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遣听完曹智的保证,那个感动就别提有多深了,立马觉得曹智比他亲兄弟还要亲。作为回报他也欲支了一个扬州治中的职物,言明只要等战事一完,他就升任曹智为扬州治中,并且还有其他诸多好处。
曹智自是感激涕淋的不得了,心里却另有打算。为了防止袁遣变卦,曹智临行时,关照枣袛一定要让这个袁遣明日率兵出征,别让他赖在历阳不走了。当然为了应付这种情况的发生,曹智让枣袛和驻守历阳的五千军士做好了准备,必要时,不惜动用武力,把袁遣赶出历阳城。
曹智则马不停蹄于三日后到达居巢,会和了周仓、朴胡、袁约等人,率领九千军马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巢湖郡治所巢县,也就是郑宝花费多年营建的巢湖水城,这里将是新一任巢湖郡治所的所在地。
这时其实长安的任命还没到,但在那个时期这已经不那么重要,在曹智到达时,陆康已命人备好了太守印绶和各类这在当时也是司空见惯的,甚至没人认为这种私刻官印等的行为是违法的,谁让这是巢湖的上级郡府刻制的呢!
曹智在巢县见到了阔别一段时日的李虎、李典、蒋钦、杨车、李黑。李儒比曹智等人早到巢湖几日,他和陆俊是直接从皖城赶来的。令曹智意外的是,在曹智到达后不久,陆康也出现在巢湖水城。
使陆康亲自来巢湖的原因是,陆康就巢湖事宜要和曹智签订一份契约:契约上明确写到,巢湖的治理权是和曹智的丹阳共同享有,但巢湖这个郡必须是隶属在庐江郡下,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独立郡。
曹智看到这份类似合同一样的东西,脸色稍稍白了白,转念一想,方才好转了些。
(不好意思各位,去机场送机了,刚回来。今天有点晚了!)
整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三百三十五章 巢湖事定
第三百三十五章 巢湖事定
曹智的第一反应是陆康还想坐地起价,在这关键时刻,最后从他这再弄点好处
但其实不然,陆康前段时日答应和曹智共治巢湖,答应的有些匆忙、仓促,后来才意识到,这里有漏洞。
这好比现代讲的“主权归属问题”,当时,因为袁术突然撤换扬州刺史的事来得太突然,所以陆康为了应对袁术可能的下一步行动,就草率的答应了曹智的提议,但后来事情缓和下来了,陆康身边的智囊就有人提出来这个巢湖是和丹阳共治,这其中的“主权”应该归谁,却从来也没说过。
陆康一想对,这是很重要的。于是,他就带着初步草拟好的巢湖契约来到水城,他要趁曹智在巢湖,圆圆满满、真真切切的得到一个让他满意的答案。
年纪大了,就在乎这样东西属不属与他。曹智也没让陆康失望,他爽快的在契约上签字画押,因为他比陆康多一样法宝,那就是他更早知道历史。
陆康你现在争的再多,又有什么用,等再过几年,一样不是便宜了袁术。但曹智此时充分体现了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他在契约上签名、盖章时,陆康终于露出了难得的微笑。
然后,在陆康和曹智的主持下,巢湖水城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就任仪式。在这次就任仪式中,其中最重要的两位主角,自然是巢湖郡太守李虎和巢湖郡都尉陆俊。
李虎、陆俊各得其所,自是都非常开心。特别是李虎及率领的板楯族军民,李虎的就任意为着他们在富足的庐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他们不用在遭受汉人白眼和歧视,甚至于他们现在认为在巢湖不但和汉人是平等的,还微微比汉人高了一等,因为巢湖的太守是他们板楯族首领。
陆俊也很开心,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一郡都尉,甚至于比曹智还要年轻一岁当上这个职物,自是意气风发。虽说他现在也不和曹智敌对了,但自我感觉还是别过了一些苗头。
作为友好表示的第一步,曹智还暗示李虎分出一部分巢湖库存的财物,以支援现在经纪处于困难时期的上属郡庐江。
陆康像来刚愎自用,但在曹智等人的友好劝说下,推拒了两次后,也就欣然接受了这些捐赠。
但他把话也讲得明白,这事大家都明白李虎这边是曹智作主的,陆康虽说得了你曹智诸多好处,有些立场还是要表明:
陆康表示第一,这谈妥的各项事宜要不择不扣的执行。比如这驻军问题,李虎所在巢湖的驻军必须只能保留三千,而他儿子陆俊则率部五千负责巢湖的主要防务。
第二,陆康告诉曹智,你带着这么一支大军从我的防区这过,你曹智也别瞒我,我知道你要去干什么?不就是为了个刺史之位,你要打寿春吗!陆康也不打算拦着曹智不让他去打他的老朋友乔玄,他说实在话也不看好这袁术,对老朋友和这种人搅和在一起,只能表示失望。但他还是要和曹智划清界线,曹智归曹智,他陆康归陆康,曹智和乔玄要打起来也好,还是那陈禹要同袁遣打起来也罢,他是谁也不帮,谁也不向。这次曹智借道而过就算了,但仅此一次,决不会有下一次,就是你曹智打输了,想从他的防区撤兵也是免谈。
曹智也知道好些事瞒不过陆康这只老狐狸,他向陆康保证回马上履行承诺外,还答应陆康看在他的面子上,一定告诉袁遣不要为难乔玄,只针对陈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