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玄一席话说,搏得再场大部份人的默许,连陈温也赞同的点着头。他们将这些蛮人全都杀了,有违天理,他们都自诩是圣贤之后,这种丧心病狂之举还是做不出来的。陆康这次有这份心,屠尽来犯的江夏蛮,但也是希望在战斗中杀尽这些惹人厌的江夏蛮,他差不也是这么做的,精夫的蛮部是被他杀了个七七八八,俘获了很少一部分,而且大部分是老弱残兵,妇女、儿童更不在少数,都是因为跑不快而被俘虏的。
但却被曹智横插一杠,“什么逼迫板楯蛮李虎部投降于巢湖”,他可不是聋子、瞎子,据事后了解,曹智在濡须坞就接受了大量廪君蛮和郑宝残部,把他们都编入自己的军队,曹智和李虎在巢湖更是未发一枪一弹,属于和平解决。这等于什么,等于李虎这一支江夏蛮几乎未被杀掉多少,而就接受了曹智的收编,还霸占了他的巢湖。陆康好不容易解决了个郑宝,现在又来个李虎,他的庐江能太平吗?这无疑是把一根骨头哽在了陆康的喉咙口,他一定要尽快解决掉这个麻烦。所以他在解决完皖城之事后,就忙于此事,首先他当然希望用他的政治地位和优势,来对曹智施压,已达到驱赶目的,现在傻子都明白,李虎听命于曹智。
曹智也跟着点了两下头,起身略扫四周,缓声道:"乔太守高论,曹智受教,但曹智有些不同看法,把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变质成为在对其种族不平等、不公正,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我们汉人应有的一种特权,只会让他们不断提醒自己种族与我们的不同,挑起受到不公正待遇者的愤怒,时间越长,这种矛盾也就越突出,太守这样的政策,虽可保得一时平安,又怎么可能长治久安?"
曹智这话说得及为大胆,在一个封建思想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曹智却大胆的提出平等,而且要给蛮人平等,要是这话是在朝堂之上,曹智准保被那帮议郎骂个狗血淋头,这是绝对的妄论。还不留情面的直接批评乔玄的政策不能长治久安,这不光是大胆的问题了,而且是极不遵重前辈,是大不敬。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六章 治蛮新策
第二百三十六章 治蛮新策
乔玄的脸刷的一下变青了。>陈温也在摇头。陆康在暗笑,"叫你小子再嚣张,把这所有的人全得罪了那才叫好。"
陆俊已暗自在为曹智捏冷汗。孙策假意举着酒樽浅饮一口,暗道一声:"有种!"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曹智能一气呵成说出如此妄论,实属正常,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老早潜移默化消除了种族这个观念,现代的汉人有几个还是纯种的汉人,几千年的朝代更替,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多个民族的轮流统治,民族的多次融合之下,现代汉人的血液里不知掺杂了多少种异族的成分。据现代科学家研究,中国纯种的汉人在福建一些很偏远,很封闭的落后地区还存在,可想而知,曹智能顺理成章的提出“民族平等”观念,在他脑海里实属一个正常概念。
曹智摸着下巴悠悠叹了口气,刚想顺着思路说下去,这才发现曹操正直勾勾地看着他,一副被惊呆的样子。曹操暗道:"我是让你不用再怕他们,可也没让你让你现在就和他们决裂啊!"
曹智也知道自己口无遮拦,创祸了!曹智最近是一直在考虑如何更好安置江夏蛮的种种,一被乔玄挑逗,顺口就出来了,他本来就却乏古代这套"尊敬长辈"的教育,但话已出口,收是收不回了,只有硬掰下去了。
乔玄也是老成事故,脸色变了变,遂即恢复了正常,强压着怒火,淡淡道:"愿闻其详!"
曹智耸了耸肩,清了清嗓子道:“我大汉朝建国之初也曾对这些蛮夷授予邑君﹑邑长称号﹐颁赐印绶,蛮夷也一度臣服,并且都对他们区别对待,限收不同的赋税。就拿板楯蛮来说东汉初年对他们制定的赋税标准是岁出赋钱两千零十六钱,三岁一出义赋千八百钱,民户出幏布八丈二尺,鸡羽三十鍭,但官府对他们‘更赋至重﹐仆役棰楚﹐过于奴虏’,板楯人‘愁于赋役﹐困于酷刑’﹐所以才会多次联合、相聚﹐奋起反抗。就算这次我们清缴了江夏蛮军,把他们赶回了江夏,要不了几年,他们必然再次反叛。数十年来,江夏蛮时降时叛,反复无常,就是这个道理,朝廷想要长治久安,难!”
大堂中一时被曹智一席话弄的鸦雀无声,久未开口的陆康也在静了半晌才徐徐问道:“哼!曹都尉的意思是我们逼迫江夏蛮反叛的?”
曹智略一欠身,不卑不亢道:“下官不是这个意思,但事出往往有因,江夏蛮的反叛从根源上的确是官府对他们不公,屡次加赋,把他们当奴隶,才会导致持续的叛乱,现在说这些其实也已没用,我们已无力更改这一事实。”
陆康“嗯”了声道:“若依你之见,当如何才能使其归化?”
曹智定定地看了陆康一眼,这才答道:“第一,必用武力,挫其锐气,使其归降,不敢再生对抗之心;第二,建城垣、驻军武,以维法纪;第三,汉蛮税赋劳役,一体平等,使其明晓朝廷法度,不生不公之心;第四:现在蛮寨是蛮寨,汉居是汉居,在江夏一带说是杂居,实则壁垒森明,老死不相往来。不光庐江、九江乃至扬州应强迁移民蛮夷,迫使杂居,则十年之后,便有异族通婚,最迟百年,必弥于合。第五:让蛮人识汉字、习汉文,读圣贤书;第六:蛮人愚昧落后,火耕流种,既饱且嬉,官府要资助援扶,助其建房舍,拓荒田,教耕种,使其有屋有田,安居乐业。第七:建民学,授礼仪,使蛮人子弟皆习教化;第八:拓商业,南北西东四方商贾往来穿梭,天下消息流通不塞,开阔视野,见识广泛,那时便是用兵驱赶,恐怕他们也不会再愿住进深山老林,甘过野人生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