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错了,佛有不二自性,其独立于万物而存在。正如道德经所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妙玉辩道。
“怎么提到了道德经了?咱们谈的是佛经啊。”惜春有些不悦地纠正道。
“为何道德经就不能用来解释佛经?只要有道理,皆可借鉴。”妙玉很不以为然。
“道家的经典毕竟跟佛家的经典还是有区别的……”惜春鼓了鼓小脸,待要继续说服妙玉,但瞥了眼妙玉身上的道袍,只吐出一句来,就没再说下去了。
“恩?你不辩了,承认输了?”
妙玉笑颜绽放,语气轻快,像个好胜心极强的小女孩儿。
这让一旁的贾玮都看不下去了。
妙玉十九,惜春年方十二,俩人足足差了七岁。
这么大的人了,还欺负惜春这样一个真正小女孩儿,实在令人发指啊。
“我没输,但我不辩了。我不想佛经跟道经辩。”惜春到底是小女孩儿,让她一说,虽然不想辩了,还是要强调自己没输。
“没输吗?我告诉你,当时天竺大乘两大教派,空宗、有宗矛盾不断,互不承认,后来玄奘法师著‘会宗论’,解释了两宗教义其实是一回事,最终两宗得以调解。由此可见,天下至理,殊途同归,太执着于一家之言,本身也是着相。”
妙玉毫无做大姐姐的自觉,继续蹂躏小惜春。
不过,她这番话的末句,却是让惜春有所顿悟,而且生起了好奇心,说道,“有这段记载么?在哪部书中,给我看看。”
“有啊,大唐西域记。我也忘了放在哪儿了,一时找不出来给你,下回吧。”妙玉回应道。
“那我先走了。”惜春整整裙裾,从蒲团上起身,这才望向贾玮,“二哥哥好。”
“四妹妹好。这么快就走了?”贾玮也站起身,伸过手,抚了抚她秀发。
“恩。我有一幅敦煌神女图还没画完呢,画了好多天了,今日想画完它。”惜春扑闪着眼睛说道。
“哦,那你去吧……石级苔滑,小心些。”贾玮知道画画也是她的喜好之一,关心地交待了一句,就让其离去了。
他重新坐下,视线投到妙玉身上。
“又想听我诵经了?”妙玉浅浅一笑。
贾玮点点头,本来就是上来听经的,有什么可矫情的?
“前段时间借你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你有没看,有没诵?”妙玉并没有马上为他诵经,而是随口说到了另一个话题。
“没诵,不过有看,还有抄写。”
贾玮本来想骗她有诵,但想想,不能亵渎我佛,就改口实话实说道。
第五十二章 此岸与彼岸
“有抄写么?那也跟诵经没分别了。算你心诚。”妙玉轻笑起来。
“若不心诚,岂非辜负了你的心意?”贾玮也笑着回应道。
他跟妙玉说话很随意,好比这句话,就是开玩笑的成份居多。
“你那四妹妹,心有佛性,别看是个公侯小姐,将来很可能会出家的。”妙玉的谈话非常跳脱,根本不接贾玮的上句话,而是转而谈到了惜春。
不过她这句话,却让贾玮猛吃一惊。
幸而他掩饰得好,不然就在脸上流露出来了。
书中透露,惜春最后的命运不就是出家么?
妙玉是怎么看出惜春有佛性?又怎么断定她将来极有可能出家?
莫非学佛学道之人,当真可以产生令常人所不及的智慧?
还是说,只有妙玉这等本身灵慧之人,出了家,才会有此观照实相的智慧?
不由脱口问道,“何以见得?”
“别问了,我也说不上来,只是心有此念而已。”妙玉想了想,简单回答道。
“那我呢?将来会怎样?”贾玮不打算收住此话题,而是以自己为问题,继续追问道。
他觉得妙玉对惜春的预判,太令人惊奇了。
“你么?我不知道。不过,纵然你这段时间改变很大,始终还是槛内人罢了。”
妙玉貌似认真地看了看贾玮,就唇角上扬地说道。
妙玉常将她自己称做槛外人,意为远离世俗之人,而槛内人自然就是指世俗之人了。
她这是说,无论贾玮怎么变化,也还是世俗之人。跟她这个世外高人不能比。
贾玮听她说了此话,又见她唇角上扬,知她也在开他的玩笑了。
便摸摸鼻子,自嘲道,“可不是么,我虽坐你旁边,但却似我在此岸,你在彼岸,中间隔着一条望不到边的河流。”
这句话虽是自嘲,却也以佛义恭维了一下妙玉,说她已到达彼岸,是觉悟者。
妙玉让他逗得一笑,颇为开心。
俩人又随意聊了几句,妙玉便照例为他诵《金刚经》。
贾玮也将对妙玉预判的惊奇,丢到了一边。
也许这种无碍观照的微妙感觉,再怎么问,她自己也答不上来吧?贾玮在心里默默想道。
他微微闭上双眼,用心听妙玉诵经,眼前一片长明灯的微光,妙玉的声音像在耳边,又似从很远的地方飘来,清晰无比,却又飘飘渺渺。一时间,他觉得内心宁静,物我两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