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大人,朕思考了许久,决定将大宋的首都迁至幽州!”
“圣上是想迁都?”众人目瞪口呆,呆若木鸡,所有人都震惊了,脸上都是难以置信。
赵构点点头,沉声道:“不错,正是迁都!如今大宋版图愈来愈大,而汴京城只不过是一方之地,尤其是面对会宁府、大定府之地,路途实在是有些遥远,朕左思右想后决定将首都迁至幽州,这样一来可以掌控大局。”
“若是不能迁都至幽州,那么日后蒙古入侵大宋,只怕天高皇帝远,以驻守在边防的军队难以抵挡,而运送物资等事情太过于繁琐,故而朕决定将首都放在幽州。”
李光反对道:“迁都乃是国之大事,要是稍有不慎便会影响国运。幽州自汉朝以来便是军事重地,更是兵家必争之地。若是将首都迁至幽州,臣不赞同皇上如此做法。”
“幽州之地并无山川等作为屏障,不仅仅水路、陆路等都容易进攻,甚至与蒙古等国相近。若是蒙古真的进攻大宋,只怕幽州真的首当其冲,而那个时候又如何办?再说了,幽州之地一直都是作为军事重镇,并无皇宫大内等,要是迁都必须重新修建,只怕劳民伤财!”
“李相说的不错,臣等也是这个意思!”众人纷纷反对赵构迁都至幽州,唯有赵有恭、高宠二人沉默不语,尤其是高宠他是禁军大统领,与赵构接触甚多,知道赵构一直想要迁都幽州,只因汴京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小了,只是他虽是国公,不过也很少参与朝堂之争。
赵有恭身为右丞相,他不明白赵构为何想要迁都事宜,实际上汴京城这些年发展的不错,不仅仅白天生意兴隆,就连晚上也是夜不闭户,在赵构的治理下就连盗贼等都没了,他也想不通赵构为何要迁都的原因,不过他是赵构最亲近的人之一,故而他保持沉默,没有直言反对。
赵构见众人都反对迁都,最后也是无奈的打消迁都的想法,他认为时间或许是早了些,要不然也不会让所有人都反对,就算是赵有恭也是一脸的茫然,沉默不语,他便知道自己的想法不会有人赞同。
“皇上,你真的想要迁都至幽州吗?”众人都散去了,赵有恭留下来,他郑重其事地看着赵构,掷地有声地问了一句。
赵构点点头,道:“不错,迁都乃是最重要的事情。现如今汴京城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大宋日益强大的国家,更无法管理偌大的疆土。若是一直在汴京城,只怕大宋未来将一片迷茫,中原地区再次发生混乱。”
赵有恭沉默一会会,接着说道:“既然皇上坚持自己的想法,那我也不必多言了,那明日皇上与我去一个地方,见一个人吧!”
“何人?”赵构诧异的问道。
赵有恭微笑道:“到了你自然知晓!”
赵有恭说完此话后便起身告辞离开,他没有说太多的话,却给赵构留下很多想象的地方,这让赵构十分好奇,到底是什么人有这么大面子,让赵有恭亲自对自己说,让自己前去相见,这让赵构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见上一见。
第六百七十九章 此生无憾,含笑九泉
“二哥,你带我来道观做啥?”
“王爷,就算是朝拜,也不是这个时候前来吧!”
赵有恭笑道:“到了,你们自然清楚为何来此!过了这个山峰,前面便是目的地!”
赵构、高宠二人无奈的跟随着赵有恭的脚步前行,他们来的地方距离汴京有百余里,乃是著名的道家圣地——龙虎山。相传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此名。
龙虎山地域极大,更是道教洞天福地之一,赵构等人前行的地方并非龙虎山上清宫,而是‘圭峰’。圭峰共有3三十六峰,八大景观,原名‘龟峰’,地处三清山、龙虎山和武夷山之间,因山石相叠如龟,才有这个名字。
赵构、高宠、赵有恭三人骑马来到龙虎山,并未带领任何侍卫以及军队,完全是微服私访。此外,赵有恭叮嘱赵构他们的行踪决不能外泄,赵构也如此做了,就马不停蹄的来到这里。
“请问贵人前往何处?”
“寻访故人!”
“请随贫道前来!”
赵构什么话也没说,就这么跟随赵有恭向前走。当他们抵达圭峰半山腰时,遇到一位穿着道服的道士,见他慈眉善目,年逾四十岁,又见赵有恭对他十分恭敬,这让赵构很是诧异。
接着,众人跟随那位道长一直向上走去,赵有恭又接着说道:“先生是如何知晓我们前来?”
“天机不可泄露!”那位道长笑了笑,又看了一眼赵构,道:“果然人中龙凤,比之汝父要强不少。”
赵构疑惑道:“道长认识我?”
“当今天子,大宋第十位皇上,不知贫道是否说中?”那位道长再次道出赵构等人身份,这让赵构很是惊讶,按照常理来说,赵构是皇上,而他是龙虎山道士,理应参拜,却没有任何要行礼的意思,反而像是看待晚辈一样看赵构,这让他有些糊涂了。
“敢问道长道号?”
“贫道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名张继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