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个浮动的炮台。
如果战局稳定,能把齿轮箱赶制出来,它就会成为一个机动的炮台。再加以适当修理,它会重新变成“俾斯麦”级的超级战列舰,成为海上霸王。
邓尼茨果断地给格林下达了命令。
根据海军司令的命令,“提尔匹茨”号将被拖到特罗姆瑟市的附近,充当一个岸上炮台,防止盟军可能的登陆行动。发布命令的人和执行命令的人都不相信,盟军真会在北挪威的特罗姆瑟市登陆。艾森豪威尔元帅统帅的百万雄狮,已经打到了德国边境的齐格菲防线,有谁会劳民伤财去打北极圈内一个两万人口小城的主意呢?
命令终归是命令,军人必须执行。
格林舰长计划把“提尔匹茨”号拖航到特罗姆瑟市东部的林格恩峡湾区,把那儿当成他的战舰的“最后归宿”。
格林开玩笑地把那地方称为“战舰之墓”。他似乎已经超然战争之外,表现出一种反常的幽默感和人情味。他常同汉斯副舰长开个玩笑,紧张之余下盘棋,宁肯少睡点觉。现在他同副官施密特上尉乘汽艇去考察“墓地”。
汽艇先开到特罗姆瑟市,接上了城防司令凯末尔上校一同前往林格恩峡湾地区。汽艇在雪山和碧海间悠来转去,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停舰地点。格林中将认为对防空有利的地点,城防司令凯末尔上校却说无法充分利用战列舰的火力;凯末尔叫绝的位置,却是一马平川,根本无法防空。两人都满意的地点,不是水太深,就是没有沙洲。
整整花了两天功夫,他们才找到一处大家都能接受的地点。它在哈科依岛岸边,距特罗姆瑟市中心约三英里。这个位置,使“提尔匹茨”的主炮、150毫米副炮和105毫米高射炮均能控制预想中的敌人登陆区。哈科依岛岸边有一片沙洲,其水深比“提尔匹茨”号满载吃水时的龙骨底部还多四英尺。沙层厚三英尺,下面便是岩底,再也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地点了。实际上,无论敌机如何轰炸!“提尔匹茨”号只要沉下七英尺就能坐搁在沿基上,它成了一艘正在不沉的舰。这一位置射界良好,便于“提”舰发扬火力。虽然从防空角度讲略嫌地形开阔点,但凯末尔上校答应派兵来为“提”舰筑起防鱼雷的沙堤,并将特罗姆瑟市的一部分高射炮调来保卫“提尔匹茨”号。
他们完全结束考察时,两人互相拍了拍肩膀:“我们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啦。”
接下去的一步,就是把战列舰拖离阿尔塔峡湾。
说来容易做来难。随同搬迁的有各种修理船,发电船、驳船小队、交通艇小队、警卫艇小队、几艘驱逐舰和海上医院。那几个岸基高射炮连和雷达站因为几年来一直负责保卫“提尔匹茨”号,这回也要随同搬迁。此外,还有大量生活设施、服务系统、修船设备和机动油库等等。经过几年建设,阿尔塔和凯雅已经成了北挪威的一个重要军港,各类设施比较齐全配套。“提尔匹茨”一搬家,大家也要一齐走,等于搬迁一个小城镇,而且还要把哈科依岛建设成另一个阿尔塔,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五日,从特罗姆瑟港开来了四艘大马力拖轮,进入阿尔塔的航道,通过防潜网和防鱼雷网,与“提尔匹茨”系缆。“提尔匹茨”号经过一个月抢修,矫正了一轴螺旋桨,用一个临时性的减速器,把一个主机舱的动力传到桨轴上。这样!“提尔匹茨”就可以用最低的速度航行,以减少拖轮的负荷。
格林中将举行了尽可能隆重的告别仪式,向几年来一直掩护“提尔匹茨”的高射炮部队和海军基地人员一一告别。然后,战列舰升旗鸣笛,在拖轮的曳航下,缓缓地离开了巴尔布鲁塔林锚地,开出凯雅峡湾。
当“提尔匹茨”号开入广阔水深的阿尔塔峡湾时,格林和全舰人员发现自己的心还留在凯雅峡湾。他们在那里待了三年,已经熟悉了那块地方。他们就在凯雅度过了大部分战争岁月,好也罢,坏也罢,凯雅的群山在无数次空袭中掩护了“提尔匹茨”。凯雅两岸曾聚集了德国最优秀的工匠,多次修好了“提尔匹茨”。人们也诅咒过它的荒蛮,它的偏塞,它远离文明和德国,但一朝真的离开它,人们感到浑身赤裸裸的。原来“提尔匹茨”实际上已经成了一艘陆上的军舰,而凯雅就成了它的家。
战舰在阿尔塔航道中被拖航时,格林和汉斯不禁回首当年。那时,阿尔塔峡湾里真是桅樯林立,停泊着德国水面舰艇的全部精华:威武的“沙恩霍斯特”号,机智的“舍尔海军上将”号,勇猛的“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累遭大难而不死的“欧根亲王”号,年迈的“吕措夫”号,还有各种驱逐舰、鱼雷艇、扫雷艇、和油轮。战时几乎没有哪个欧洲港口停泊过如此多的德国军舰,阿尔塔峡湾的名字将永远留在德国海军史册中。
曾几何时,这些威风凛凛的战舰一一葬身冰海,永劫不复。劫后余生者也都锈迹斑斑,蹲在波罗的海的海军船坞中,既没有人也没有物去修理它们,它们已经死了。现在,“北方的孤独女王”“提尔匹茨”号,形单影只,由几艘拖轮曳着,前往它的归宿。它丧失了四分之三的主机,死了数百名水兵,伤了近千名水兵,终于离开了荒凉的阿尔塔,咒它也好,骂它也好,歌颂它也好,反正是一去不返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