮观,里面肯定有不少好东西,自然多派了些军士护卫,这并未引起函谷关守军的警觉。这些贪赃枉法成性的西凉军,本来还在抱怨被派到这么个鸟不拉屎破地方,没什么油水可捞,现在可好,心里已经盘算着这趟进关的车队自己能捞多少好处。
守关士兵估计的没错,这是庐江太守陆康派出的进献岁赋的队伍,只不过人都不是他的,车厢里大部分也是空的,这是曹智打着陆康的旗号去郿坞打劫的。
说动陆康这个老古板着实让曹智煞费了一番苦心,甚至于曹智亲自去了趟庐江,以表示其忠君爱国之心的坚决。
陆康是打死也不愿相信曹智有这份好心的,但当曹智展示给陆康为皇帝准备的贡品时,他又动摇了。
曹智拿出来几车的金银财宝和十几车稻谷米粟,让陆康不得不承认曹智家资殷实。碰巧陆康这一年为了应付江夏蛮的骚扰,把郡守资金大部分用在了修筑工事上,今年着实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凑齐岁赋,进献给皇上。
现在这曹家小子既然愿意为他跑一趟,又捐献如此多的财物稻谷,就相信他一次,给他个忠君报国的机会。陆康也不是那种捡了现成便宜,就一毛不拔之人,陆康紧衣缩食,东拼西凑的弄来了二百多头牛羊,算是他的一份贡礼。
陆康一直认为自己是寒门士族,自视甚高,一般不太愿意结交向曹智这种有宦官背景的人。但现今庐江战事一触即发,他实在是走不开,看曹智一脸真诚,也就把盖有庐江太守大印通关文蝶和一封写给献帝信函交给了曹智。
临行时,陆康把冷冰冰把话对曹智说清楚:“你是你,我是我,今年我是没什么好东西进献给皇上,但我对圣主之心不变,这次和你联合进贡也是迫不得已,你的不需要说成我的,我的也不可可和你的混为一谈。”说完扭头就走了。
任凭陆康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曹智会打着他的旗号去打董卓的主意,否则打死他也不会同意曹智帮他走这一朝。陆康大不了以为曹智想效仿他们清流人士,亲近他们老牌大家族,表现其忠君爱国之心,以提升他自己和其家族的名望地位,消除世人对他家族宦官出生的鄙视目光。
面对陆康的不近人情,曹智才不在乎呢!他目注陆康背影,嘴角挂着一丝阴笑,呐呐自语道:“什么你的我,这帐都算在你头上了,哈哈”
曹智目的达到后,立即命令停留在庐江城外的部队立即开拔。曹智不走虎牢关,汜水关,甚至改变原先计划不走武关,绕道函谷关直奔冯翊入长安。
这是祢衡的建议,他的意思走曹操所说的洛阳八大关,固然省时,但难免会碰上关东义军余部,虽说义军已开始解体,各路诸侯已开始有计划的撤退兵马,但十几万人,总归有慢有快的,碰上了难免会多出事端。再说八大关董卓亦非常重视,防守严密,不易蒙混过关。而函谷关背靠华山,依仗天险而防卫松懈。
曹智接受了祢衡的建议,他反正也不急,有的是时间绕道。曹智也没忘记刘备,及时把改变路线通知了刘备。
在酸枣的关东义军吃光了筹集来的军粮,还未等到所谓董卓变弱的迹象,纷纷撤兵,回自己的根据地去了,关东联军就此解散。
刘备主动向公孙瓒请缨断后,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及千余人马最后一个出的酸枣,回北平应该渡黄河北上,刘备走了一路却反转奔函谷关而去。
最近几个月,太让人兴奋了,一切都被曹智言中;董卓在长安二百多里一个叫郿坞的地方修建了行宫,关东义军在无法取得战机的情况下,自动解散,现在也就差吕布谋反董卓了。
不管怎样,这件事已让刘备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他决定跟着曹智去冒一次险。
在函谷关外曹智等到了刘备一行。刘备依然是一身官服,像马戏团里巡演的猴子端坐在鞍上,关羽、张飞亦不像电视里演的襟袍飘逸,兵器光鲜,他们现在级别还不高,只是穿着普通的铠甲和樊哙冠。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一百三十章 带着刘、关、张去打劫
第一百三十章 带着刘、关、张去打劫
关羽拿的也是普通的长柄大刀,张飞拿的亦是普通长矛
双方一见面,自是一阵寒暄,明显曹智的部队阵容整齐,虽说曹智的扬州兵长途跋涉,但走的不紧不慢慢,曹智为了保持军队的士气体力,每天清晨出发,午后即扎营休息,所以士卒并不幸苦。相反刘备带来的大部分人都是被刘备巧言令色说动来发财的,显得有点急躁的样子。
曹智当即和刘备商量先不进函谷关,在一处山谷休整几日,商讨整个部署细节,也好磨合一番,免得一些人沉不住气,毛手毛脚,坏了大事。
刘备自然知道自己和这些手下交情还浅,有些甚至还不够了解,是需要一些时日好好教授一番,也就同意了曹智的建议。
在此期间,曹智命人去大镇上为关羽、张飞打制了象征他们身份的专属兵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