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的离去,在两府内自也掀起了一些波澜,薛姨妈乃至宝钗皆旁敲侧击地问过贾玮,但真实的答案自然是得不到,数日后,随着各种议论的减少,薛姨妈母女俩也就丢开此事。
说起来,薛姨妈和宝钗虽心疼香菱,但到底此事无可挽回,若是当时得知,倒是可以拦着,但眼下人已去了,碍于面子,薛蟠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讨要回来,况且他也并不当一回事儿,因此薛姨妈和宝钗除了斥责或抱怨薛蟠几句,也终究无法可想。
光阴在大观园流过,香菱走了,没几日,李纹,李绮,薛宝琴,邢岫烟四个人来了。
李纹、李绮姐妹俩个,是李纨的堂妹,由母亲带着,前来这边探亲居住。
薛宝琴是宝钗的堂妹,其父已将她许配给京中梅翰林之子,此次哥哥薛蝌带她入京,正是打算一二年后发嫁,眼下便暂居在荣府。
邢岫烟却是邢夫人的侄女,跟着父母前来,投奔邢夫人,相较于李纹、李绮、薛宝琴这三个家境良好的少女,她的境况无疑窘迫。
这四个少女到来,除了平日里姐妹们聚谈游乐,五日她们参加了一回钓鱼集会,十日她们又随着宝钗、黛玉等人去了一趟杏花楼,皆觉得新鲜有趣,很快就爱上了大观园的生活,因为第一场雪的到来,已经在商量着起诗社了。
贾玮白日忙于报社事务,但认真说起来,同初来乍到的这四个少女打交道并不算少,短短七八日时间,每晚皆有聚谈,并正好逢上一回钓鱼集会,因此频繁接触下来,彼此间已颇为亲近。
光阴往前回溯,九月底的时候,贾玮收了一封湘云的信,十一月初的时候,收了一封唐小青的信。
这两封信其实一样,都是贺他晨报正式发行,并不吝夸赞了一番他的咏菊诗。
湘云的来信,并不奇怪,在贾玮的预料中。
湘云去了金陵之后,两地通信不断,其中自然也包括贾玮在内,九月九晨报创刊,贾玮次日便给湘云寄去了一封信笺,并附有一张晨报的创刊号,到了九月底,湘云回信,算是理所当然。
但唐小青十一月初的来信,却让贾玮完全想像不到。
唐小青五月离开京城,距今已有近半年时间,报社的筹办,一直忙乱下来,他几乎已忘掉了这个柔美幽韵的女子,只在偶尔有人在他面前提及烟湖泛舟之事时,那一夜的交集,以及这位风华绝代的名妓,才会重新在他的记忆中鲜活起来。
有时想像过去,应该对方也一样早已淡忘了他这个十四岁的少年,虽说他曾应她之请,赋下“烟波轻拍英雄梦,明月偎进玉人怀”这样应景的诗句,但那一夜的烟波和那一夜的明月,终究会在金陵秦淮河的风月中,渐然远去。
但时隔许久,唐小青的意外来信,俨然在燕京的这一头和金陵的那一头,俩人再次交集。
千里之外,这样一位独特的女子,当时短短一夜的相处,始终惦记,让贾玮颇有几分感动。
在信中,唐小青倒也解释了来信迟迟的原因,不比京城,看到燕京晨报的创刊号,才看到咏菊诗,在金陵,咏菊诗传过来的时候,几乎还无人知道燕京晨报,也不知晓此诗的作者。隔了将近一个月,才渐渐有人提到此诗是刊登在所谓的燕京晨报创刊号上,此诗的作者便是锦瑟的作者贾玮贾慎之,而燕京晨报的社长也是同一个人。
唐小青算是最早得知此消息的一批人中的一个,她一直盼着贾玮再赋新诗,如今听说咏菊诗竟是贾玮所做,自是按捺不住,当天就给他去信。
只是算起来,她这封信要比史湘云迟了一个来月。
贾玮接到信笺,也是当天给她回了信,依照民信局的速度,应该在半个月后,此信便会到她手中。
**********************************************************
ps:小区要动迁,业主碰头,因此匆匆忙忙,字数少了些,只能说抱歉了
第三百零八章 扩印
清晨,卯正时分,燕京晨报社发行部员工各自带上整齐的报纸,从报社出发,乘坐马车,前往各个城区。
每个清晨,刮风也罢,下雨也罢,从无间断,久而久之,已渐然成了京城一景。
南城,王记客栈。
一辆晨报发行部的马车缓缓停下,一名唤做黄得胜的发行部员工利索地跳下马车,拿着晨报,走入客栈中。
柜台处,王记客栈的王掌柜正同几个管事和伙计说笑。
“……昨日啊,我一个乡下亲戚头回进城,在城里逛了一日,回来同我说,这京城的路就是好走,横平竖直的,哪像我们乡下,曲里拐弯,兜来转去,一个不留神,就要迷路,怨不得皇帝和大官们都爱住这地儿呢……”
“呵呵……”
“呵呵……”
“王掌柜,你们的晨报!”
黄得胜恰好听到,也跟着咧嘴笑了两声,随后将两份晨报放在柜台上。
“哎,是晨报社的黄小哥啊……辛苦辛苦,今日晨报里头都有什么新闻?”
“我自个还没看呢……”
王掌柜其实也并不要对方回答,只是说顺了嘴而已,一面说着,一面已拿过一份晨报,先大致翻了翻,随后从头版开始,仔细阅览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