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宋徽宗又起身,命令所有的侍卫全部退下,然后将屋内的烛火全部点燃。刹那间,灯火通明,赵佶再次认真细看了一遍后,猛地怒吼一声:“王利这个乱臣贼子,真是该杀,千刀万剐,居然隐瞒此等大事不报!”
宋徽宗看到奏章上写的一切,气愤不已。这份奏章可以说是奏章,也可以说是急报,事关于山东梁山泊聚义之事,以宋江为首,旗下聚集着三十六人,各个都是江湖上赫赫有名之人,且武功不错,还有一些人曾是达官贵人,全部聚集在一起已经发兵攻打河朔,眼看就要攻破河朔等地,又出兵攻打京东东路。
这份塘报上曾经提及过上奏朝廷以求增援,数次塘报石沉大海。如今,河朔的局势一直未曾接到任何塘报传来。宋徽宗气愤不已,他从未想过王利居然隐瞒此事,这可是关乎国家大事,甚至是大宋根基,居然被他一手遮天。若不是赵构清理旧奏章,兴许宋徽宗到现在都蒙在鼓里,茫然不知。如果宋江等人真的攻破京东东路,那么整个山东都落入他的地盘,这可是大大的不妙。
赵构回来已有一月有余了,他带来了一份书信是去年所写。转眼间过去了数月,宋徽宗一直不曾重视,就是没有接到塘报,以为是无中生有。现在,想来自己还是大意了,如梦初醒。
宋徽宗怒吼一声:“传朕的旨意,宣高太尉、东京留守宗泽、泸川军节度使刘大人、太常少卿李大人等人连夜进宫,一个时辰内务必进宫。如果过时未到,一律斩首示众。另外,传朕旨意,着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命他们务必查清楚王利狗贼的家族,诛灭九族,一律处斩!”
赵构沉默不语,也不曾劝说。如果换成是他,也会这样做。侍卫见赵构不知何时出现在宋徽宗的住处。但是,他们也没说什么,立即听命下去。皇宫大门再次打开,一共十名侍卫分别从宫中出发,前往各地。
此时,汴京城静悄悄的一片,显得非常的宁静。但是,宋徽宗心里如同波涛汹涌一般,难掩心中的怒气。身为一国之君,宋徽宗一直提防着高太尉,却不想被枢密院副使王利狠狠地摆了一道,还是国乱。
当朝一品大员、元帅等人前后接到侍卫传达到的口谕。一时间,众人瞠目结舌,又要一个时辰内进宫,违者处斩。众人也来不及思索,便跟随着侍卫一同前去了。当他们匆匆赶到皇宫外,却看见其他人也在,整个大宋当朝有权的八人全部都聚集在一起。
宋徽宗、赵构早已恭候多时。宋徽宗命侍卫将他们接到偏殿中,灯火通明,然后看着众人疑惑的目光,阴冷的看着高俅,怒吼道:“你身为太尉,执掌朝纲,焉能不知天下事。如果不是情势所迫,朕就将你斩了。”
宋徽宗突然而至的话语,听得高俅莫名其妙,想要反驳,却被赵佶直接将那份塘报丢了过来。高俅看见这份塘报上的名字“折可存”,心里咯噔一下。现在,他明白宋徽宗为何动怒,只因这件事他真的知道,也是他命令王利将这份塘报销毁。
但是,宋徽宗何等的精明,他早已猜到是高俅在背后搞鬼,王利又死了,死无对证,就算赵佶愤怒,也不会平白无故的处死高俅。毕竟,高俅是一朝太尉,武将之中官职最高之人。目前,又是关键时刻,他不愿意朝堂上再起波澜,以免耽误正事。
高俅佯装看了一下塘报,痛哭流涕的喊道:“皇上,臣冤枉!即使臣胆子再大,也不敢期满皇上,必是此贼故意为之。臣要是早知道了,必定会禀报于皇上,绝不敢隐瞒不报,臣冤枉!”
宋徽宗心知肚明,脸上的怒气也消了不少,平淡的说道;“行了,此事就此过去,朕不予追究。这么晚,朕还要召集你们前来,只因朕看到一份塘报。在大宋境内发生了聚众起义之事,朕喊你前来,是考虑这件事该如何处置才能妥当。至于,其它事待此事一了后,再行定夺。”
第85章 朝野震荡(二)
“如今局势难明,河朔等地都无任何的塘报传来,怕是已然落入敌手。如果是这样的话怕是已然攻陷,落入草寇手中。”宋徽宗面色凝重起来,沉声道:“你们都是大宋肱骨之臣,此事该如何处理?必须尽快想出一个方法来,迟则生变,不得不慎重处理才行。”
众人皆是低头沉思,大宋境内发生叛乱,此乃国之大事。若非赵构心中有些疑惑,过去了这么久山东梁山泊渺无音讯,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卢俊义的信又说了大概的时间,不可能一点都没用。于是,赵构找了许久,终于在一堆旧文档中找到这份塘报,连夜前来禀报宋徽宗。
高俅明知此事却知情不报,也有他的苦衷。一来,那个时候朝中大权他一人独掌,天下大事皆归他处理,宋徽宗恢复昔日的作风,吟诗作画;二来,要是宋徽宗知道大宋出现乱局,定然会治他的罪过,到时候朝野震荡。没想到数月后,居然再次被发现,眼看到了这一步,高俅也不得不低头苦思冥想,想出一个良策才行。
“启禀皇上,臣有一策不知可以与否?”高俅身为太尉,又是军伍出身,弃武从文,文采风流,自成一家,足智多谋,能够一步步的做到太尉,必然是有几分本事。
宋徽宗回道:“说来听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