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的童年是极其缺乏快乐和安全感的,在皇宫中的小孩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金碧辉煌,特别是刘协的生母王美人死后,刘协更是被迫的早熟起来,这种变异的本能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生存下去。所以刘协是极其缺乏安全感的一个人,对能给于他安全感的人,他特别容易记住。
这时看到了是关于扬州刺史陈温,庐江太守陆康和九江太守乔玄联名表荐曹智出任丹阳太守的表书,倒是一阵惊讶后,又多了几分惋惜,惋惜像这样的臣子不能在他身边任职。
献帝刘协对这一封奏章并没有什么意异,像曹智这样做过京官的人,做一郡太守应该没什么问题,要是玉玺在身边,他会豪不犹豫用朱沙笔批注准奏,并盖上大印(现在的玉玺是到达长安后另外制作的,已不是传国玉玺)。
献帝刘协无奈的叹息着接着看下一份奏章:咦!又是曹智、丹阳?
刘协连翻三份奏章,都是关于丹阳太守之事。刘协是个非常聪明的少年,他马上意识到这几份奏章并非偶然凑在一起送到他这来的。
刘协看完奏章,连夜请了太仆朱儁,侍中马宇,左中郎将刘范前来商议。
献帝现在身边忠臣还有不少,可惜都没权,差不多都是在忍辱偷生。朱儁便是其中一个,他也是在李傕、郭汜进驻长安后,提拔他为太仆的,主要是堵人口实,意思李傕、郭汜也的,三公里头也有清流人士。但朱儁实际权力一点没有,李傕、郭汜把他纯属当成摆设。朱儁看完奏章恭敬的问献帝:皇上认为这曹智如何?
刘协想了想说:曹爱卿是个好人,也是个忠臣。
朱儁问:皇上何以知道曹智是个忠臣?
献帝把当年张让劫持他和他兄长刘辨出逃,最后在北邙山获曹智等迎驾的事跟朱儁说了。
朱儁听罢,锊着几根散松的白短须,沉吟半响,道:臣虽说身在长安,但其他各州之事,我还是知道一些,最近这曹家兄弟都是时来运转,一个刚剿灭了东郡黑山贼,这个曹智也是在前些时日协助庐江太守陆康剿灭了江夏蛮的判乱,其实现在赏他个太守之职是不为过的。
刘协听着朱儁的话,也赞同的点着头,其他两人也都点着头。但朱儁突然话锋一转道:但这件事又怎会迁扯进袁士兄弟的纷争中,皇上现在可说在此事上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我们现在的处境可说如履薄冰,要多增外援,可不能到处数敌。
朱儁说完大有深意的向献帝点着头。刘协自然明白这些忠臣的意思,刘协和他们一样都没有抹灭兴复大汉之心,他们也在为着这一目标想方设法,努力耕耘着。但目前困难重重,首先是要冲破现在李獗、郭汜这两个大军阀的束缚,要想冲破这些困难,只有寻找长安以外的地方诸侯的帮助。现在在大汉这广阔的地域上,有着勤王之心的诸侯、豪强还是很多的。比如说冀州牧袁绍、南阳太守袁术、兖州刺史刘岱、幽州牧刘虞等等都是举着勤王锄奸大旗的。说起这个刘虞,献帝刘协也派了他在长安的儿子刘和,要刘虞搬师来长安,勤王议政,但去了有些时日了,却迟迟未见音讯。
现在宫中到处都是李獗、郭汜的耳目,这些自然不能放在明面上讲,只能暗地里筹划,联络。
朱儁的意思也很明确了,这个曹智能不能当上这个丹阳太守事小,不小心得罪了冀州的袁绍或是南阳的后将军袁术可就得不偿失了。
正文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丹阳新政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丹阳新政
这时一直在一旁旁听的刘范发表意见了,他是武将颇不能接受朱儁的保守思想,他意正严词的表示,即然要拉外援,就不能当墙头草,要坚决的支持一方。他认为袁绍和陈温,还有陆康、乔玄等人都支持这个曹智做丹阳太守,那就应该让他做。
为什么呢?很明显的一点可以看出,这人在地方上是有人缘的,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支持他呢!
第二点,刘范认为:我们现在支持了曹智等上丹阳太守之位,曹智肯定会感激皇上,将来对汉室复兴事业不移余力,并且等于是多拉了一个外援。同时,我们这么做也不是更好的拉拢了扬州刺史陈温、冀州牧袁绍。就算得罪个把袁术,那又能怎样,袁术一方势力跟袁绍、陈温等比起来实力要小的多。
献帝刘协一听刘范的意见,觉到很有道理,他本来的感情倾向也是倒向曹智这边的。所以最终议了一夜的丹阳太守问题,最终有汉献帝刘协敲定为曹智。
但接下来还有问题,朱儁、刘范等人都是人精,怎么会不明白李傕、郭汜搬这些奏章给献帝的意图。为了不让李傕等人起疑,在朱儁为献帝拟旨时,大力突出褒讲了曹智在平定江夏蛮上的功劳,朱儁并出主意说青州的黄巾贼现正在大闹兖州,可以让曹家兄弟带兵协助兖州刺史刘岱共同平判。
于是,在第二日的早朝上,太仆朱儁首先把青州黄巾贼大闹兖州的事提了出来。
李傕、郭汜心想这兖州之事管他们屁事,只希望他们打的越厉害越好,所以只是心不在焉的随口道:那又如何?
侍中马宇站出来说,朝廷应派将平判。
李傕、郭汜道:应派何人?
刘范这时站出说:臣原保举二人。
李傕不耐烦的问:何人?
刘范道:要破兖州黄巾贼,非曹氏兄弟不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