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公孙杵臼见到程婴,问程婴为什么没有为朋友殉难,程婴说:“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这时程婴已抱定殉难的决心,但是把保全赵氏后代放在首位。二人心意相通,遂为救援赵氏后代结成生死之交。
不久,赵朔妻产下一个男孩。
屠岸贾风闻后,带人到宫中搜索。赵朔妻把婴儿藏在裤子里面,又幸亏婴儿没有啼哭,才躲过了搜捕。
为寻万全之策程婴找到公孙杵臼商量办法,公孙杵臼提出一个问题,个人一死难呢,还是扶持孤儿难?程婴回答,个人一死容易,扶持孤儿难。于是,公孙杵臼说出一番计划,请程婴看在赵朔对他的深情厚谊的份上,担当起扶持孤儿的艰难事业,杵臼自己则选择的是先去赴死。
计划已完,他俩花钱买了穷苦人家的孩子包上华贵的襁褓,带到山里藏了起来。(有人说是程婴自己的儿子,孑与2觉得这不可能!他有足够的时间找一个替身。)
然后程婴出来自首,说只要给他千金他就说出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处。告密获准,程婴带着人去捉拿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
公孙杵臼见了程婴,装得义愤填膺,大骂他是无耻小人,既不能为朋友死难,还要出卖朋友的遗孤。
然后大呼:“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求把他一个人杀了,让婴儿活下来。公孙杵臼的要求未被应允,他和那个婴儿都被杀了。
程婴和公孙杵臼的调包计成功,人们都以为赵氏最后一脉已被斩断,那些附和屠岸贾的人都很高兴,以为从此再不会有人找他们复仇。程婴背着卖友的恶名,忍辱偷生,设法把真正的赵氏孤儿带到了山里,隐姓埋名,抚养他成人。
15年以后,知情人韩厥利用机会,劝说晋景公勿绝赵氏宗祀。景公问赵氏是否还有后人,韩厥提起程婴保护的赵氏孤儿,于是孤儿被召入宫中。孤儿此时已是少年,名叫赵武,景公命赵武见群臣,宣布为赵氏之后,并使复位,重为晋国大族,列为卿士。程婴、赵武带人攻杀屠岸贾,诛其全族。
赵武20岁那年,举行冠礼,标志着进入成年。程婴觉得自己已经完成夙愿,就与赵武等人告别,要实现他殉难的初衷,以及了却对公孙杵臼早死的歉疚心情。
他其实也是以一死表明心迹,证明自己苟活于世,绝没有丝毫为个人考虑的意思。赵武啼泣顿首劝阻,终不济事,程婴还是自杀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就让人有一种殉葬的冲动,一个人如果能有这样的两个朋友,简直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幸运儿,即便赵朔已经死了,他有这样的两个朋友,就算是死了也是非常值得的。
陈琳的故事其实和程婴是有一拼的,狸猫换太子一事至今还是大宋朝一个根本就不能提起的禁忌。
虽然官方的描述中,有因有果整件事平淡无奇,但是身为故事主角的陈琳非常的清楚其中的凶险。
如果他和皇帝不是经历了让人想象不到的磨难,他如何能够以一个奴才的身份,获得皇帝发自内心的尊敬?
因此他不求什么荣华富贵,只求自己能够把自己平生做过的最伟大的一件事情做的完美,现在就差最后一项了,也就是自杀!证明自己不是为了什么乱七八糟的目的才去帮皇帝的,完全是处于一片忠心。
这事听起来很是荒唐,但是老陈琳之所以坚强的活到现在就是在等自杀的那一刻,如果他寿终正寝,对他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对于这样一个死脑筋的老不死,你拿什么办法用在他身上都不合适,他才是皇帝真正的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最忠诚的奴才。
赵祯相信只要陈琳在云峥的身边当监军使,云峥无论心里有什么不臣想法都是没办法完成的,普天之下,无人能够收买陈琳,不仅皇帝是这样的认为的,就连云峥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
这些年见过的变态太多了,包拯临死前的一击,让云峥几乎魂飞魄散,一瞬间就把云峥对传世名臣的好印象全部都给毁灭掉了。
青谊结鬼章的自杀,把云峥最后一点关于友情的梦想也给糟蹋的干干净净。
因此,如今在面对陈琳这样的变态,他已经能够很自然的面对了,既然这个人收买不了,威胁不了,利诱不了,那就干脆实打实的交往算了,如果这时候弄出什么不和谐的动静来,对北伐没有半点的好处。
四路大军中,自己这一路大军的责任最重,其余的三路大军不过是负责全面推进而已,而自己这一路大军却要负责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甚至一路上还要斩关夺将,像一把尖刀一样把燕云十六州从蔚州分割成两个战区,让辽军东西两军不能呼应。
给陈琳讲完京西军所有的安排之后,云峥敲着兰州的地形图对陈琳道:“这里是关键啊,如果富弼的大队骑兵不能从兰州转道河东,对我们来说,战争的进程就会缓慢很多。
没藏讹庞之所以会把李清统御的骇胡儿派来兰州城,其实他也看到了兰州城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把李清这个西夏太后的面首打发的远远地,另一方面,也能给我们顺利的调兵去辽国制造人为地障碍。”
陈琳把目光移开地图,缓缓地道:“如果老夫也加派一些人手去兰州,不知能否与大将军在兰州的部属联合剿灭骇胡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孑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