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并非一无是处,事实上经过三十多年的企业改革,最终探索出来的道路依然是带油浓厚六七十年代国企特色的模式。
李耀华很快回来,李路把事情说了一遍,李耀华奇怪道,“不会,资料是齐全的。前面去盖章,都是这些手续材料,没有少的。”
他思考了一下,说,“会不会是身份问题。老三,你忘了,红星厂的法人是我。”
李路猛地一愣,继而一派脑袋,他确实忘了这个事情。
笑了笑,李耀华说,“交给我吧,我去办。一天就能跑下来,明天去海关那边走剩下的手续就可以了。”
他心里是有数的,既然李路不说项目的具体情况,他就不会问。他知道李路做的很多事情是不易打听的,这也是红星厂里有着与部队同样严格的保密守则的原因。
这毕竟是一家要走军工装备研制道路的企业。
“行,那就交给你了。”李路说。
李耀华正要说什么,办公桌那里的电话响了,他过去接,听了一阵子,脸色一下子有些变化了,他对着电话说,“我知道了,你先别回来,在那边等着。”
挂了电话,李耀华对李路说,“西河制糖厂那边出了点问题。前些天老二不是跟车去卖甘蔗吗,今天通知去取钱,结果老二说制糖厂给打白条。他没答应,还没签字,打电话过来问怎么办。”
“白条?”
臭名昭著的白条。
李路起身,道,“我去看看,大哥,你抓紧把这个事情办完,这个事比较急。”
“放心吧,不行的话我直接给周秘书打电话。”李耀华说。
“好,我先去了。”
李路连忙出门,叫上黄光辉就驱车往西河县那边赶。
蔗农往制糖厂输送甘蔗,过了称之后,蔗农是不能马上拿到钱的,而是收据,上面有姓名、重量、单价等等信息,然后回家等通知。通知到,再到制糖厂财务科那边结算。这个操作也正常,国营工厂嘛,国家的,信得过。工厂集中起来一批批的统一发放也有利于他们的管理和操作。
李路心里担心的是白条。
他没想到白条这么快就出现了。
在他的记忆里,应当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会出现国营工厂给农民打白条这种现象。这个时候的国企,大多数的日子还是挺好过的。
白条的恶臭在于——一欠就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
这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八十年代的一百块,二十年后拿回来的还是一百块钱,都是一百块钱,但是购买力已经是天差地别了,甚至有些干脆就真的成了废纸,一分钱都拿不回来!
那可都是农民辛辛苦苦一年下来的全部收成。
第300章 不,现在是十一点三十分
西河制糖厂是陆港地区规模最大的制糖厂,不但压榨规模、出产规模、厂区规模、职工规模,连级别都是最大的。
副处级的地方国营工厂,厂长书记比副县长都吃香。
能够用县级行政区的名字作为工厂名字已经可以看得出这个制糖厂在当地的地位了。西河县有好几个制糖厂,大大小小的按照位置均匀的分部在几个镇上面。
在县城南郊的西河制糖厂无疑是最厉害的那一家。
运送甘蔗的车辆长龙从两个厂门口向两侧排列延伸出好几个公里,那种场景很令人震惊。高耸着的巨大烟囱昼夜不停地冒着烟雾,生产区那边昼夜不停的忙碌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主干道把生产区和生活区一分二,生活区里面同样的有幼儿园、医院、职工服务社、小学、饭堂等等这些。
这就是一个包括职工家属在内三千余人的小型社会。
他们甚至有自己水电系统。
如果拿它和新光明厂进行对比,新光明厂的规模是跃然纸上的了。
就职工家属规模来说,包括退休人员,新光明厂可能只是相当于五个西河制糖厂,但是如果论资产规模,那么大概十几个西河制糖厂也不一定能比得上新光明厂这样的庞然大物了。
这也是为什么新光明厂的厂长书记根本不鸟当地政府的原因。这还是移交地方了,要是还是军字头,当地政府行政长官要见厂长书记,那是有很大可能只能见到个副的。
西河制糖厂有两个大门,一个是正门,一个是侧门,侧门也很大,因为那里是供卸完甘蔗的车辆出去的,而正门则是进入的位置。在繁忙的是,比如这几天,两个门都有车辆进出,保卫科的人天天忙着调度车辆。
这会儿的运蔗车大部分是西河制糖厂自己的,有好几十台,大多数都是往来于各个收购点的。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收购站都是西河制糖厂自己的,前两年才开始有私人的收购站起来,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门卫看到这么一台爬起的吉普车,态度好得不得了,简单登记了一下就给放进去了。
沿着门卫指的位置往办公楼的那边去,抬眼就看见了李家华的那台汽油版lc80停在楼下,显眼得很,边上两台黑色红星皇冠也很霸气。那是厂长和书记的座驾,李路记得,西河制糖厂的确是从红星厂这边采购了两台红星皇冠。
这是第六代丰田皇冠,外形最具辨识度的就是两个外后视镜两个后视镜在两侧翼子板上方的发动机盖上,而不是在a柱的位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